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经方用药技巧你一定要知道
1
姜汁,是生姜榨汁还是熬姜汤好?
我们看看小半夏汤(半夏一升,生姜半斤),生姜半夏汤(半夏半升,生姜汁一升),两个剂量几乎是反过来,剂量调反过来,就变成了两个方子。而且生姜半夏汤中,生姜不是煎煮,是用的生姜汁。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用生姜的汁,辛辣走窜的力量,比生姜煎煮更强烈一些。我们刚刚讲过,生姜半夏汤的方证,是水气在胃脘停留时间过久,变成了浊水,我们胃气的本能散不掉它。因此我们就用生姜汁,它的辛辣燥烈之性,更加强一些,所以我们用生姜半夏汤中的生姜时,选用生姜汁兑着吃,不再煎煮。(摘自《直击临床讲金匮·第86讲》)
2
想让麻黄不引起心慌
秘密原来在于甘草啊
过去用麻黄,是去节后和葛根先煎,然后还要去沫。但现在生活节奏比较快,如果再让患者煎麻黄、葛根,去沫,一是患者有很多不便,二是我们的用量比汉代的小得多,只用到六到十克,这时候沫就很少,煎六克、十克的麻黄没出什么沫,也无法去沫。
因此为了避免心慌,我们把麻黄的剂量调小,原方中是三两,我们只用到六克到十克;桂枝也是,用到六到十克,包括芍药;甘草的剂量要等于或大于麻黄,那么出现心慌心悸的概率就小。
另外老年男性,一定要问他前列腺有没有问题,如果前列腺有问题的,最好避开麻黄,如果再用麻黄,患者就容易出现小便细,或者尿不出尿来,排尿困难,会引起患者不必要的恐慌。如果我们不用麻黄,用什么代替呢?可以用香薷,尤其南方,用香薷更合适一些。(摘自《直击临床讲金匮·第15讲》)
3
赤石脂煮了堵漏,冲服涩肠,
下利便脓血,一药两用效果好
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赤石脂一斤,一半剉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桃花汤里的关键是赤石脂,用的剂量要最大。汉代的一斤,是两百四十克左右,用了这么大的量,一半剉,一半筛末。也就是说,有半斤是捣了一下,有半斤做成了细末。
下面我们看看服法,也就是说干姜、粳米,另一半的赤石脂,煮到米熟了的程度,把渣子去掉,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我们一次才服方寸匕,是很小的剂量。因为这是涩肠止利的方子,所以说不能涩肠过度。
最要紧的就是赤石脂,一是赤石脂煎煮后,和粳米变成悬浊液,取象比类能够起到“堵漏”的作用,可用于黏膜出现破损的情况。二是冲服生赤石脂末,它可以涩肠,两者相得益彰,这是我们古人巧妙之处,我们现在开也要这样开,如果一味地用汤剂,这个方子反而无明显效果。(摘自《直击临床讲金匮·第88讲》)
4
甘麦大枣汤中,麦子用什么样的好?
我们用甘麦大枣汤的原方效果最好,我们看看这三味药,甘草、小麦、大枣,三味几乎都是食材。那么在药典和药理上学过,浮小麦,俗称二遛子。过去用扇车筛粮食,沉实的部分落在最近的出口,较干瘪一点的从在第二个口出来。干瘪的部分就叫二遛子,也就是浮小麦。
我们临床应用发现,用浮小麦效果不好,还是用小麦效果好,很可能在过去粮食短缺,好粮食都留着吃的,把瘪小麦作为药用了。现在如果有条件的,我们可以争取到产麦区,进一点沉实的小麦,但是绝对不是大麦,大麦是肠之谷,小麦是心之谷。(摘自《直击临床讲金匮·第97讲》)
5
当归赤豆散排脓,赤小豆必须发出芽,
才能穿破脓肿
赤小豆当归散方: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当归。右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现在很多大夫开当归赤豆散,就是开上当归十克,又开了赤小豆十克,就当做当归赤豆散使用了,这样用有没有效?这个应该打个问号。我们不能否定别人的治疗,但是我们要理解古人,在炮制药物过程中的用意是什么。
赤小豆不是红小豆,它是两个品种。赤小豆很硬,尤其干的赤小豆非常之硬,你用锤子凿,它就像玻璃茬一样,而且它的豆子的皮更加坚硬。
