第911期【专家视点】马磊|跟中学生谈语文学习(五)

今天跟大家谈谈写作。

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用书面的形式把自己想说的话告诉别人。也可以说,写作是用书面语言向他人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活动。在生活中,人们有了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需要,就有了言语活动。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是写作。认识了这一点,就可以确立一个基本观念:写作出于生活的需要。或者说,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敲黑板了,同学们。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了这个观念,就不要再说“写作与生活相联系”了。说A和B“相联系”,隐含的意思是二者是各自独立的;说A是B的一部分,那么它们就是包含关系了。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就是说,写作本身就是生活。

关于中小学生的写作,叶圣陶多次强调“生活本位”的要求。例如他1924年在《作文论》中就指出:“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1946年在《谈文章的修改》一文中说:“向来看重'修辞立其诚’,目的不在乎写成什么好文章,却在乎绝不马虎地想。想得认真,是一层。运用相当的语言文字,把那想得认真的心思表达出来,又是一层。两层功夫合起来,就叫做'修辞立其诚’。”1980年国庆节,叶圣陶应邀给小学生题词:“作文课是练习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模仿不是好办法。抄袭是自己骗自己。我恳切希望小朋友们记住这两点。”叶圣陶先生的这些言论,都在表达着“生活本位”的思想。

从“生活本位”出发,就要在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两个方面改进自己的写作。

在写作内容上,要说真话,抒真情。有人可能问:“小说不是可以虚构吗?这是不是违背了说真话、抒真情的要求了呢?”确实,小说可以虚构,甚至散文也可能有虚构的成分,这些虚构,恰恰是说真话、抒真情的需要。美术上有句话说,绘画比摄影更真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在写作中,根据表达目的的需要,弱化现实中某些与表达主题关联不大的因素,强化某些与表达主题关联性大的因素,这就有了材料的取舍、详略的安排,在此基础上,为了突出某种思想观念,就需要在细节上发挥想象,脑补出一些画面,这些画面可能不是真实出现过的,但符合人们的生活经验,就会让读者觉得这是真的。这就是说真话,抒真情。例如,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我们都知道是虚构的,但是文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完全符合现实中很多人的实际,作者对这种丑陋心理作出了充分的展示,我们就能接受这种虚构。如果写作的内容不符合人们的生活经验,哪怕这个内容“确实是真的”,读者也会觉得作者不真诚。例如,我看过一个初中生的作文,写自己在菜市场等妈妈,想表达等待的时间不太长,说“只一袋烟的工夫”,这就不恰当了。虽然“等妈妈”的时间长度或许与“一袋烟的工夫”相等,但这不符合当代初中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习惯。

在写作方法上,要坚持语言表达为思想内容服务的原则,也就是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说的:“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要义。”这个“题旨情境”,就是表达的目的、表达的场合。评价一篇文章好坏的标准是“表达效果”,而不是“技巧的多少”“辞格的有无”。关注“表达效果”,就要看词语的运用、句式的选择、段落的组织、篇章的结构等因素是否与“题旨情境”相适应。有的老师要求同学们在阅读时摘抄、积累“好词好句”。大家要注意,“好词好句”从来不是绝对的。这句话,这个词,在这篇文章里是“好词好句”,移植到另一篇文章里就不一定了。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是朱自清的《春》,里面有好几个排比句,很好,第二课是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没用排比也写得很好啊。如果非要把一个排比的句式塞到《济南的冬天》里,那反而可能就别扭了。我看过一个初中生的作文,赞美自己的奶奶非常慈爱,一段话里用了多个成语,还有典故,这就与奶奶的身份不相符了,也与讲述家庭日常生活的场合不相适应。写作时,要依据生活的经验,逐步改进自己的作文。例如,一个同学写早晨准备上学。第一遍写的是:“妈妈说:'赶紧吃饭!再磨叽就要迟到了。’ ”我提示她,着急的妈妈,语言应该是简洁的,她就作了修改:“妈妈说:'赶紧吃!要迟到了。’ ”随后,她又发现,可以对语序进行了调整:“ '赶紧吃!’妈妈说,'要迟到了。’ ”我又提示她,可以添加语气描写或者动作描写,她就改成了: “ '赶紧吃!’妈妈一边为我剥着鸡蛋一边没好气地说,'要迟到了。’ ”这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逐步修改自己的文章。

总之,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以怎样的态度生活,就以怎样的态度写作。或者说,学作文,就是学做人。

马磊,男,山东滕州人,文学博士,盐城师范学院教师,曾任中学语文教师。主要从事中国语文教育史、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语文教师教育等领域的学习与研究,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教育科学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语文建设》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在各地执教中小学语文公开课多次,为中小学教师作报告多场。


编辑部主任:李仁甫

编辑部副主任:周友喜

主编:丁学松  程国斌  侯传涔
编委:邱利群  陈玉蓉  刘苏梅   陈海峰  吉红艳 戈浩卓  仇玲丽  张春华  蔡兆霞   沈一凡   李少卿  李宗洲  沈  金   曾江保  戴静蓉
本期制作:曾江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