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

A.

镜中花       B.

水中桥

C.

林中影       D.

缸中鱼

2.晚上,小明挑着一盏不带光源的工艺品小灯笼在家里玩。当把小灯笼移到发光面较大的吸顶灯正下方时(如图所示),会在小灯笼正下方的水平白纸上出现一个影子,关于这个影子的形状,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水中倒影

C.

手影游戏

D.

树下阴影

4.炎热的夏天人们总喜欢在“树荫”下乘凉,这“树荫”形成的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5.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和“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蟋蟀在鸣叫”说明蟋蟀是声源:“金光闪闪”说明金子是光源

D.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6.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7.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茂密的树林下,常能在地上见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A.太阳的虚像       B.太阳的实像       C.树叶的影子       D.树叶的实像

8.与“立竿见影”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平静湖边,倒影可见       B.山间小溪,清澈见底

C.林荫树下,光斑点点       D.雨过天晴,彩虹出现

9.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10.下列四个选项中哪个不是光源(  )

A.太阳       B.月亮       C.恒星       D.萤火虫。

11.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

湖中倒影       B.

日食现象

C.

海市蜃楼       D.

雨后彩虹

12.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反射阳光的平面镜

B.晴天的月亮

C.放电影时所看到的幕布

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

13.夜晚有两个高矮不同的小朋友A和B,A比B高,相距d。他们分别站在路灯下,O′点是路灯在地面上的投影。A、B两人的连线通过O′点,如图所示。他们头部分别在地面上留下两个影子A′和B′,相距d′,当两人沿过O′点的直线,以相同的速度向右行进时。A′和B′的距离将(  )

A.不断增大       B.不断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14.如图是小茹家的木质百叶窗,它能够通过转动叶片方便地控制进入室内阳光的多少,这利用了光的(  )

A.反射       B.折射       C.色散       D.直线传播

15.1月6日,新年第一场天文奇观﹣﹣“日偏食”如约而至,如图是东营市民拍摄的日偏食照片。下列光现象与日偏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筷子“折断”       B.

小孔成像

C.

雨后彩虹       D.

水中倒影

16.天文学上的“光年”是(  )

A.速度单位       B.时间单位       C.长度单位       D.质量单位

17.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

①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②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放大的

③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

④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阳光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B.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C.在河岸边看到河底变浅

D.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

19.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

B.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

C.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小

D.若向左推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亮

20.一篇科普文章中写道,即使太阳突然消失,人类也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因为尽管阳光信使一路狂奔,当他来到我们面前时已经过去8.333333分钟!据此估算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  )

A.1.5亿千米       B.150亿千米       C.15×108m       D.1.5×1011km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如图是2014年10月23号在美国拍摄到的日偏食现象,形成这种奇观是由于光是      传播的,也说明光      (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2.入夏后,江南进入多雨季节,应注意防汛防雷。下雨时常伴随着打雷和闪电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光比声音传播的     (选填“快”或“慢”)。

23.以下物体:①太阳、②月亮、③闪闪发光的宝石、④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⑤萤火虫、⑥烛焰,其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属于天然光源的是     。

24.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比原来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5.2020年6月21日下午3点半左右,娄底市内绝大部分同学亲眼看到了日环食这一难得的景象。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日食属于光的     现象;如图中,能描述其形成原因的是     图。(选填“甲”或“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

A.

镜中花       B.

水中桥

C.

林中影       D.

缸中鱼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放在有水的碗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变折了、放大镜、池水看起来变浅等。

(3)光射到介质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光反射形成的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凹面镜成像。

【解答】解:A、镜中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不符合题意;

B、水中桥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C、林中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

D、缸中的鱼属于光的折射原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晚上,小明挑着一盏不带光源的工艺品小灯笼在家里玩。当把小灯笼移到发光面较大的吸顶灯正下方时(如图所示),会在小灯笼正下方的水平白纸上出现一个影子,关于这个影子的形状,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影子是由于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阴影部分,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

发光面较大的吸顶灯的光被灯笼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即灯笼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因为吸顶灯的面积较大,所以在灯笼影子的边缘是光线较暗的半影区,中间是没有光线的全影区,半影区与全影区没有明显界限,所以C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C。

3.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水中倒影

C.

手影游戏

D.

