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硬、则百病生;肚子软绵绵,百病懒得缠

俗话说:“肚子硬、则百病生;肚子软绵绵,百病懒得缠”,可是我们肚子为什么会硬?又怎样让它软下来呢?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这里说的“肚子”主要是指肚脐周围。在肚脐周围,有任脉、胃经、肾经、肝经、脾经等重要经络,还有冲脉、带脉等从这里经过。肚脐周围,相当于人体交通枢纽非常重要!上至咽喉,下至外生殖器,都离不开这个中心。

肚子发硬经络不通,势必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身体疾病的产生。如四肢冰凉,嗓子不适,脾胃功能虚弱、女性妇科类疾病,严重者导致宫寒,不孕,男性则是不育。以及夫妻性生活不和谐等。

中医艾灸里有一句话“治病但求其本”。只要找到了疾病的根源,那么不管疾病如何变化多端,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尽在掌控之中。

肚子为什么会硬?

这都是内生之物——“浊气、浊水、宿便”。

1、肚子一定要软:

肚子硬,睡不眠;肚子硬,脾气差;

肚子硬,脸有斑;肚子硬,脸有痘。

2、肚子一定要温度:

肚子凉,手脚凉;肚子凉,疾病多;

肚子凉,到处疼;肚子疼,斑黄黑。

3、女人的肚子温度高一度,妇科疾病发病率少一半;

4、脐周常按,元气不缺;脐周常暖,疾病不缠。

5、定期饿饿,肚子减负;晚餐少食,肚子减负;经前揉揉,肚子减负。

浊气从哪儿来?

我们吵架、生闷气.....会产生浊气;春天了,肝气过旺,身体疏泻不好也会产生气,这浊气因为没有正常的通路可宣发,在体内横冲直撞,气上到头就会头痛,夹着寒冲到四肢便成风湿,进入胃肠则成溃疡。

这种气停而不走,阻碍气血正常运行,使血液循环减缓,很容易在体内郁结成块,或形成肿瘤,因为气滞必血瘀!血瘀了,必然会表现出各种症状,也就是西医所说的各种病,如肝胆病、肾脏病、高血压、心脏病、月经病及肿瘤等,中医言百病从气生,正是此意。

浊水就是湿浊,这种湿浊如果不及早排出,循经上头则头痛眩晕,滞塞毛孔则生皮炎湿疹,遇肝火则化痰,逢脾虚则腹泻,遗患无穷,必须及早清除。

如何清除?

简单的推腹法就帮你排除三浊,推腹,顾名思意就是推肚子,用手指、手掌、拳头皆可,最好由喉结处推到小腹。

有的人肚子痛点很多,能用“推腹法”推开的多是暂时的气结,还有用此法推不开的,通常这是气滞时间很长,已经有瘀血阻滞其中了。这时可查看痛点压在哪条经的通路上,只要敲打和按摩大腿上这条经的穴位,就可帮助打通瘀滞。在敲打和按摩时也可同时在艾灸整个腹部。

还有的人肚子软软的,按压哪里都不痛,但是仍然会觉得腹中闷胀不舒,这通常是中气不足、气血过少造成的,必须先补足中气,用艾条灸肚脐、气海、关元穴效果很好。

坚持用推腹法后,胃或肚子可能反而频繁地疼,或隐痛或腹泻,好多肠胃症状都可能出现。这是好转的现象。坚持去推吧,一段时间后:疼痛的程度、深浅及位置都会有所改变,甚至不用力推都不痛了。那你就去寻找这个腹部的阻滞点(也许是一个硬块,或者一个痛点,或者是一个'水槽',或者是一个'气团'),只要把它推开揉散,就会发现你的慢性病也随之消失了。

早上起床时推一次10分钟,晚上睡觉时推一次10分钟,平常走路,看电视时可以用空心拳头敲打肚皮、腰部、屁股,把其它部位的经络敲通了,对疏通肚子的淤积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有人一推就会打嗝放屁,那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效果最好;坚持每天排出浊气,预防生病才是上上之策。

“萝卜通气”,在民间消化不好长辈会叫你吃萝卜。

还有一种十分有害的寒气,侵犯着我们身体。寒气怎么来的呢?夏天痛饮各种冰镇冷饮;吹空调;女孩总穿短裙短裤;打输液和凉茶都会让寒气轻易侵害身体。

记住,“火往上走,寒往下沉”,身体有寒气,必会气血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肿物;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就流行不畅,不但会四肢不温,也常会有手脚发麻的症状出现。胃寒以及女孩子的痛经大部分也是寒气引起的。

注意:解决肚子发硬的最好方法就是:早晚推腹、艾灸相结合。

说推腹是方法,实际上是在强调排浊的重要。怎么推,随意。可揉,可摩,可按,可敲,可温,可灸,可刮痧也可拔鑵。能让肚子软下来是目的!你有自己的小绝招当然最好。

常推腹而腹内不动,又怕寒凉的人,很多时候是腹内有积寒。积寒浅,艾灸中脘、神阙。积寒深,可灸背俞诸穴,俞穴可以直通脏腑,排寒迅速。

推腹最好从喉结一直推下来,因为两乳之间有一个容易郁结的地方“膻中穴”,每天推这个地方,你的乳腺病都会推好。

晚上推腹后,用一个方形4孔的艾灸盒扣在肚脐上,然后点上艾条灸上30分钟,温润的艾草的阳气会进到你腹部,很多人反映:推腹后艾灸一会儿后,整个腹部暖融融的,有时还会有一股暖流涌向脚底,晚上的睡眠非常好!