因此上,我们要把发芽发芽,让芽穿透这个外衣,就相当于借用穿破力量,来穿破脓肿,以达到消散脓肿之目的,如果没用整个豆子,它没有芽穿破的力量,没有穿破之势,那么消肿排脓,这个力量就微乎其微。
那么如何生赤小豆的芽呢?首先我们取赤小豆三升,用七八十度的水烫一下,烫后浸泡一晚,第二天捞出放到盆里,在豆子上盖一层卫生纸来保湿,放置在温暖的地方,一般两到三天后,豆子就发芽了。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豆芽生得太长,因为芽子生得过长,穿透力量就会变小,豆芽生长五毫米到一厘米之间是最合适的,此时豆芽破壳而出之势最强。出完芽后,我们把它放到地暖上迅速晒干,两三天就能干透,我们再把当归放在一起,磨成细粉。
倪海厦老师临床,赤小豆发芽后用的鲜品,也用的鲜当归,两味药放在一起杵,杵成像渣子一样的东西,一起吃的效果是不错的。如果我们按原书来看,应该是赤小豆发了芽之后晒干,和当归同时杵为散,然后再用酸浆水服。两种都应该有效,最基本的显效原因就是我们把赤小豆发芽,取其穿破之势。(摘自《直击临床讲金匮·第27讲》)
6
石膏、龙骨、牡蛎这些矿物药,
打成粉使用效果更好
白虎汤中石膏一斤,汉代的一斤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四十克,可见这个石膏是君药,剂量很大。因为石膏的溶解度很小,这个石膏一定要捣成细粉,不能大块煎煮,不然是没有效的。
我记得小的时候帮父亲抓药,当时父亲给一个人开的镇肝熄风汤,龙骨、牡蛎和赭石都需要砸的,而且这个赭石要用生赭石,在药房里边砸。因为冬天药房里没有炉子,很冷很冻手,那个捣药的臼子又很凉,因此我就偷了点懒,没怎么给捣碎。结果患者吃下去,药效不好,复诊的时候父亲就说了:“怪呀,这个药效应该可以的,方也对证,怎么不好?”后来,他偷偷的就看我去抓药,结果我没给捣碎,挨了两巴掌,从那以后就长记性了。
所以,龙骨、牡蛎、磁石、石决明、珍珠母等等矿石药,我们都要捣成细粉。当然了,现在简单多了,药厂直接就能给你加工成细粉,但这样也有个风险,你要找一个良心的厂家,别往里掺假,尤其现在龙骨赝品充斥,磁石还好一些,我们不要用煅磁石,煅磁石降逆的效果很差。摘自《直击临床讲金匮·第32讲》
7
这类方子,用煎药机效果更好
风引汤。除热瘫痫。
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右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疭,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风引汤这张处方不是很好煎。如果我们单取三指撮来煮,剂量少,问题倒不大。但如果每味药都用十克,放到锅里煮,很难煎。所以,我们不主张这个药回去熬,一定要用煎药机熬的更好。
否则都是石头类,这些石粉沉到家里砂锅的锅底,一是药效不好,第二在锅里蹦,也不安全,三是因为在家熬药,不好过滤,口感也并不好喝。
其实我们在临床上,做了大量的实验,我们现在的煎药机是四重过滤,还是煎药机煎制的效果好,尤其的密闭高压煎药机煎出的效果,要好于我们用普通砂锅煎出的效果。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患者,这个患者就在我的门诊下面的超市卖服装。她治疗的痤疮病。我的疗程是一个半月,病程也是比较长的,但极限也超不过两个月,就能痊愈,而且能消掉疤痕。
但是煎药,她就要自己熬。那时候我管理比较松,她坚决要自己熬,我说那你就熬吧。她自己熬了四周,有些效果,就是达不到我预期的。偏不凑巧呢,她那周要去进货,说没时间熬了,就用我们的熬吧,还挺勉强。
但用煎药机熬完的药,她一周吃下去,脸上的痘消失,剩了微乎微乎的那么两个。然后要巩固治疗,她下一周有时间了,我说你这个你还回去熬吧。她说不行,我坚决不回去熬了,然后在门诊熬完了,吃了一个半月,彻底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