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男,50岁。
困工作需要,自北京赴甘肃省。当时正值隆冬季节,不慎冒受风寒而得“太阳伤寒证”。发热39.8℃,严重恶寒,周身大小关节无一不痛,身无汗,咳嗽,脉浮紧。
麻黄9克 桂枝6克 杏仁12克 炙甘草3克 一剂。
服药后,盖被躺火炕上发汗。约l小时左右,遍身絷然汗出而解。
按语
麻黄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太阳伤寒证的第一名方。张仲景说:“太阳痫,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寒热,诸痛与无汗而喘三组症候。太阳伤寒证的病机关键在于寒邪外来,邪气闭郁,营阴不得畅行,简称为“卫闭营凝”。表实证与表虚证的“卫强营弱”不同。前者以无汗为特点,后者以汗自出为特点。由于卫阳被寒邪所闭郁,营阴被寒邪所凝滞,所以用麻黄汤辛温发汗以散寒,目的在于发越闭郁之阳气,而使营阴畅行。服药后必须要微微汗出为佳,用药时要注意麻黄:桂枝:炙甘草的剂量比例应该是3:2:1,否则就会影响发汗的效果;服用麻黄汤一般都能汗出,与服桂枝汤啜粥取汗有别。但应当注意,服麻黄汤后也有不汗出的情况。从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中所记载的几则医案中看,可以将服麻黄汤后不汗出的情况概括为以下三种:一是表证未解而先用下法,导致中气虚弱而无力作汗,这种不汗出是由于误治;二是久居寒冷之地或平时习惯于寒冷之气,轻易不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如果一旦受之,所感邪气必定比一人要严重,如果用药剂量不足就不能发汗,这种不汗出是与地域职业有关;三是有的患者服药后,阳气发动,化水为气,汗出于无形而不被发觉,也好象不汗出。诸如此类情况,变化难测,所以,临证时要细心推求其理,就不致于惊慌失措。更需要一提的是,由于麻黄汤有较强的发汗作用,使用不当又会产生许多变证,不少临床医家视之如虎狼,畏而不敢用。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临床辨证不明确,对于伤寒病与温热病的鉴别心中无数,所以,一见发热为主的病人,多从温热病方面治疗。《伤寒论》指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这里突出地强调了温病“口渴”与不恶寒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如果不出现口渴,症候表现仍有恶寒特点,还是应该考虑风寒的病情。因此,外感初起口渴与不渴,是识别寒、温的一个苗头。另一方面原因主要是医家受温病学说影响,畏其辛温形成一种偏见.其实,只要在准确辨证的前提下,用麻黄汤治疗伤寒表实证足唯一最有效的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