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去研究所工作的博士们,后来都怎么样了?

对于有志于科研事业的博士们来说,研究所是除了高校以外的另一个重要选择。

博士们几年前还有机会直接进入研究所,从助理研究员做起。但是随着内卷的日益严重,研究所更愿意给海归们机会,没有留学经历的话,职称晋升途径几乎被堵死了。

我们下面就看看不同经历的博士们进入研究所之后都是怎样发展的。

01 海归篇

起点高,后期发展看个人能力

前面说了,研究所更愿意给海归机会,所以海归们回国的起点通常都更高,但是现在能直接拿到研究员职称的仍然是极少数,更普遍的是从项目研究员或者青年研究员做起。

1) 项目研究员

可以说项目研究员是介于副研究员和研究员之间的一种状态。

根据网上查到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项目研究员岗位管理规定》,项目研究员按照副研究员一级岗位(副研究员的最高等级)聘用,工资按照研究员四级岗位标准发放,对外可以用研究员的名义申报项目,10 年之内如果不能通过竞聘晋升为研究员,续聘时则降回到副研究员一级岗位。

其实不能说只有海归能竞聘项目研究员,没有海外经历也一样可以,但是因为要求比较高,所以大多数国内申请人只能按照正常的晋升途径,从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再到项目研究员,一步到位的很少。

比如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2018 年的项目研究员报名通知里面提到,满足下面条件中的任意一条即可报名: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通过国家优青项目函评,获得上会答辩资格;获得国家自然科学、科技进步或技术发明二等及以上奖励,且个人排名前 5,如果是省部级奖项,要求个人排名前 3;在顶尖学术期刊 Science、Nature(含子刊)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学术论文等等。

可以看出来,如果是新人找工作的话,大概只能凭顶尖期刊上的第一作者学术论文来给自己争取一张项目研究员的门票了。

至于项目研究员竞聘研究员的难度有多大,这个就得看所里的具体情况了。

作者的一位朋友 A 君,国内博士学位,6 年海外博后,回国从项目研究员开始,三年后晋升为研究员。

这三年之内他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各一项,中科院创新交叉团队项目一项,还有和其他同事合作的几个大项目,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的文章总影响因子在 40 左右,成绩还是不错的。

2) 青年研究员

还有一种叫青年研究员,和项目研究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独立工作,享受和研究员同等的待遇。

有的所里也把这类职位叫做青年课题组长或者青年研究组长。

因为重点在「青年」,所以对年龄有一定要求。

比如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 2020 前沿实验室要求申请人原则上不超过 31 周岁,特别优秀者可放宽到 34 周岁;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神经精神疾病研究中心 2020 年的招聘启事里的要求是原则上应小于 32 周岁。

至于学术方面,很多研究所都没有在招聘启事里给出明确的条件,只找到了下面几条信息:

中科院微生物所:海外人员须有 3 年以上的海外科研经历;国内人员则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博士毕业后有 5 年以上国内相关专业的研究工作经验。

中科院病毒所(2017 年招聘启事):同样,国内人员需要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海外人员则不需要。但是不论海外还是国内申请者,需要在近 5 年里,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影响因子总和大于 30,或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 PNAS 或相当及以上水平的刊物发表论文 2 篇及以上;或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 CNS 上发表过论文。

根据各个所里的情况,青年研究员的任期长短和任期结束后的命运各有不同。有的所里明确指出任期结束后考核优秀即可晋升为研究员;有的所里则还要竞聘上岗。

笔者认识两位青年研究员,在同一个所里工作,几乎同时就任青年研究员,但后续发展各不相同。

B 君:国内博士,2 年海外博后经历,任青年研究员 6 年后晋升为研究员。

C 君:国内博士,6 年海外博后经历,但是因为独立工作后选的课题前期难度较大,出成果慢,直到任职青年研究员 8 年后才晋升为项目研究员。

这里还需要注意一点,现在有些研究所新增了特聘青年研究员的岗位,有的和上面讲的青年研究员类似,有的则和博士后更像,要求也比较低,博士毕业一年即可申请,大家在申请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招聘启事,避免掉坑。

02 无海外经验

制度阻力大,很多人选择另谋高就

如果没有国外留学(博士或者博士后)经历,在研究所里先要从一众竞争者中竞聘成功,升到副研究员。不过这时候还不能独立工作,只能在其他大老板手下混口饭吃。如果大老板愿意扶持,项目和发表文章都能够达到要求,还是有机会申请到项目研究员的。

但是如果不能得到足够的支持,只能按照老板的意思,这个项目做两天,那个项目做两天,就很难积累到足够的数据去发好文章,也就自然达不到晋升的条件。

因此,很多人都选择另谋高就。

D 君:国内博士,2 年海外博后经历,回国后从助理研究员做起,因为老板给力,5 年时间就升到了项目研究员,又过了一年多一点儿的时间,找到机会跳槽到同城市的 985 大学做教授 – 时间宝贵,人生苦短,正高级职称当然是越早拿到越好。

E 君:国内博士,无海外博后经历,助理研究员到副研究员的晋升比较顺利,2 年时间就实现了。之后和老板在研究理念上出现了分歧,老板不再干涉 E 君的工作,但是也不安排学生或者提供其它支持,处于事实上的「单打独斗」状态,熬了 12 年,跳槽到同城市的二本高校做教授 – 机遇虽然迟但好歹还是到了。

F 君:国内博士,无海外博后经历,F 君年纪较轻,正好赶上了内卷严重的时候。助理研究员不再和所里签合同,而是和老板一年一签,头上仿佛随时有铡刀落下,老板时常以不续签合同相威胁。原本以为能升到副研究员就好了,可惜所里的晋升政策与时俱进,难度逐年增加,永远在 F 君差一点点就能达到的那个高度,后来抓住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转入所里的学术期刊编辑部工作 – 没有海外经历现在是死穴,在研究所内基本上没有晋升空间。

这些前浪们已经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够给您一些帮助,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更好地应对这个「内卷」的时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