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李时珍谓:“芡可济俭歉,故谓之芡。...

芡实,李时珍谓:“芡可济俭歉,故谓之芡。”药用其果仁,故名芡实。《神农本草经》将该药列为上品,谓:“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其朴实地记录了本品除湿益肾的主要功能。其后《日华子本草》补充:“开胃助气。”《本草纲目》增入:“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在此基础上,《本草从新》又总结本品能“补脾固肾,助气涩精。治梦遗滑精,解暑热酒毒,疗带浊泄泻。”故通过历代医家应用,逐渐总结本品具补脾益肾、涩精止遗、止泻、除湿、止带等诸功效。
【性能】
甘、涩,平。主归脾、肾经。
【功效】
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
【应用】
一、遗精、白浊、小便不禁
芡实甘涩收敛,入足少阴、肾经,能益肾固精。《本草新编》曰:“芡实不特益精,且能涩精补肾。”《本草求真》曰:“芡实如何固肾,以其味涩之故。”故临床上常用于肾气不固、遗精滑泄等证。
1.遗精、滑精
《本草从新》曰本品能“补脾固肾,助气涩精,治梦遗滑精”。芡实甘平涩敛,可用于肾气不固之腰膝酸软、遗精滑精者,常与涩精止遗之金樱子相须为用,如《仁存堂经验方》水陆二仙丹;亦可与沙苑子、龙骨、莲须等同用,以增强其固肾涩精之功,如《医方集解》金锁固精丸。
2.白浊
肾气不足、水湿不化而小便混浊如米泔汁者,《本草纲目》曰:“芡实益肾而治白浊。”芡实甘平淡渗,能补脾肾、利水湿、去邪水而益真阴,补肾精而不增水湿,常与健脾渗湿之茯苓同用,如《摘玄方》分清丸。现代临床常以芡实配合红枣煮猪腰常服,治慢性肾炎,亦是取其补肾利湿之功。
3.小便不禁
肾元不固、下焦虚冷、不能制约水液而致小便不禁或小儿遗尿,《本草求真》曰芡实“惟其味涩固肾,故能闭气,而使遗带,小便不禁皆愈”。本品甘补而涩,能固肾涩精,肾元固而尿之失禁可愈,常与菟丝子、益智仁、桑螵蛸等温肾缩尿之品同用。
二、脾虚泄泻
芡实淡渗甘香、滑泽黏润,其滑润而不伤于湿、淡渗而不伤于燥,且味涩敛。《本草求真》曰:“惟其味甘补脾,故能利湿,而泄泻腹痛可治。”为健脾除湿、涩肠止泻之佳品。可用于脾气虚弱、运化失常而致面色萎黄、脘闷纳少、肠鸣便溏,或久泻久痢者,常与健脾益气之党参、白术、茯苓等同用,如《方脉正宗》治老幼脾肾虚热及久痢方;亦可配伍莲肉、胡桃、枣肉、猪肾等,入茴香蒸熟,同药作饼常服,治脾虚久泻,如古方蟠桃果。
三、带 下
《本草经百种录》曰:“鸡头实,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肾之药也。”芡实甘淡敛涩,能益肾健脾、收敛固涩、除湿止带,乃治带下常用之品。可用于脾虚湿热带下色黄、腥臭者,常与清热利湿之黄柏、车前子等配伍,如《傅青主女科》易黄汤;若脾肾两虚、下元虚冷、带脉失约、任脉不固而带下清稀如注者,常与山茱萸肉、菟丝子、金樱子等补肾固涩之品同用,如经验方萃仙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