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九天--神秘莫测的楚文化
楚,一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南方大国。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使楚以奔逸绝尘之势,在先秦诸侯国中独树一帜,传为“翘楚”。
它以包罗宏富的浪漫文化。精微准确的天文历法,精湛繁丽的冶金、髹漆、丝织、治玉,睿智玄妙的老、庄思想等......巫术使楚与龙凤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次的展览带来了约200件楚汉精品,让我们再一次品味楚文化的神奇与浪漫。感受汉承楚续的薪火。领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真谛。
从远古飞来的一只神鸟,她的美丽、飘逸。给我们带来多少幻想。她是完美的,她是虚幻的。
虎座凤鸟漆木架鼓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虎座凤鸟漆木架鼓属于悬鼓,此鼓以虎为座、凤鸟为架,是楚地特有的一种乐器,同类型器物均出土于楚国贵族大墓,可知当时只有王室及高级贵族才能享有。此器基本完好,是迄今发现最精美的虎座凤鸟漆木架鼓之一。
这件青铜礼器称为夫妻同礼---龙耳铜簋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476年)
簋是大家熟知的青铜礼器之一。是在宴享和祭祀时,以单数列鼎,偶数列簋配合使用,主要用于放置煮熟的饭食。也有出土不符的。
这件簋对称分布龙耳和扉棱,制作精致,纹饰繁缛,体现了楚文化的诡异和浪漫色彩。以为妻随夫贵,所以为夫妻同等待遇。
盖子的表面也满是纹饰。
错金银云纹铜尊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一件勾连云纹铜盖豆特写.上面镶嵌了绿松石,现已丢失。此件铜器纹饰精细,线条流畅,所镶嵌物的线条细小,显示出当时的镶嵌工艺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巴音楚用-虎钮虎纹铜錞于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錞于原本是中原地区军用的打击乐器,常与鼓配合,用于在战争中指挥进退,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传入楚国后,深受楚人及楚国境内少数民族的喜爱,但楚地錞于更多的作为一种民间乐器使用。为何说是巴音呢?因为巴人以白虎为图腾,此錞于顶盘铸有虎钮,腹部饰虎纹,当与楚地巴人有关。
拓片
龙虎四环铜建鼓座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鼓在楚地非常的流行,且造型精巧,工艺精湛。种类繁多,可分为悬鼓、建鼓、手鼓等。建鼓是用一根长杆穿鼓腔而过将鼓立起,下端插于鼓座将鼓固定。
此鼓造型奇特,口沿儿铸有龙虎盘绕一周,龙虎张口怒吼。此鼓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鼓座形体巨大,同类器罕见。器身满饰蟠虺纹等,楚式风格浓郁。
汉画像石上的击键鼓图。美得令人发指,垂涎欲滴。
错金嵌绿松石铜带钩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腰带配件。器身偏薄,下有圆形扣,钩端细长,表面错金镶嵌绿松石,嵌错成云纹等纹饰。背部饰云纹错金,镶嵌绿松石。是腰带上的钩扣,又是装饰品。保存完整,制作精细,是研究战国时期金银镶嵌工艺的重要标本。
这幅图片是信阳楚墓出土的彩绘木俑着装中的大带使用示意图
便携式多功能梳妆盒--漆状奁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内盛放梳妆、面饰用品。此件奁由两块木板雕凿铰结而成,奁面以篾青镶成外框,篾黄嵌出几何图案。盒内相应部位凿空用于放铜镜,木梳,刮刀,脂粉盒。上下各装一可伸缩的支撑,以便使用时承镜。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一件梳妆盒,且出自男性墓中,可见当时贵族对衣着面容修饰之讲究。
彩绘龙凤木雕漆豆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这件豆由盖和身两部分组成,盖、盘、耳、柄、座均为雕刻而成。盖顶中心浮雕相互盘绕的龙纹装饰,两耳则浮雕成龙形兽面形象,纹饰刻画细致入微,在彩绘云纹和变形凤纹的共同映衬下,盖顶盘错的龙身宛如游走于云鸟之间,形象若隐若现,呼之欲出。战国早期漆木器多以仿青铜礼器的风格出现,这件漆木豆即使如此,就其胎骨与造型的精美程度而言,堪称战国早期的漆工艺佳作。
彩绘龙凤纹木雕漆豆线描图
彩绘神鸟漆豆复原图
这是一件巧夺天工的盛食器。带盖的深盘和喇叭形把手分别由鸟身、鸟足雕刻接榫(sǔn)而成,如神鸟正在小憩。神鸟盘颈侧视、双翅收合、蜷足翘尾,形象生动逼真。其头、身、翅、脚和尾为精细的半浮雕,身上满绘金灿灿的羽毛,鸟尾两侧绘有气宇轩昂的回首立凤。洗练别致的造型辅以色彩斑斓的彩绘,使之成为仿生造型器物中的艺术精品。此器旧称鸳鸯豆,但据文献记载这类神鸟应称为“鹥(yì)”,其身有五彩,而文如凤,为楚人祭祀时与神灵沟通的一种神鸟。
漆木酒具盒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因为出人喜欢旅游,所以特意制作了这个便于携带的酒具盒,这可是公元前啊!什么波西米亚。巴洛的,洛可可,还没影儿呢!
