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治疗特异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在皮肤科领域,MSC最初应用于皮肤缺损和创面愈合的治疗,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SC介导的免疫调节还可以应用于炎性/过敏性皮肤病的治疗[1]
特应性皮炎(AD),俗称特应性湿疹,是一种典型的皮肤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剧烈瘙痒和反复湿疹为特征,基础病理在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2, 3]
特应性皮炎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或种族,是儿童最常见的皮肤病。婴儿通常在脸颊、前额、颈部和头皮上出现红斑丘疹和水泡,而儿童则表现为皮肤干燥,四肢屈曲区域有苔藓样丘疹和斑块。成年时,湿疹的主要部位是屈曲褶皱、面部和颈部、上臂和背部、手、脚、手指和脚趾。
尽管大多数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在成年后会自行消退,但仍有10%-30%的比例无法自行消退[4]。据估计,全球20%的儿童和1%-3%的成年人受到影响[5]
由于Th1/Th2平衡在特异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核心作用,任何能够调节这些特征的治疗方法都可能潜在地干扰疾病的演变[2]。MSC是细胞治疗领域中最常见的干细胞,具有组织修复能力,同时是免疫系统的强大调节器,调节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的增殖、招募和功能。因此,MSC是治疗特异性皮炎非常有希望的治疗手段。
人脐带MSC通过抑制巨噬细胞脱颗粒,对粉尘螨诱导的小鼠特异性皮炎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与静脉注射相比,局部皮下注射MSC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而且提高MSC的细胞剂量有助于疗效的提高[6]
在卵蛋白诱导的特异性皮炎BALB/c小鼠中,超氧化物歧化酶3转导的MSC(SOD3-MSC)治疗,则抑制了T细胞向皮疹皮损皮肤部位的募集,并减少了脾脏和淋巴结中CD4+和CD8+ T细胞的数量[7]。静脉注射MSC可以通过抑制B细胞产生IgE来改善特异性皮炎实验动物的症状[6, 8]。在特异性皮炎中,肥大细胞通过释放几种可溶性介质,包括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调节参与皮肤炎症反应的免疫细胞的迁移和功能[9]。以肥大细胞颗粒和IFN-γ刺激的人脐血来源MSC比单纯未刺激的MSC更有效地抑制肥大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激活,更好地治疗特异性皮炎小鼠[10, 11]。使用经Muramyl二肽处理的MSC同样可以增强MSC治疗特异性皮炎的效果[12]
基于临床前研究的动物实验已经证明了MSC对特异性皮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韩国Kim教授领衔的团队于2017年报道了MSC治疗特异性皮炎的首个临床研究成果。
对34例中重度特异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剂量组(2.5×107/次)和(5.0×107/次),进行人脐血培养扩增的MSC皮下注射;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调查者总体评估(IGA)评分、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评分(SCORAD)评分、不良反应评估和血清生物标记物水平作为终点进行评估;发现单次治疗MSC特异性皮炎的疗效呈MSC剂量依赖性改善,在高剂量MSC治疗组中,55%的患者EASI评分降低了50%,IGA评分和SCORAD评分分别下降33%和50%,瘙痒评分降低了58%;治疗后血清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均明显下降,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也没有患者因不良事件而终止试验[13]。这是全球首次临床研究证明MSC细胞疗法显著改善特异性皮炎的正式报告。
临床前研究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的证据表明,基于MSC的细胞疗法是治疗特异性皮炎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然而,有必要进行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以明确MSC的临床应用效价,揭示MSC在特应性皮炎中的作用机制,从而有助于确定更好的治疗该疾病的策略。
简而言之,多个动物实验和有限的临床研究,均证明MSC治疗特异性皮炎的有效性,MSC将是难治性特异性皮炎患者的健康福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