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胖:五一长假,“年轻人睡觉”碍着谁了?

我发现“五一”的时候有很多人不出去玩,而是选择在家里宅着。大部分还都是年轻人,这就很不“五一”了。尤其是“五一”之后还有一个“五四”,不过大家都不是太在意。
今年五一长假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大多数出来玩的都不是年轻人,大多数年轻人都在家里睡觉。
所以当一位策划总监做完策划想要睡觉的时候,发现“当我们忙着做各种致敬年轻人的策划时,青年们正在睡觉”这句话一夜之间成了一场公关灾难,结果青年们全都跑来看热闹了。
我觉得“五四”青年节紧跟在“五一”劳动节之后是一种暗示,尤其是结合在当下语境中。或者这样说:
该庆幸的是青年们只是在睡觉,而不是觉醒了上述两者的意识。

01

“该不该睡觉”这个事情挺有意思,在“睡觉”这件事上,大家为什么非要跟“睡觉”过不去?或者说,年轻人睡觉碍着谁了?
睡眠一直都是生存的必要,只不过“996”已然成了都市年轻人的常态,无间歇的工作被认为是合理的,正常的,所以大家都在“致敬”,你这个时候“睡觉”就显得不合适了。
虽然有的企业争先恐后地提供各种奖励鼓励年轻人放弃睡眠,从各种加班补助到打车福利;从免费早餐到深夜晚餐,但它们都在强化一个信息:
睡眠是无用的,放弃的睡眠越多,也就意味着你得到的补偿越多。
因此才有了策划总监的一席话,平时这样说倒还过得去,在一次全国法定长假期间说,效果太强烈:
“致敬”变成了质问和批评,未免有彰显自己的事业心讨老板欢心之嫌。
那么问题来了:
到底该怎么理解“年轻人”呢?
是彰显活力青春与莽撞认真的年轻人?还是只是为了给老板打工的“干饭人”?

02

我想总监的本意应该是好的,只是一句常见的抖机灵而已,顺便说一下自己的“勤奋”。你看,别人都在睡觉,我还在“致敬”。随便翻翻这位总监之前的微博也知道,他没少说这种话,比如“我从你们的睡梦里穿过”。我相信大家的朋友圈里这样的“正能量”也绝对不少。
比较经典的是:
“周末在公司,享受独自一人的乐趣。”
“加班到深夜,有谁像我一样看到过凌晨4点的太阳?”
“我刚想给XX打电话,才想起来,现在已经是XX点了,大家都睡了。”
然后不约而同地要配一张以公司为背景的或咖啡杯或烟灰缸的现场图。
所以总监应该也是这么办的,但是舆论还是爆炸了。估计他写的时候,还以为就是跟他所有的微博一样,几十个点赞,两三条评论。没想到一下成了爆炸性的热点。
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当前互联网的舆论形势;二是他的身份。

03

早年间互联网企业还是创新,有活力,时尚,科技含量高的代表,但是现在由于“996文化”,它们在年轻人眼里已经成了拿命换钱的地方。
还记得“社区买菜项目”那个姑娘的猝死吗?还记得拼夕夕加班员工吗?整个网络同仇敌忾,一起向他们发出最愤怒的声讨。
有兴趣点的朋友都知道,网上舆论有几个流量密码,同时也很可能是自爆密码:
第一是女权,这个不用多说。
第二就是劳资关系,尤其是互联网企业的劳资关系。这些都是大家情绪最敏感,宣泄欲望最强的地方。只要撬动这个支点,不管是想骗流量还是想自毁,那效果都是爆炸性的。
而说这句话的总监,他的身份是公司公关,自然就会被认为是公司的代言人。他说的任何话,都会被当做所属公司传递的讯息。
于是,一句简简单单的炫耀式的抖机灵,会被当成是资本家嫌年轻人睡觉太多了。这无疑是在一堆干柴上扔了一个火种,“年轻人”必然会觉得:
你这是在PUA我?!
不管是不是误解,这种舆论态势本身就值得玩味,尤其是企业——我们到底要发展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我们的增长到底要付出什么代价?年轻人到底需要什么?
这些都是我问得出来,你却答不出来的问题。

结语

电影《让子弹飞》里,张麻子打下碉楼后,与黄四郎有一段对话。
张麻子:“我问你个问题,是钱对我重要,还是你对我重要?”
黄四郎:“我。”
张麻子:“再想想。”
黄四郎:“不会是钱吧?”
张麻子:“再想想。”
黄四郎:“还是我。”
张麻子:“你和钱对我都不重要,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