树下阴影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解: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手影游戏和树下阴影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所以,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B项。

故选:B。

4.炎热的夏天人们总喜欢在“树荫”下乘凉,这“树荫”形成的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解:

太阳光被树叶遮挡后,在下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形成树荫实际上就是大树的影子,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故选:A。

5.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和“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蟋蟀在鸣叫”说明蟋蟀是声源:“金光闪闪”说明金子是光源

D.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3)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靠反射别的物体发光的物体不是光源,例如月亮;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A、“光”只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错误;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B错误;

C、“金光闪闪”说明金子能够反射光线,而它自身不会发光,因此不是光源,故C错误;

D、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属于声音,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故D正确。

故选:D。

6.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分析】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从光的传播方向和传播路径去分析4个图即可。

【解答】解:图中O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将O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

A图是正确的。

B图中光的传播方向标错了;

C图中光线发生了偏折,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C图也不正确;

D图中不仅光线发生了偏折,而且光的传播方向也标错了,所以D图也不正确;

故选:A。

7.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茂密的树林下,常能在地上见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A.太阳的虚像       B.太阳的实像       C.树叶的影子       D.树叶的实像

【分析】光斑是太阳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像,树叶缝隙就是小孔,所成的是太阳的实像。

【解答】解:晴天在茂密树荫的地面上,常会看到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小孔成的太阳的实像,所以光斑是太阳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因此不是树叶的像,也不是太阳的虚像,更不是树叶的影子。

故选:B。

8.与“立竿见影”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平静湖边,倒影可见       B.山间小溪,清澈见底

C.林荫树下,光斑点点       D.雨过天晴,彩虹出现

【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小溪底部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出后,发生了折射,然后进入人的眼睛,人看到的小溪的底部是变浅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林荫树下,光斑点点,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与“小孔成像”形成原因相同。故C符合题意。

D、雨过天晴,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即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

【解答】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故选:B。

10.下列四个选项中哪个不是光源(  )

A.太阳       B.月亮       C.恒星       D.萤火虫。

【分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解答】解:太阳、恒星、萤火虫本身能发光,是自然光源。月亮自身是不会发光的,我们之所以能够看见月亮,是因为月亮能够反射太阳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故选:B。

11.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

湖中倒影       B.

日食现象

C.

海市蜃楼       D.

雨后彩虹

【分析】明确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然后分析各个选项形成原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A、湖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日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反射阳光的平面镜

B.晴天的月亮

C.放电影时所看到的幕布

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能够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解答】解:

A、反射阳光的平面镜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晴天的月亮反射的是太阳的光,不是光源,故B错误;

C、放电影时所看到的幕布,是反射了放映机发出的光,不是光源,故C错误;

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可以自身发光,是光源,故D正确。

故选:D。

13.夜晚有两个高矮不同的小朋友A和B,A比B高,相距d。他们分别站在路灯下,O′点是路灯在地面上的投影。A、B两人的连线通过O′点,如图所示。他们头部分别在地面上留下两个影子A′和B′,相距d′,当两人沿过O′点的直线,以相同的速度向右行进时。A′和B′的距离将(  )

A.不断增大       B.不断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分析】设A小朋友身高为a,设B小朋友身高为b,灯高度为h,若A小朋友向前移动x,则影子向前移动x1,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x1,再根据两个影子A′和B′,相距d′,则同速度行进x时,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小朋友影子与原影子的距离、B小朋友影子与原影子的距离,然后即可得出A′和B′的距离变化。

【解答】解:如图所示:

设A小朋友身高为a,灯高度为h

由图中两个斜三角形相似可得:

因为a>b,

所以

v a影>v b影

同理,当两人头部的影子达到重合后,再继续远离路灯时,

因为A比B高,即a>b,

此时A影子会超过B的影子,

两者的距离变化为:先减小,后增大。

此题也可假设A,B两人站在一起,则A的影子比B长。两人一起往前走,由此可知,两人影子之间的距离会不断增大。现在A站在B后,两人影子移动速度仍符合假设的规律,因此A的影子会先追上B的影子,然后再超过它。所以A'和B'的距离会先减小,后增大。

故选:D。

14.如图是小茹家的木质百叶窗,它能够通过转动叶片方便地控制进入室内阳光的多少,这利用了光的(  )

A.反射       B.折射       C.色散       D.直线传播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透明的物体能挡住沿直线传播的光。

【解答】解:木质百叶窗不透明,能挡住沿直线传播的光,通过转动百叶窗的叶片,改变叶片间的空隙大小,可以改变射入室内的阳光;

故选:D。

15.1月6日,新年第一场天文奇观﹣﹣“日偏食”如约而至,如图是东营市民拍摄的日偏食照片。下列光现象与日偏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筷子“折断”       B.

小孔成像

C.

雨后彩虹       D.

