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安仙庭方百万的大夫公祠与大夫第
潮州潮安仙庭村在清康乾年间有殷富名人员外方箑,其创实业发巨资,世称方百万,民间流传其轶事颇多,为人津津乐道。方百万乐善好施,于社会颇有建树。在乡,方百万也广置田产,还修建有大夫第大厝围五座,建有糖房十八间,也建有祠堂大夫公祠……
大夫公祠,号膺伦堂,系仙庭方氏十六世方箑之祠,位于仙庭寨内西厝顶,建于清乾隆年间,坐东朝西,为三间二进兼抱印拜亭格局,左右另配建有火巷。上世纪五十年代,大夫公祠被做为仙庭社址,及后历为村政府办公所在地,现代村址移建,祠堂归还其属,未行重修。
大夫公祠的第一进设凹肚门楼,除屋顶与梁架之外,余下皆为石作,其中门前石鼓、门额两侧之天官赐福与地官赐禄、麒麟朝日等石作皆为青石质地,精雕细琢,至今保持完好,仅有石鼓基座狮象的大象鼻子被破坏掉。入大门而过前厅是为天井,地面均铺石,左右无设走廊仅开两个子孙门。高三阶的抱印拜亭接连后进三间,后进大厅梁架为抬梁兼穿斗式,金柱做六角菱形,柱础为青石质地,间有浮雕,雕刻做法富有时代特征。
由于大夫公祠近代长时间做他用,祠内的各处木雕多被破坏,仅有少许存有形状,至于旧时祠内的神龛神主横几香案甚至堂匾等等之类,早已不知所踪。如今走进祠堂所见疮痍,所幸石雕大多完好,木雕算剩少数,但也可见当初兴建所用是为倾资而力求修成最好。
据仙庭村的方炳楷兄所赠族谱乡志即《仙庭谱志》中所载可知,方箑,字臣祥,号靖穆,生于清康熙年间,系仙庭方氏七世方霖坦翁公传下十六世裔孙,系十五世方溶之次子,系邑庠生,雍正九年(1731)为岁贡,其因乡试科举屡考而未能满志,故立志从商,初随父在外,后得学商经,创实业而经营规模日大,兢兢业业二十余载,终发巨资,时称方员外,乡间又称之方百万。在乡,方百万广置田地,建有大夫第大厝围五座,建有大书斋五个,建有大夫公祠一座,也建有十八间糖房。其天性纯良,乐善好施,也曾多次捐资用于政府建设、军需防御、赈灾施济、兴修堤防、办学育才,朝廷诰封其为奉直大夫,又貤赠追封其父方溶,字君亮,号采畴,亦为奉直大夫。配凤塘南门陈氏,传五子,皆太学。
仙庭村方箑已是三百年前的人物,但凡名人,轶事总多。关于方百万各种各样版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且越传越神奇,为人津津乐道,就其发资起初便有得意外财的故事传说:
方箑青年时因科举不中,加上家境贫穷,故后做起杂货生意,然由于家资窘迫,初时仍娶不起亲。一次避雨凤塘南门,遇陈氏女之母,陈母见其一表人才,生爱惜之意,遂问家室情况,方箑连将家境如实告之。陈母不嫌,乃问询女儿,后隔窗相亲,陈女不嫌其穷困反而很是中意,遂嫁之。据说,成家后的方箑杂货生意仍旧一般,甚至难以度日。一次大年夜将至,还愁没钱办年货,方箑一筹莫展,后借邻居渔网准备到溪里捕鱼虾权当除夕菜肴。渔网下水后拉不起来,因网系借来,方箑怕弄坏,遂下水解网,不想摸到一个大罐,罐中竟都是龙银。方箑得此意外钱财之后,开始扩大生意,家业随着蒸蒸日上,终发巨资,富甲一方,显赫梓里,成一代传奇。
在大夫公祠东南方向百米外,即仙庭寨内下园处,有一个大厝围名大夫第,俗称大厝内,系为方百万方箑所建五座大夫第之一,据记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其规模宏大,为坐东朝西走向,核心建筑是一座二进式五间过,厝前为大阳埕,隔一仪门配建有退厅为五间,左右有火巷并护厝,后有九间阔二层高的土库楼,护厝之西北侧、东北角各设有凹肚外门楼,门额塑大夫第。
大夫第主建筑除了大,也没什么的比较引人注目的特点,反倒其后荫城土库楼更有意思一些,一排九间的土库楼后包厝分三个大门入内,门框之大、墙壁之厚、楼层之高,这些真不用讲,土库楼便就这些特点了。而其内一二层之间,即大门进入厅中,往上方二楼处,全木构的层板特意留出八角大通窗,这倒是不多见了。
据资料而知,方百万方箑在清康乾年代创实业而发巨资,可惜如今并不晓得当年做的是什么生意,不过现下或从其所建存今诸多土库楼可探究一番,或许当年做红糖生意?毕竟如今潮汕很多土库楼能追溯上去大多也仅建于清初及后而已,且多数是用于红糖生意储存之用,若否又或是其他实物产品?从其需要大量的库房进行存储,可知生意之兴隆发达。
整理:忘时堂传统文化工作室
撰文:张声金、张野
摄影:安静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