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癌症复发转移前的征兆!出现这8种情况,请尽快就医!
01
体重下降
癌症是一种慢性的消耗疾病,肿瘤细胞在生长的过程中会肆无忌惮的掠夺人体摄入的营养,营养满足不了自己,还要侵蚀正常组织的营养为自己所用,肿瘤就像一个强盗。
因此病人体重下降是癌症常见的体征之一。但是病人通过治疗后,体重应保持平稳。如果在较长时间内又出现原因不明的体重下降,就应检查有无肿瘤复发的可能。
02
不明原因疲乏
肿瘤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同时导致人体新陈代谢紊乱,因而疲乏是其特征性表现之一。当康复患者出现一段时间的不明原因疲乏无力时,应高度重视,排除肿瘤复发转移的可能。
策略:可以回归健康生活和工作,但一定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肿瘤病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发热现象,这在临床上称为“癌瘤热”。肿瘤组织坏死,瘤体侵入腹腔神经丛,肿瘤代谢物进入血流,肿瘤脑转移等,均可引起发。
较长时间发热是很多肿瘤的临床表现,也是人体免疫力低下的表现。如果康复患者排除其它生物学(细菌病毒等)发热因素,应该高度怀疑肿瘤的复发。
策略:及时查明发热原因,对症下药,避免出现严重情况。
04
疼痛征象
肿瘤患者往往有转移病灶,病痛非常明显。一般多见于骨转移、脑转移。瘤体直接浸润神经组织,或较大的瘤体压迫了体内管腔,都可引起组织坏死和产生炎症,出现疼痛征象。
骨转移症状
骨转移的患者最常见,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骨头疼痛。早期患者会出现间歇性的疼痛,且较轻,卧床休息后可以得到化解。随着转移灶扩大,疼痛加剧,且表现为持续性疼痛。
还有一个常见症状为病理性骨折。椎骨的病理性骨折表现为椎体变形,塌陷,骨髓压迫症状,患者可以察觉到神经根痛或者感觉障碍。当病变发展到脊髓时,脊髓受压迫会引起截瘫。
此外,患者还伴有低热,乏力,贫血,消瘦,食欲减退等症状。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晚期患者发生病理性骨折,尤其是表现为脊柱骨折时,常被误诊为老年骨质疏松所致的骨折。
患者通过治疗后,应关注自身各部位的淋巴结是否肿大。可经常检查淋巴系统,防患于未然。如颈下三角区(颈部、下颌、锁骨窝)、腋窝、腹股沟等部。这些淋巴区域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一旦发现肿大,应立即就医。有可能出现淋巴转。
策略:出现淋巴转后,立即治疗,可手术可放疗具体与主治医生讨论方案,避免进一步扩展。
出血也是肿瘤病人常见的症状之一。肿瘤体坏死往往会引起局部小量出血,但若肿瘤体侵蚀周围的血管,则会造成严重的大出血。常见的有呕血、黑便、阴道流血、尿血、流鼻血、痰中带血等。
提醒:有些靶向药会导致部分患者少量鼻腔出血,这是靶向药的副作用,不与这类出血归为一谈。
体内任何管腔内的肿瘤体增大,都会引起管腔变化,最常见的是管腔狭窄,更有甚者会造成管腔阻塞。
如食管内肿瘤增大,会造成进食时吞咽困难、打噎甚至阻塞等;气管和咽喉肿瘤增大,会压迫气管和咽喉部神经,从而出现气短和声音嘶哑、语不出声的征象。
08
实性肿块、边界不清、推不动、质地较硬这通常是恶性肿瘤、或转移灶的出现,必需到专科医院检查排除恶性肿瘤的复发。
处在康复阶段的患者,一定要时刻注意调节生活规律。如果出现以上8种表现,请立即就医,作进一步检查,排除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即使确定为复发和转移也不要过于害怕,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对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的治疗也有重大的意义。
如何预防肿瘤的复发转移?
第一,制定系统科学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前要由有经验的包括外科、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中医药肿瘤专家在内的专家组进行会诊讨论,制定详细的、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治疗方案。
显然,只有到综合性的专科医院才有条件做到这一点。在这里要提醒各位觅友,在决定自己或亲戚朋友治疗方案时要多问一问,想一想,不要贸然做决定。
第二,要完成治疗计划
手术、放疗、化疗、免疫和靶向治疗是目前常用的有效办法,但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单用就可以保证治愈癌症,绝大多数都需要综合治疗。
不要认为已经做了手术,甚至还是根治术就万事大吉。
有些患者手术和放疗以后还要继续化疗,这是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重要手段,也是手术以后还要做放化疗的重要原因。
术后放化疗可以大大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当然,也不是放化疗以后就可以高枕无忧,有些病人手术或放化疗以前已经有远处转移,只是当时转移肿瘤很小,一般的检查发现不了。
中医药治疗是降低患者手术和放化疗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防止复发和转移的重要手段,但除非病情太过晚期,一般不宜单独应用。
第三,治疗以后要经常地、定期的复查
任何恶性肿瘤患者在任意治疗后的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复发和转移,及时地、仔细地、定期地检查有可能早期发现转移和复发,以便及早采取措施处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复查包括病人的自我检查和医院的定期检查。
病人自查主要是注意观察原来的病灶部位及其附近有无新生肿物、结节、破溃等表现, 有无新的疼痛感觉。
此外,还要注意全身变化,有无逐渐加重的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贫血等表现,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第四,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加强营养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