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科技园区发展01 | 世界著名高科技园区的营运和发展

编者按:

随着中国经济的战略转型,科技创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各地政府纷纷把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各种以集聚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的科技园区、科技小镇、科技新城等迅速崛起,呈现出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的新高潮。

作为新时代引领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科技园区的运营方式及发展方向越来越受到业内关注,探索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则成为行业前沿的焦点尝试,以期科技园区能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创新高地。

鉴于此,2019年春节期间,启迪协信特别推出“共话科技园区发展”系列策划,从研究学者、行业专家、资深媒体人、研究机构的不同视角和观点,分别从园区定位、营运发展、招商政策、运营商、园区服务、发展趋势等方面,展现对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的深入思考,共同探索行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世界著名高科技园区的营运和发展

高科技园区在新经济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已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本文选取硅谷、新竹、新加坡等著名高科技园区作为研究对象,从园区内部管理运营和园区的发展动力两个方面探讨当代世界著名高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的主要经验和特点,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高科技园区的管理模式

1.政府直接运作型

由上级政府设立园区的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招商引资和社会管理等开发区运转中的一切活动。如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管理机构为园区管理局,隶属于台湾当局“国科会”,全面负责园区土地规划与开发、营运管理及提供厂商各项服务。凡是园区内所有企业的设立、吸引外资、产品检验、进出口查验、护照签发、厂房或住房兴建及销售均由管理局统一管辖。海关、税务、邮电、金融、警察、土地及水电等公共事业在园区设立的分支机构,均受管理局指导、监督。

2.协作管治型

该类型出现在自发形成的高科技园区,以硅谷为代表。这类园区没有特定的范围,因而也不存在专门的园区管理机构。但该模式并不意味政府不参与园区的建设,而是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对园区实施共同管治。如硅谷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政府管理机构,但硅谷所在的旧金山湾区有一个大都市区联合政府组织,即旧金山湾区政府协会。该协会的功能是规划湾区共同的未来,协调湾区土地利用、住宅、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3.开发公司运作型

由政府赋予开发公司各种有利于开发区发展的权限,在政府发展战略和计划的指导下,由公司进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土地开发等活动。裕廊开发公司(JTC)是新加坡贸易和工业部9个半独立的法定委员会之一,有国会颁布的法令为设立依据,拥有法律赋予的有关土地开发的行政权力。同时,裕廊开发公司又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设有董事会,分别由政府、企业家、金融界、学术界、工会代表组成。董事会是决策机构,下设局长、副局长,主持日常工作,向董事会负责。基本职责是负责开发建设新加坡20多个工业小区,专职执行贸工部高质量的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供熟地和标准厂房,并按照行业要求提供特殊园区。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二、招商机制

从发展机制来看,开发区可以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两类开发区在招商机构设置和招商活动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内生型开发区的发展动力来自于自身的竞争优势。投资来源早期以政府采购为主,后期以风险资金和公司衍生为主。硅谷是典型的内生型开发区。外生型开发区,初期以廉价劳动力参与国际劳动分工,后逐步演变为“引进-消化-出口”模式。跨国公司、海外学人是外生型开发区的主要招商对象,其招商机制较为成熟,有各种招商机构和招商活动。

1.营建招商网络平台

招商具有相当的综合性,既是土地开发商出售和出租土地和厂房的商业行为,又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与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和方法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招商机构既有管理职责,又有园区用地营销的任务。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和一致性的招商机构网络平台是提高招商效率的重要因素。营造跨部门的招商网络平台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核心机构必须权限大、层次少、人员精、效率高,也就是说拥有统管全局并对开发区事务做出自主决策的权利。营造跨部门的招商网络平台另一个重要条件是管理工作法律化、规范化、一元化,搞好管理工作不仅要立法,使各项管理工作法律化、规范化,而且立法要具体化、明细化,具有可操作性。新加坡和台湾在这方面作的比较好,不仅有完备的立法,还有详细具体的实施细则,如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范围、各项收费标准、工资制度等等,都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这样,依法管理、照章办事,管理程序趋于规范化。

