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边村翁家楼,台山洋楼典范
说起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驴友中十有八九会知道,说起台山洋楼,驴友中十有八九没听说过,其实开平碉楼与台山的洋楼和碉楼是相同历史时期同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台山的洋楼和碉楼甚至比开平更加丰富,只是由于缺乏宣传的缘故,台山洋楼藏在深闺人未知,逐渐老去。但我每次行驶于台山的土地上,看着一座座中西合璧的精美洋楼映入眼帘,一排排跨越时空的骑楼街墟扑面而来时,总是莫名间觉得自己穿越了时空,回到了上世纪初的岭南。
台山华侨多,从晚清开始便有赴海外特别是北美淘金的传统,这些华侨被称为“金山伯”,他们辛辛苦苦在海外赚了钱,如果还能活着回来,回到家乡的三件事就是“娶老婆、生孩子、盖楼房”,由于这些华侨都是吃过洋面包的,所以盖的房子大多都是中西合璧,留下了数以万计的洋楼和碉楼,成为台山大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在这些风格迥异的台山洋楼之中,位于端芬镇庙边村的翁家楼,算得上是台山洋楼的代表之作,是台山市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台山的洋楼多,位于端芬镇的翁家楼以建筑立面外形貌似刘备、关羽、张飞而闻名,翁家楼有三座,于1927年始建,1931年建成,由台山籍旅美国、香港翁氏乡亲请德国人设计图纸建造而成,自北向南依次排列分别为翁玉书楼、翁沃文楼、翁相忠楼,均为当时楼主的名字。 由于三座楼有些形似刘关张的特征,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刘备楼、关羽楼和张飞楼。三座楼位于端芬镇庙边村,荒废的庙边小学旁,刘备楼已经空置,关羽楼和张飞楼貌似还有人居住。
跟着导航前往端芬镇庙边村,一路不断有惊喜,当来到上泽圩这个地方时,林立的骑楼街墟,破旧的市场,仿佛突然之间就穿越了时空,而这样的跨越时空的骑楼街墟,据说县级市台山还有100多处。
要不是还有几辆现代的汽车在这里,真的以为自己回到了上个世纪,拍电影都不需要怎么布景,台山很多这样的街墟,古旧又清静。
在稻田的那边,散落着一个个自然村,还有很多各式各样古旧的洋楼,仿佛进入一座洋楼建筑博物馆。
乡间公路非常安静,偶尔才有一辆车或者摩托车经过,我忍不住一路不时停车,这景色太田园。
偶尔还会有牵着牛的老汉经过这样的碉楼前,台山的洋楼和碉楼不像世界遗产开平碉楼,没有需要门票的,也鲜有游客,这些大半个世纪的楼散落于田野间,风格各异。
每次来到台山我都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工业发达的珠三角边缘,居然还有这么多世外桃源般的村落存在。
进入庙边村第一眼看到就是庙边小学,门楣上的圆圈中本该有“庙边学校”或者“庙边小学”四个字的,随着农村生源的不断减少,庙边小学像很多乡村学校一样,成为了一所空校。
每一座精美的建筑都有说不完的故事,这座曾经的学校,也是曾经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政治部。
如今这里已经人去校空,曾经朗朗书声的校园只有孤寂的蝉鸣,杂草正在吞噬着曾经的大操场和升旗台。
学校对面就是被称作刘关张的三座精美洋楼,原先这里是有围墙的,不过如今围墙已经破败不堪,早已无人问津。
植物的根系正在侵蚀着围墙,如果这些围墙也是和楼一起建的,那么至少也有80年的历史了。
玉书楼被称为刘备楼,据说楼顶的凉亭和下方的窗户和“备”字还有几分形似呢,凉亭像上半部的反“文”,而正面的窗户,则像“田”字,你觉得呢。