灸关元!让历代明医大医告诉你有多好

【关元:关藏人身元气】

【关元穴】属于任脉。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三寸,曲骨穴上二寸。

关,关藏;元,元气。为关藏人身元气之处。——《灵枢·寒热病》

按元字之义,本也,原也,端也,至大也,至始也,《易经》:“乾元”指乾之全体。“坤元”指坤之全体。关者,门也,又出入之孔道也。唐容川谓“关元”为元阴元阳交关之所,即先天之气海也。      ——《针灸穴名解》高式国

【宋太医 窦材】

窦材,《扁鹊心书》的作者,南宋人,约生于公元1070年。祖籍真定(今河北正定)。早年曾任开州巡检,后迁武翼郎,曾任太医。没把张仲景、孙思邈、王叔和等名家放在眼里,认为其“各以己见自成一家之技,治小疾则可,治大病不效矣”(《扁鹊心书·序》),并以“三世扁鹊”自命,且成为了中国史上第一个医学学派(扁鹊学派)的最后一位传人。窦材自恃“得黄帝心法”,但托扁鹊之名,结合“四十余稔之所治验”,于晚年成就《扁鹊心书》(成书于1164年),书中断然提出并应用“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的保命心法。自古“狂傲之人必有过人之处”,窦氏保命三法值得研究。

《扁鹊心书》说:灸关元

凡看病要审元气虚实,实者不药自愈,虚者即当服药,灸关元穴以固性命。

中风半身不遂,语言謇涩,乃肾气虚损也,灸关元五百壮。

伤寒少阴证,六脉缓大,昏睡自语,身重如山,或生黑靥,噫气、吐痰、腹胀、足指冷过节,急灸关元三百壮可保。

伤寒太阴证,身凉足冷过节,六脉弦紧,发黄紫斑,多吐涎沫,发燥热,噫气,急灸关元、命关各三百壮。

脑疽发背,诸般疔疮恶毒须灸关元三百壮以保肾气。

虚劳咳嗽潮热,咯血吐血六脉弦紧,此乃肾气损而欲脱也,急灸关元三百壮,内服保元丹可保性命。

霍乱吐泻,乃冷物伤胃,灸中脘五十壮,若四肢厥冷,六脉微细者,其阳欲脱也,急灸关元三百壮。

久嗽不止,灸肺俞二穴各五十壮即止。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

中风病,方书灸百会、肩井、曲池、三里等穴多不效,此非黄帝正法。灸关元五百壮,百发百中。

中风失音乃肺肾气损,金水不生,灸关元五百壮。

小便下血乃房事劳损肾气,灸关元二百壮。

砂石淋诸药不效,乃肾家虚火所凝也,灸关元三百壮。

上消病日饮水三五升,乃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灸关元一百壮,可以免死。或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糖尿病之饮不止)

中消病多食而四肢羸瘦,困倦无力,乃脾胃肾虚也,当灸关元五百壮。(糖尿病之食不饱)

腰足不仁,行步少力,乃房劳损肾,以致骨痿,急灸关元五百壮。

耳轮焦枯,面色渐黑,乃肾劳也,灸关元五百壮。

中年以上之人,口干舌燥,乃肾水不生津液也,灸关元三百壮,若误服凉药,必伤脾胃而死。

中年以上之人,腰腿骨节作疼,乃肾气虚惫也,风邪所乘之证,灸关元三百壮。若服辛温除风之药,则肾水愈涸,难救。

腿䯒间发赤肿,乃肾气风邪着骨,恐生附骨疽,灸关元二百壮。

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灸关元二百壮。

老人大便不禁,乃脾肾气衰,灸左命关、关元各二百壮。

两眼昏黑,欲成内障,乃脾肾气虚所致,灸关元三百壮。

破伤风,牙关紧急,项背强直,灸关元穴百壮。

(着脑病)若脾虚灸中府穴各二百壮,肾虚灸关元穴三百壮,二经若实,自然不死。

脾病致黑色痿黄,饮食少进,灸左命关五十壮。或兼黧色,乃损肾也,再灸关元二百壮。

水肿膨胀、小便不通,气喘不卧,此乃脾气大损也,急灸命关二百壮,以救脾气,再灸关元三百壮,以扶肾水,自运消矣。

脾泄注下,乃脾肾气损,二三日能损人性命,亦灸命关、关元各二百壮。

休息痢下五色脓者,乃脾气损也,半月间则损人性命,亦灸命关、关元各三百壮。

历代明医说:灸关元

《针灸大成》

【关元穴】主积冷虚乏,脐下绞痛,流入阴中,发作无时,冷气结块痛;寒气入腹痛,失精白浊,溺血七疝,风眩头痛,转脬闭塞,小便不通,黄赤,劳热,石淋五淋,泄利,奔豚抢心,脐下结血,状如覆杯,妇人带下,月经不通,绝嗣不生,胞门闭塞,胎漏下血,产后恶露不止。

《备急千金药方》

凡脐下绞痛,流入阴中,发作无时,此冷气,灸关元百壮,穴在脐下三寸。

妇人绝嗣不生,胞门闭塞,灸关元三十壮,报之。

《千金翼方》

胞门闭塞绝子,灸关元三十壮报之。

治瘕癖,患左灸左,患右灸右。第一屈肋头近第二肋下即是灸处,第二肋头近第三肋下向肉翅前亦是灸处。初日灸三,次日五,后七,周而复始,至十止。惟忌大蒜,余不忌。又,灸关元五十壮。

久痢,百治不瘥,灸足阳明下一寸高骨之上中,去大指奇间三寸,灸随年壮。又,灸关元三百壮,十日灸,并治冷痢腹痛。

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欢迎关注 这里有更多中医、埋线、医美、针灸等知识和分享

关注我们

【5月21日长沙站】“中医临床精华传承班”报名通知(熊继柏国医大师团队、高建忠教授领衔主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