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江浙皖”三省演义?》安徽省,中...

安徽省,中国高铁新贵。

江苏省,面临被边缘化?

[微风]一湾观察:

“长三角一体化”,除了龙头上海,还包括江苏、浙江、安徽3省。近年,安徽省从“普铁时代”的边角,崛起成为“高铁时代”的新贵。以省会合肥为枢纽,正在打造“米字型”高铁网。跳出安徽省,以全国视野谋篇布局,让邻居省份相形见绌。

江苏省,就是这位略显尴尬的“邻居”。作为中国经济标杆省份、中国平原化率最高的沿海经济强省,江苏省的“高铁”建设,无论是设计速度、还是网络化程度,都与强省的身份不够匹配。

看图说话[做鬼脸]。

图①【安徽:边缘化江苏】

有2条高铁新线路,
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安徽意图“边缘化”江苏?

“合肥~青岛”高铁:
没有选择经过江苏省连云港市的直线设计方案(“合连青”),而是从江苏省徐州/连云港2市中间跨越、直奔山东省临沂市,成为“合临青”高铁。让人质疑是“皖鲁”利益最大化,而弱化了江苏省(苏北地区)。

“合肥~上海”高铁:
由于“合肥~宣城~湖州~上海”高铁的建设,安徽省去上海,拥有了一条全新的高铁通道(且称为“浙江通道”),不再单纯依赖原来的“合肥~南京~苏州~上海”通道(且称为“江苏通道”)。让人质疑是“皖浙”利益最大化,而分流了江苏省(苏南地区)。

图①显示,安徽省打造了一个“<”字型的新线路。的确巧妙地“避开”了江苏省的4个“国家级高铁枢纽”城市(南京/徐州/连云港/苏州)。

格局,
究竟是一个“中性”词?
还是一个“褒义”词呢?

图②【江苏:如何补短板】

@黄海第一湾认为:发展,本身就是一种竞争,也是无需回避的话题。江苏省,应该审视自身的布局。

安徽省的“高铁视野”更宏大。
合肥~青岛高铁,设计出了东北三省~山东半岛~华中/华南的新通道。
合肥~上海高铁,则相当于设计出了一条“京沪西线”/“沪宁南线”新通道。

江苏省的“高铁规划”,
也必须跳出江苏省内视角,
放眼省外、甚至全国格局。
从自身“补短板”做起。

[微风]一湾建议:

【江苏高铁:补短板】
【北“枢纽”、南“出击”】

苏北:强化连云港枢纽

提前推进“宿迁~沭阳~连云港”城际高铁(时速350公里)上马。这样,连云港就成功破解了“合肥~临沂~青岛”高铁对苏北的边缘化效应。“合连青”显然更直接高效。另外加紧“青岛~连云港~盐城”350沿海通道上马,扭转现有“青盐铁路”时速偏低的劣势。

苏南:主动出击、对接浙皖

尽快推进“盐泰锡常宜”、“宁镇高铁”南延、“通苏嘉甬”、“苏杭城际”(@黄海第一湾个人建议)等新线路,改变过去传统思维中的“怕对接”,变为“广开门户”。

图②,如果“苏南”各城市(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密集对接了安徽省宣城市、浙江省湖州市/杭州市,也将成功破解“合肥~杭州/上海”高铁对苏南的边缘化与分流。

图③【苏浙皖和谐版】

打铁还需自身硬,
防止边缘要通达。

图③所示,江苏省高铁线路如果南北方向可以形成“川”字型,还怕被安徽省的“<”字型所边缘化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而且,对于浙江省而言,无论去京津冀、还是去山东半岛/东北三省,直接选择“北上”江苏通道,都是最便捷之选。江苏又何虑之有?

省与省之间,尤其是邻居省份之间的交通格局,其实是相辅相成的。谁更便捷,谁就拥有优势。
谁格局大,谁就拥有先机。

[微风]一湾小语:
@黄海第一湾

打开自己的门,
也就打开了对方的门。
打开自己的窗,
也就打开了对方的窗。

自身通达性不足,
才会让机会错失。
提高自身互通性,
自然成就新枢纽。

与邻方便,自己方便。
与邻为善,互相方便。

大家怎么看[思考]?
#江苏# #我要上微头条# #安徽#
【欢迎[来看我]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