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长兄的“绝交信” ——重读《郁达夫全集》书信卷札记(3)

写给长兄的“绝交信”

重读《郁达夫全集》书信卷札记(3)

蒋增福

书信卷中载有一封特别的信件,读后让人颇感意外,难以置信。因为它是一封写给大哥并与之反目、“绝交”的书信。这也是郁达夫“家丑偏要外扬”的典型例证。重读后更能增加些新的感悟:率真和敢于自我暴露是他的一贯作派。包括后来将《毁家诗纪》及“注”的公开发表。

此信编排在1917年的序列里,开始时的信题为《致郁曼陀》,连大哥或长兄的称谓也不用!可见,写此信乃一气呵成,也许当时的心境是愤愤然的。

我们富阳人一向尊奉“长兄如父,长嫂为娘”的古训。尤其是郁家,由于达夫的父亲早亡,同生肖长达夫12岁的大哥郁华,将仅仅读完初中的三弟带到日本留学,并让长嫂陈碧岑也带往日本与三弟一道学日文、读预科和互学古体诗词,只是在升正科时,大哥主张承祖业读医,而达夫却要读政治经济学或文学;意见不合!三弟不听话,气头上的长兄要断其财路,令达夫较真并愤怒:

去年因学弗不敷,欲乞补助,书发半月,不得回札。是因只能泣书陈情,求留学生监督为改入第一部。未改先,曾具书相告,以为吾兄爱弟情深,必能明以教我,不至使枉费一年辛苦。孰知企侯一月,杳不见复,及改入第一部后月余,始得兄书。谓“属望过殷,故有前此之行。汝既欲改,势亦难已。惧不足以对亡父地下也,故作是书以相劝。若能不改者以不改为佳,学费果有不足者自当稍图补助”云云。尔时改入已久,吾兄知势已难挽,故作是书以塞责。且又引亡父为前词,欲以鸣弟之不弟。见书之日,怒愤奚似,吾兄非弟,断不能推知当日之情景也!

信中连珠炮似的泄愤,少不了辩驳抗争,甚至痛骂和控诉;却又觉得有点过度,则用近似叹苦之词为己辩解:

自后每夜就眠,泪流盈席,甚或霜天将晓,怒画角之无情;或寒月初沉,痛前人之已逝,心伤肠断,片刻无安,出则不知其所至,处则恍其若失,尔后欲“出家入禅”,“跃身入海”。寻葬地于鱼鳖肠中。

这些话近似威胁,然他又推说是因不致祖母、母亲二老过度伤心而暂且不为。说什么“白发高堂,犹思游子,弟朝死则二老夕亡”,“以弟庸陋之身,致二老失明刳肉之痛,非徒将见诮于旁人,抑亦恐讥于万古。”所以只得“忍气吞声,勉图苟活。”引文至此,笔者写下旁批曰:以威胁续写威胁者矣,但行文绝妙。

不过转机在同信中已有流露:“今年正月得长嫂书,临风读罢,涕泪交流”,“呜呼,不知者为我何求?能识弟者,更有何人?”最后则又借试探长兄对他的态度:“弟诚知必不能免于死,然二老在日,当勉强偷生,以图报恩于万一,此外则富贵贫贱,俱非所问也”。

达夫是不肯轻易服软服输的,真的自感懊悔而转变,要在一年后的《致孙荃》中才有明确表述:“去年因微事与曼兄绝交书至亦不泣,……弟兄争攘事,本世间愚人之所为。予与胞兄均达理之人,绝不至此,请勿念。”至于二人不通信半年之由说是“两人均无暇,非在意见不合也。”故于第二年致大哥的信中既有“久欲作书相报,因不能偷得闲工夫,是以延引至今,罪大,罪甚。”并在信后附七律一首以示好:

不怨开迟怨落迟,看花人正病相思。

可怜逼近中年作,都是伤心小杜诗。

烟景又当三月暮,交情虚负五年知。

岚山倘有闲田地,愿向丛林借一枝。

作者介绍

蒋增福,1934年生,浙江富阳人,20世纪50年代初参加工作,任富阳县文教科(局)科员,主要从事城乡扫盲工作,后参与《富阳县志》编撰,又为县委党校秘书,80年代初任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党委书记,后迁任政协常委兼秘书长,又迁任文联主席,1995年退休,任富阳市文联名誉主席、郁达夫研究学会名誉会长、系浙江省作家协会和中国《三国演义》学会会员。

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业余创作,80年代后从事乡邑文史调查和郁达夫研究,曾参与采写编撰《富阳风貌》《富阳文史资料》《100个富阳人》等系列丛书,并倡办地方文艺刊物《富春江》和《郁达夫研究通讯》。30余年笔耕不缀,出版专著《郁达夫及其家族女性》《鹳山魂》《富春闻见录》《走近三国》《富春文集》等;主编或参与编撰《郁达夫手迹》《众说郁达夫》《抗战中的郁达夫》《历代诗人咏富阳》《富春江今古散文选》《富春江畔话三国》《见字如晤——文坛师友书信集》等,多次获杭州市优秀作家奖,“五个一工程奖”,郁达夫文艺奖。

【冬令营】景宁畲族山区变形计冬令营,磨砺中成长自己!
文学院春季写作 |数学 | 编程 | 演讲与口才招生简章
抢报 || 超凡教育寒假/春季初高中精品小班及VIP课程
(点击标题查看详情)

排版|盛玉峰1565811299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