水中倒影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

月球遮住太阳的一部分形成的日食叫日偏食,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A、筷子好像在水面折断是由于来自筷子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光线看去,所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像比物体的位置高,属于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雨后彩虹是光色散现象,实质上是光折射现象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天文学上的“光年”是(  )

A.速度单位       B.时间单位       C.长度单位       D.质量单位

【分析】宇宙中恒星间的距离都非常大,为了表达起来方便一些,天文学家使用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光年,光年是指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

【解答】解: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3×108m/s×3600s×24×365=9.4608×1015m=9.4608×1012km。

故选:C。

17.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

①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②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放大的

③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

④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分析】当光通过小孔时由于光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在小孔的后方形成一个倒立的像,像的大小既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又与屏幕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在小孔成像中由于屏幕到小孔的距离不同,即可成倒立放大的像,也可成倒立缩小的像,但小孔不能太大,否则不能成像。

【解答】解:①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故①正确;

②孔离物的距离大于孔离屏的距离时,像缩小,孔离物的距离小于孔离屏的距离时,像放大,故②正确;

③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因为像距变大,所以烛焰的像变大,故③正确;

④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像变小,则烛焰的像更明亮,故④正确。

故选:D。

18.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阳光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B.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C.在河岸边看到河底变浅

D.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

【分析】①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当光照射到两种物质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是光的反射,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③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由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有: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透镜成像等。

【解答】解:A、阳光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故A正确;

B、看到岸边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岸边的树在水面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在河岸边看到河底变浅,是由于池底反射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的结果,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

D、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19.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

B.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

C.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小

D.若向左推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亮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通过小孔时由于光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在小孔的后方形成一个倒立的像,像的大小既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又与屏幕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在小孔成像中由于屏幕到小孔的距离不同,既可成倒立放大的像,也可成倒立缩小的像,但小孔不能太大,否则不能成像。

【解答】解:A、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故A错误;

B、若内筒位置不变,孔离物的距离大于孔离屏的距离时,像是缩小的,故B错误;

C、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若向右拉动内筒,增加筒长时,像将变大,故C错误;

D、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若向左推动内筒,减小筒长时,像将变小,变亮,故D正确。

故选:D。

20.一篇科普文章中写道,即使太阳突然消失,人类也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因为尽管阳光信使一路狂奔,当他来到我们面前时已经过去8.333333分钟!据此估算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  )

A.1.5亿千米       B.150亿千米       C.15×108m       D.1.5×1011km

【分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已知光的传播速度和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可以得到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解答】解:8.333333分钟≈500s,

因为v=

所以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s=vt=3×108m/s×500s=1.5×1011m=1.5亿千米。

故选:A。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如图是2014年10月23号在美国拍摄到的日偏食现象,形成这种奇观是由于光是 沿直线  传播的,也说明光 能  (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分析】(1)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是比较多的,主要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1)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日偏食”是日食的一种。

(2)日食现象同时也说明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沿直线;能。

22.入夏后,江南进入多雨季节,应注意防汛防雷。下雨时常伴随着打雷和闪电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光比声音传播的 快 (选填“快”或“慢”)。

【分析】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解答】解: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经过相同的路程,光需要的时间短,声音需要的时间长,闪电先到达观察者,雷声后到达观察者,因此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故答案为:快。

23.以下物体:①太阳、②月亮、③闪闪发光的宝石、④正在放映的电影银幕、⑤萤火虫、⑥烛焰,其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②③④ ,属于天然光源的是 ①⑤ 。

【分析】本题考查对光源的理解,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解答】解:太阳本身能发光,萤火虫尽管发光很微弱,但本身也能发光,蜡烛的火焰本身也能发光,这些是光源;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宝石也是反射光,电影银幕也是反射光,这些不是光源。

太阳、萤火虫是天然光源;烛焰是人造光源。

故答案为:②③④;①⑤

24.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 光的直线传播 来解释;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比原来 变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形成了很多现象,例如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2)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取决于物体的形状,物体距离小孔越近,成的像越大。

【解答】解: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由图可见蜡烛距离小孔较近,在光屏上成的像比实际烛焰大;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后,烛焰距离小孔比越来远了,所以成的像也就变小了。

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变小。

25.2020年6月21日下午3点半左右,娄底市内绝大部分同学亲眼看到了日环食这一难得的景象。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日食属于光的 直线传播 现象;如图中,能描述其形成原因的是 甲 图。(选填“甲”或“乙”)。

【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太阳光、月亮、地球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转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光有一部分被月亮阻挡,地球上出现月亮的影子,地球上有一部分地区不能看到完整的太阳或看不到太阳,就形成日食。

【解答】解: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所以图甲是日食的成因图。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