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张状元妙联赞戏曲(文/张垣)

郁氏文化

【郁氏文化】张状元妙联赞戏曲

作者||张垣

对联与戏曲是唯我中华独有的文化魂宝。前者以上下联对仗工整,联语含蓄隽永见长,后者以熔唱念做打于一炉,集诗画歌舞于一体而取胜。张謇状元既是联苑高手,又是正宗戏迷,故出于他笔下的戏联可谓独出机杼。

京剧号称国粹,张状元十分推崇。早在1914年10月,他在北京就与梅兰芳初识,当时,张状元年逾花甲,梅兰芳才入弱冠之门,虽然年龄上两人相差41岁,但美妙的京剧艺术,填平了两人之间的代沟,使他们成为忘年交。

后来张状元下野回南通搞实业,常与梅兰芳书来信往,以诗词唱和表真情,还用对联抒怀,请看这副刻在南通博物苑外张謇与梅兰芳雕塑旁的对联:

檀板尊处,愿花常好,月常圆,人常健;

梅枝别后,是雅相知,不相见,只相思。

这是张状元在回南通后写给梅兰芳的对联,上联的"檀板"借代演唱,表达了张状元对梅兰芳的美好祝愿。下联则流露了张状元对梅兰芳的思念,真挚感人。

张状元懂京剧艺术的真谛,把戏曲改良与社会进化联系起来,在与梅兰芳书来信往50多封中谈戏说艺:"至改良社会,文字不及戏剧之捷;提倡美术工艺,不及戏剧之便。"因此他敢为人先于1919年聘南派戏剧大师欧阳予倩创办全国第一所戏曲学校一一南通伶工学社,聘京剧北派名家梅兰芳为名誉社长,同时创建更俗剧场,在此年冬天落成典礼上,特邀梅兰芳献艺,并在剧场楼上辟"梅欧阁",在欢迎梅兰芳的盛大仪式上揭牌,当场挥毫泼墨撰联曰:

南派北派汇通处;

宛陵庐陵今古人。

上联开门见山讲明了梅欧两大流派汇合于南通,下联以借代的修辞,以宋代分別出生于宛陵、庐陵的著名诗人梅尧臣、欧阳修的籍贯,暗切梅兰芳与欧阳修两位大师,把当代的京剧两大流派的代表人物梅欧与宋代的大诗人相提并论,这是对梅欧的高度评价,更寄寓了张状元对戏剧改革的愿望,其良苦用心渗透此妙联的字里行间,流传千古。

就在更俗剧场落成典礼的开台戏上,张状元亲书长联高挂舞台两侧:

真者犹假,假何必非真,看诸君粉墨登场,立异标新,同博寻常一笑粲;

古或胜今,今亦且成古,叹三代韶音如梦,穷本知变,聊应斟酌百家长。

上联说的是戏曲的娱乐功能,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以博得观众看客的喜爱。下联则是戏曲的社会功能,也就是张状元提倡的“改良社会措手之处,以戏剧为近"的思想的真实写照。正是"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还将旧事从新演;聊借悲忧作古观"等戏联的具体化,令人拍案叫绝。

张状元以联赞戏,寓教于联,雅俗共赏,永运镌刻于源远流长的梨园青史上。

作者简介:张垣,江苏省海门天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海门市8,9,10届政协委员,1985年创办补天戏曲社,35年如一日主编社刊《补天戏苑》,该报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优秀报刊,已出千期,同时推出《戏苑女娲乐补天》《戏海拾贝勤补天》《美善天地》等五册戏曲校本读物,被中国戏剧家协会接纳。

(0)

相关推荐

  • 5副足够精彩的戏台对联,说尽戏如人生,令人深受启发

    戏曲是雅俗共赏的艺术,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按照习俗,戏曲演出的戏台前一般都会悬挂对联,或雅或俗,给戏迷观众带去一种趣味.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传统文化的读书人.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5副足够精彩的戏台 ...

  • 高手在民间,老船夫出一上联,难倒状元郎,状元至死都对不出下联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个分支,那就是对联文化,对联在古代又被称为对对子,是继琴棋书画之后的一种智力活动,对对子有天然的优势,那就是没有设备和场地的限制,也没有身份高低的限制,无论是谁,空闲时间,都 ...

  • 【郁氏文化】年关剃头仍低价 (文/张垣)

    郁氏文化 年关剃头仍低价 作者:张垣     图片:网络 俗话说正月不剃头,不知何因?从不去打听,反正过年总得剃头的,可把剃头师傅忙煞啦! 到哪里去剃头呢,小镇上有好几家,奔八的老汉我不会去赶时髦到帅 ...

  • 【郁氏文化】剧作家支持补天人 (文/张垣)

    郁氏文化 剧作家支持补天人 张垣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这是至理名言,试想,没有剧作家煞费苦心创作的高质量剧本,哪有舞台上精彩的戏文?我爱看舞台上演员精彩的唱念做打,也尊重辛勤笔耕的剧作家,还得到了剧作 ...

  • 【郁氏文化】“婆娃”的顺口溜(文/张 垣)

    郁氏文化 "婆娃"的顺口溜 文/张 垣 崇明.启东.海门的沙地人,对祖母的称呼从不称"奶奶",而是只有本地人才明白的称呼叫做"婆娃". 我的"婆娃"拿她的话来讲是个苦命人,她所受的 ...

  • 【郁氏文化】第一李铁梅琐谈 [ 文/张垣 ]

    郁氏文化 第一李铁梅琐谈 [ 作者:张垣 ] 提篮小卖拾煤渣, 担水劈柴也靠她. 里里外外一把手,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对于花甲以上年龄的中国人来讲,一听此曲都能不假思索地说,这是京剧<红灯记& ...

  • 【郁氏文化】无牛狗耕田 (文/张垣)

    郁氏文化 无牛狗耕田 文/张垣 当牛年到来之际,我忽然想起了流行家乡的一句俗话:无牛狗耕田.耕田本是牛的本职工作,狗嘛,只有看更的本领,现在要让狗儿代替老牛耕地,大有逼上梁山的味道,因为我有真实的体验 ...

  • 【郁氏文化】隆冬冰上活动乐(文/张垣)

    郁氏文化 [郁氏文化]隆冬冰上活动乐 作者||张垣 冬至起九,遥想少年时代,每当三九严寒光临之际,也是冰封大地之时,对于活泼好动的青少年来讲,无论如何厚的冰是封不住他们手脚的,因时而宜,火热的冰上活动 ...

  • 【郁氏文化】“奶末头”冬瓜(文/张垣)

    郁氏文化 [郁氏文化]"奶末头"冬瓜 作者||张垣 已是大雪节令,我身换冬衣,头戴帽子,脖系围巾,可是我还在楼后百菜园摘得一条碧绿生青的冬瓜,为它取名"奶末头" ...

  • 【郁氏文化】枇杷花香亦好吃(文/张垣)

    郁氏文化 设置超链接可直接跳转 关注 枇杷花香亦好吃 张垣 在高天滚滚寒流急,万花纷谢一时稀的严冬报到人间之际,楼后的枇杷树向我献殷勤来啦:主人呀,快点把我的花匀采一点,一来让你老人家尝个鲜,二来嘛, ...

  • 【郁氏文化】父亲珍藏的家书(文/张垣)

    郁氏文化 [郁氏文化]父亲珍藏的家书 作者 || 张垣 出生于清末民初的父亲,自幼读过两年私塾,13岁上海滩打工养家糊口时,又从大世界戏台推出的南腔北调中批发到不少文化知识.后来回到故里,在同辈的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