这件酒具具有居家旅行的双重功能。即利于室内餐饮,有可以出行携带。
其两端各雕成一猪头状,嘴眼眉耳均惟妙惟肖、憨态可掬。我第一眼看到它就想起了烤乳猪。底部雕有倨伏状四足。这种双头猪形的动物在《山海经》中有记载,是传说中的神兽“并封”。
彩绘对凤纹漆圆耳杯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耳杯是古代用来盛酒或盛羹的器具,外形多为椭圆形,两侧附有双耳。由于其双耳颇似鸟之羽翼,故而古人又称之为“羽觞(shāng)”。耳杯最早出现于东周,一直沿用至魏晋,以战国时楚人制作的漆耳杯最为精美。楚人宴饮多以双手捧执耳杯相互敬酒,若能伴以音乐鼓瑟,则宾主更能尽兴。
漆耳杯造型上有圆耳、方耳之分,还有带流杯和豆形杯等异形杯。其纹饰丰富多彩,花鸟鱼龙、花草枝蔓等皆是楚人擅长的题材,但主流纹饰仍以凤鸟居多。对凤纹漆耳杯,用朱红、黄、浅黄、金粉彩绘首尾相连的双凤,全图华丽,柔美中透出力量。
攫(jué)蛇铜鹰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方形底座之上浮雕鹰在攫取到蛇后腾空而起的瞬间情景:一只双翅伸展疾飞的鹰,双爪紧紧攫住一条单头双身蛇,蛇在鹰爪之下奋力挣扎,身躯极度扭曲,作盘绕弯曲之状。
神话传说中,蛇类狞恶怪异,蛰(zhé)居阴湿的地下,袭击伤害人畜,而双身蛇更被认为是不祥之物,它会给人类带来旱灾和饥馑。此物本意,可能带有祈求风调雨顺的寓意。《墓中随葬此物件,可能被当做辟邪压胜、逢凶化吉之神物。
有翼天神--漆羽人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漆凤鸟羽人是楚国巫风最盛时代最具创意的木雕作品。由蟾蜍状器座、凤鸟和羽人三部分组成,蟾蜍匍卧,羽人上身外裸,体型肥胖,人面鸟喙,鸟爪形足踏于凤鸟之上,凤鸟为展翅飞翔状。全器通体髹黑漆为地,用朱红、黄、蓝等色绘制花纹。此器是一件构思奇特、造型十分怪异奇特,想象丰富的罕见漆器艺术品。羽人的出现与楚地流行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有关。
左 彩绘陶女立俑 右塑衣式彩绘跪坐女俑 都为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
右边这位跽坐女俑高41厘米。粉面含春,丹凤眼目视前方,鼻梁挺直,樱桃小口点朱丹,黛色眉,发髻施黑彩,容貌俏丽。女俑由内至外共着黄、白、紫色三重曲裾深衣,袖口、衣襟处锦缘用彩色纹锦镶边,衣着华丽。其姿势为跽坐状,双手平伸,可能原持有器物,器物已佚,似在侍候主人宴饮。是训练有素、恬静端庄的侍女形象。
彩绘木俑 西汉
西汉曲裾深衣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形象资料中有很多反映。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另外,西汉窄袖紧身的绕襟深衣。衣服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衣上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
有贵族和平民之分。西汉宫廷贵妇穿着饰有华丽花纹的宽长深衣,而劳动妇女则终生穿着齐腰的短襦。
“太一将行图” 西汉
整个画面充满了诡异的气氛,好似群魔乱舞,令人恐惧。帛画中间的人物,面红身赤,头上长着双重鹿角,嘴巴张开,舌头外吐,上身裸露,两手向下垂,下身穿短裤,赤足,双膝微屈,作马步状。身旁题有“太一将行”的字样,他就是古人又敬又怕的太一神。他威力巨大,可以令风雨、灾害、饥饿、兵祸远离人群.
整幅帛画是由“太一”神、雷公、雨师、青龙、黄龙、黑龙及四个武弟子组合而成,具有着特殊的神秘意义。
突然想起在看展的时候说楚人捉鬼是为了娱乐。瞧瞧人家就是聪明。我们是为了驱鬼,人家是玩儿鬼,玩累了还可以卖了打酒吃。
上面还有对话,很是有趣。
凤鸟纹瓦当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为神明的明确记载。瓦当雕刻“四神”图案用以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具有驱邪除恶,镇宅吉祥的含义。按照中国五行来说,南方是赤色,用朱雀代表。汉代的瓦当中,朱雀往往来自凤鸟的形象。
“仙人图”画像砖拓片 南阳汉画馆
汉代“踏鼓舞”画像石拓片。南阳汉画馆藏。
西汉龟托凤鸟铜灯
整个铜灯的造型极富传奇色彩在仰首伏地的龟背上,立着一只口中衔珠的展翅凤鸟。鸟首顶着一个杯形铜灯柱,柱上承托一直壁平底的圆灯盘。
透雕龙凤纹玉佩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玉佩呈圆弧造型,两面透雕连体龙凤。一端作回首龙形,龙身弧曲,背穿一孔。另一端为凤形,喙部连胸,凤冠上翘,颈羽丰满,作振翅欲飞状。这2件玉佩玉料、造型、纹饰一致,结构对称,布局和谐,雕琢精致,应是在组玉佩中对称使用。龙凤合体玉器最早见于殷墟妇好墓。
这次展览是由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四省及首都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其中涉及了很多市级博物馆,荆门市博物馆啊!荆州市博物馆等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且都是一级文物.对此次展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本着比保护故宫还难的姿态来面对这次展览。应该向他们表示感谢,可以使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如此精美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