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选班长:小明和小红

如何让所有人相信并去执行一场选举的结果,比选举本身更重要。

政治即人心。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皇权天子”,还是西方的“君权神授”,都是在设计一套底层秩序。

近现代诞生的选举政治也不例外。

投票的过程,本质上就是皇帝掷骰子的过程,目的是为了赋予一个“大义的名分”。

为了让每一个投票者相信并执行选举结果,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件事情:

1、竞选(候选人选择,满足权力欲望)

2、投票(参与感,仪式感,隐私性)

3、开票(看得见,摸得着)

4、就职(宣誓)

下面我们用小学生竞选班长来“模拟”这个过程。

以下过程纯属虚构,请读者不要“对号入座”。

A. 小红

B. 小明

1、竞选

竞选过程最好是小红和小明毛遂自荐登上舞台。

如果是班主任指定他俩竞选,或者是通过班主任控制的“班委会”产生他俩作为候选人,相信同学们投票的热情会大打折扣。

哼,还不是老师指定的。

现实情况往往是老师指定的候选人管理班级效果更好,但在大义名分上则会差一些,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候选人产生后,小红和小明分别发表“竞选演说”。

这个过程的目的是给台下的同学们培养一种候选人在“为我服务”的满足感。

2、投票

投票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首先要隆重,要有仪式感。

选票不能是随便撕一张纸,要印刷精美、厚重,最好再打上几个条形码,凸现“高级感”。

然后要安排统一的时间,配合着媒体烘托的紧张氛围,大家屏住呼吸,一起等待“掷骰子”的结果。

除了强调参与感和仪式感外,还得保障投票的隐私性。

小红是大家公认的“三好学生”,深得班主任老师喜欢,投她是“政治正确”。

但小明当班长肯定会对我们男生好的。

我们偶尔调皮捣蛋一下,他也不会给记到小本本上。

更重要的是,小明在投票前送给了我三只棒棒糖,而且许诺当选班长后会想办法把我调到和“班花”小美做同桌……

但千万不能让大家知道是我投了小明啊,所以必须匿名。

“仪式感”和“隐私性”的带来的后果是,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选举仍然排斥一切用“电”的东西。

必须纸质。

而且最好都去投票站排队,手里握着票,排上几个小时。

3、开票

本次美国大选崩就崩在开票这一环。

由于“邮寄选票”无法和“现场投票”同时开出,导致2020大选成了一笔糊涂账。

开票过程一定得是让候选人和选民“看得见、摸得着”的。

现场唱票、画“正”字,再派俩人监督。

试想一下,如果班主任把大家投的票收罗一下带回办公室,统计完结果后宣布,小红当班长……

小明心里能服气吗?

支持小明的同学们能服气吗?

4、就职

尘埃落定,成王败寇。

一场隆重的就职仪式自然必不可少。

就职仪式和宣誓属于选举政治中的“大礼”,就像古代皇帝隆重祭天一样,是政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仪式。

老师在班会上郑重宣布,小红为101班班长!

小红开心的走上讲台,老师授其中队长衔,并由小红提名、班主任老师决定,形成101班新一届班委会。

到这一步,一场选举便告一段落。

导师打分制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其他几种常见的投票制度。

A. 混合投票制

在某一个电视节目里,有500名现场观众和5名“导师”。

导师的评价比较专业权威,被赋予40%投票权,即每人8%的权重。

500名吃瓜观众被赋予60%的投票权,即每人0.12%。

导师1人相当于66.7名观众。

这样既兼顾了观众的“参与感”,又保证了节目的“专业性”。

B. 选举人票制

班主任老师通过“私下摸底”发现,支持“刺头”小明当班长的人数竟然超过了支持小红的人数。

于是班主任老师想了一个“妙招”。

他以5人为一个小组,把全班45名同学分为9个组。

每个组在统一意见后,派一名代表上台宣布投小明或是小红,谁赢得5个小组的支持即可当选班长。

这样一来“分组”就充满了学问。

班主任老师把小明的“铁杆粉丝”们集中到了几个组里,然后在“摇摆组”里安插进可靠的班干部坐镇。

最终小红顺利以5:4当选班长。

C. 精英委员会制

班主任老师规定,期中考试前十名的同学,加上非前十名的班委成员、劳动标兵、校运动会获奖成员等组成“班级选举委员会”。

由“班级选举委员会”的17名同学负责投票表决班长人选。

小明的支持者们纷纷落选班级选举委员会,最终小红以15:2的压倒性优势当选班长。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