走近翁家楼,首先映入眼帘的玉书楼装嵌着各种形状的窗,圆形、方形、矩形、六角形、长方形、榄形,随意分布,不仅实现采光的良好效果,而且以窗装饰房屋外观的新颖设计,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每一处细节的设计都体现了楼主的用心,只可惜这么精美的一幢楼房,盖好之后主人就很少入住,据说只是上世纪40年代躲避战乱时,在此住过一段时间。
房屋的后面是成片的竹林和高大的木瓜树,除了几只鸡在游荡外,看不到其他的活物。
1949年后的30多年间,楼主没有回来过台山,改革开放后,房子归还给了翁家,但他们因为不了解国内形势,担心政策会变,不敢接这个钥匙。
“刘备”楼先后做过大队部、小学和民兵营,直到今天,楼的大门仍是锁着的,没有人住,但从后门可以上楼。
我单独进入楼内,一楼成了养鸡场,地面污浊,二楼以上空空荡荡,80多年前的进口瓷砖地面依然完好,尽管阳光灿烂,但一个人身处这样一幢发生过很多故事的老旧破楼内,还是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
看看外面,楼前的地面上铺满了落叶,古树繁茂,依然一片寂静。
中间这座楼叫做沃文楼,也被形象地称为“关羽楼”,并列的建筑外形犹如“羽”字,二层起精良的红砖,又像关羽的红脸。
关羽楼门前的对联很新,门锁也是新的,门口还有电表,看来应该还有人住,无法进入。
楼前是繁茂的大树,很难拍到楼的全景。
张飞楼更妙,大门不是笔直正对,而是弧形向右,恰如“飞”字笔画中的右弯钩。
张飞楼的侧面也非常精美,窗户依然我行我素,三座翁家楼并列且同时建造,但风格各异,各自精彩,翁家楼的傲岸与霸气或许就源于此。
张飞楼楼顶设了一座西式立柱圆穹顶了望亭,从远处像不像一顶武将的头盔呢。
翁家楼是台山华侨文化的典型缩影,例如刘备楼楼主叫翁瑞正,字玉书,上世纪初北京大学毕业,得亲戚帮助留学美国,学成归来后移居香港,赚钱后依然不忘回家乡盖楼,但文化人的水平更高些,盖的楼也与众不同。
如今的翁家楼虽已经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但依然鲜有人知。
除了建筑的精美,翁家楼的美还在于她与周边环境的相互映衬,院内古树苍天,屋后风拂翠竹,是中国人梦中的家园。
村中也是田畴万亩,竹影婆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景象跃然眼前。
当年有钱人盖的是有院落的小洋楼,而一般人就只能住在这些低矮的骑楼中。
中间这幢楼是庙边村的市场,一个小村庄里还有市场,看来这里曾经繁荣过。
市场的二楼是翁克杰将军纪念馆,比较少见的螺旋楼梯为这幢乡村建筑平添了几分生动。
古老的榕树和一幢叫做迎宾楼的二层小楼房。
庙边杂货店,在原来的骑楼上翻新装修过。
村中还有一座石头墙身,窗户很高很小的建筑,我猜测可能是粮仓,看起来应该也是有历史的建筑。
回到翁家楼,有几个摄影爱好者到来,翁家楼虽然破败,虽然藏在偏远村落,但那种令人感叹的时代印迹,不加修饰的沧桑之感,正是驴友们最喜欢的。
端芬镇庙边村的翁家楼只是台山现存大约一万座洋楼中的普通三座,台山洋楼大多建于上世纪上半叶,基本都有70-100年的历史,这些步入风烛残年的洋楼大多都已经破败不堪,不少也已经人去楼空,目前台山洋楼还没有一个成为开发的旅游项目,最火的当属在《让子弹飞》中占了很大戏份的梅家大院,现在经常会有些旅行团过去看,反正前年我去时还是无需门票的,现在情况不知,如果梅家大院还没有收费的话,那台山洋楼就没有一个收费的景点,这些洋楼和碉楼散落在村落和田野中,给不经意路过的人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这是一幅精美的田园图画,传统中国人为之奋斗一生的家园。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古老精美的台山洋楼,就犹如一首凝固在侨乡的动听思乡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