2.创建园区优良的投资环境

高科技园区投资环境包括区位、低风险的商务环境、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跨部门的办事机构网络、人力资源和生活环境等要素,每一要素都要接受国际机构的评估。良好的投资环境是高科技园区招商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以新加坡为例,其裕廊园区具有以下五大优势:

(1)具有战略性的区位。例如国际贸易中心可以提供自由开放的全球贸易环境、良好的贸易基础设施和贸易促进中介机构;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大量的商业银行和银行代表处以及国际货币经纪人,提供外汇汇兑和货币市场服务在内的全方位银行服务。

(2)低风险的商务环境。包括经济、社会和政治稳定性、政府政策的连贯性、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竞争优势。

(3)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新加坡的机场和海港连续多年被国际著名机构列为世界最好的机场和海港之一。

(4)拥有大量的杰出专家和高技能劳动力。

(5)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以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依托,使裕廊工业区成为世界上最富竞争力的高科技园区之一。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三、高科技园区的两种发展路径

高科技园区设立的目的就是要创建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创新中心,抢占高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但一个高科技园区能否真正成为区域创新中心,将取决于它建立之后的发展路径。以下分析新竹和硅谷两种发展路径。

1.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发展路径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成立于1980年代中期,经过了“科技引进、人才培训”、“科技生根、市场开拓”、“科技突破、产品创新”等阶段的发展,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从外生型开发区成功转变为内生型开发区,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十大园区之一。截至2000年底民间投资占投资总额88.36%,外资仅占8.14%。2000年工业园区的劳动力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多于1/3。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两个时期:

(1)“代工”时期

虽然新竹园区的附近有台湾最好的工科大学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以及工业技术研究院,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科研力量仍属薄弱。因此直至80年代后期,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整体的研发力量不强,大多数厂家主要通过改进工艺流程提高生产质量降低废品率,成为跨国公司一道或者几道工序的专业加工点,或者为跨国公司生产某种零部件以及相关的配套产品,这一时期新竹的生产特点被称之为“代工”的生产模式。

(2)自主发展时期

台湾60年代留学美国人数较多,到80年代末期这些人员多数位居美国高科技公司的中高层,面临退休或者被裁员的命运。台湾当局了解到上述情况后,放宽了“侨外投资”限制,并提供优厚的条件吸引这批人进区投资。自1995年前后开始,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才真正走上“代工”——自主研发的发展模式。

2.硅谷的内生型发展路径

(1)地方网络的工业体系

硅谷有一个以地方网络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能促进各个专业制造商集体学习和灵活地调整一系列相关的技术。密集的社会网络和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弘扬了不断试验探索和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各公司之间开展激烈的竞争,与此同时又通过非正式交流和合作,相互学习技术和变化中的市场营销方法;松散联系的班组结构鼓励了公司各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与公司外的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进行横向的交流。在网络系统中,公司内各部门职能界限相互融合,各公司之间的界限和公司与贸易协会和大学等当地机构之间的界限也已打破。

(2)良好的企业衍生环境

众所周知斯坦福大学对硅谷的形成曾起过重要作用,但1950年以后硅谷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来的研究特别强调了硅谷企业衍生机制对促进硅谷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企业衍生机制一方面不断产生信息革命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构成硅谷持续发展的动力。90年代以来,硅谷的企业衍生进一步扩散到台湾的新竹,推动了新竹向内生型高科技园区的转化。

高科技园区作为一种新产业的空间形式,其发展必然受区域自然、人文诸因素的制约而呈现不同的特点,其中最鲜明的个性往往是其他高科技园区难以模仿和照搬的。因此建设和发展高科技园区,既要借鉴成功的高科技园区的发展经验,更要针对自己的特点,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和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

作者:宁越敏

文章来源:世界地理研究(原文有删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分享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