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高尔吉亚“无物存在”

高尔吉亚,大约活动在公元前483-公元前374年之间。出生在西西里岛,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来到雅典。他本来是打算继承古希腊先哲遗志,继续研究自然哲学。但是当他接触到埃利亚学派后学后,成为了怀疑论者。高尔吉亚以擅长演说闻名,著有《论非存在》。

在这个时期,芝诺悖论已经广为流传。高尔吉亚参照“阿克琉斯追不上乌龟”,认为运动(或变化)是自相矛盾的。同巴门尼德、芝诺的观念,即运动在逻辑上不可能。继而否认了人的认识是不可能的。高尔吉亚认为,如存在不是从非存在中派生出来的,如果运动和变化都是从非存在中派生出来的,如果现象是从变化和运动中派生出来的,那么“任何现象都不存在”。

高尔吉亚的哲学观点,总的来说有三条:1、无物存在。2、如果有物存在的话,那也是不可知的。3、即使可知,那也不可说。由于他的著作早已散失,我们只能根据只言片语的记录,通过逻辑的办法把这三个命题论证完成。可知的信息是,他的逻辑论证基本上来自埃利亚学派,但是他的结论恰恰跟巴门尼德的观点相反。

高尔吉亚的推论,两个预设观点是:1、人所能感知的现象是由运动引起的。2、运动变化的都是“非存在”。因为巴门尼德认为,“万物恒定不变”,所有的变化都是现象,而非本质。那么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人所认知的都是现象,而非本质。如果真的有“本质”存在的话,那么本质是不可知的。

巴门尼德认为,存在是可以被思想的,而非存在是不可以被思想的,这里的“被思想”等同于“被理性把握”,亦等同于“被认知”。高尔吉亚则认为,人的思想是不靠谱的,比如六头十二足的女妖,再如吐火怪兽等,这些都是可以被思想的,但是他们不存在呀。

高尔吉亚认为,人的思想是不能作为真理依据的,明明不存在的事物,都可以“被思想”出来。那么埃利亚学派所认为的“存在可以被思想,非存在不能被思想“这个命题就是错误的。在认识论的问题上,高尔吉亚继承了恩培多克勒的学说,他们认为:人的认知是由自然物发出的“流溢物”进入人的感官孔道引起的。

如果现象是由运动引起的,而运动又是由非存在引起的,那么人所能认识的也就只有“非存在”了。巴门尼德认为“存在”是不运动的。如果巴门尼德是对的,那么人与“存在”之间,便有了一条无法越过的鸿沟。人可以认识现象,但是现象不是存在。即便是真的有“存在”的话,那么也没办法认识。

高尔吉亚否认了知识的可能性之后,进一步怀疑:知识是如何传承的?我们与人交流,所运用的语言到底是存在?还是非存在?声音发出来之后,很快就消失了,很显然这跟“存在物”不是同一属性的。那么我们所能传达给他人的,只能是声音,而不能是存在物。在高尔吉亚看来,一切皆虚无,一切不可知,一切不可言说。古希腊那种朴素的自然主义哲学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继往开来的是对古希腊先贤学说的普遍怀疑和对当时学问的辩论,一个号称“诡辩术”的流派渐渐风靡起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