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古道断肠客——《天净沙•秋思》赏读

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秋季,一直被过多地涂抹上悲伤的颜色,历朝历代的文人,不约而同地,运用他们手中的笔,把一切的凄凉、哀婉、沉郁点缀在这个万物凋敝的季节里。在这些咏秋佳作中,有一首元曲,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意境之深远,被尊为“秋思之祖”,它,就是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所写作的《天净沙·秋思》。

这首元曲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在这二十八个字中,却凝炼了丰富的内涵。虽然整首曲中没有一个“秋”字,但马致远却运用多种景物并置的形式,写出了一位羁旅在外的游子凄苦悲凉的心境。每一个字读来,在唇齿间都流溢着游子对故乡的深切的思念之情,那缱绻的愁思,那无尽的哀伤,动人心,惹人怜。

而这位游子,其实,就是马致远。大元帝国,在疆域面积上,不止在中国历史,就是在世界历史上都可以说是一个神话,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帝国,在统治上却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导致大批的人才被压制下去了。在这样的统治下,马致远一直过着不得志的生活,虽然在元仁宗的时候,科举考试恢复后,中了进士,可此时的他,已近垂暮之年,根本无力仕途,最终隐居田园。观其一生,他几乎都在过着一种飘泊不定的生活,困窘潦倒的他,能在羁旅之中写出这首《天净沙·秋思》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了。

每当读到这首元曲的时候,我的眼前就浮现出一幅凄凉的画面,那画面好像很遥远,又好像近在咫尺,我伸出手,好像就能触摸到。在品读文字中,我走进了这幅画,感受着马致远用他那生花妙笔,把悲凉和凄楚渲染得竟是如此地无以伦比。而画中的那位断肠人可谓悲哉!苦哉!

而这一切悲伤情感的实现,竟然是借助十种景物实现的。九种静态景物,由九个名词组成;一种动态景物,由一个主谓关系的短语构成,动静结合,把不同的景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天衣无缝,浑然一体,把玩之间,令人回味无穷。

“枯藤老树昏鸦”首句营造出一种凄凉冷落的气氛。藤是枯藤,树是老树,而栖息在上面的,却是让人生厌的乌鸦,落日黄昏,万物凋敝,景物是如此地了无生趣。“一切景语皆情语”,羁旅在外的马致远,看着枯藤老树,听着乌鸦的呱噪之音,心中怎会有好心情。

他也想排解这种苦闷,可这种思乡之情的确是剪不断,理还乱,而他又没有李白豪迈而乐观的性格,所以,他不会在愁思缱绻时,去过一种散发弄扁舟的生活来排解。于是,他不禁回忆,回忆那“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光。那是他家乡的风光,美丽而妖娆的家乡景致已经住进了他的心中,他无时无刻不在回忆。江南风光的幽静与雅致,让他感受到了些许的温馨,可是,家中风景在心中,眼前风光却不同,那潺潺的流水,那炊烟袅袅的河畔人家,只是在他的回忆中,而他自己,此时,却在苍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牵着一匹瘦骨嶙峋的马,在缓缓地独行。

让人称道的是,三句话,九种景,竟然是用九个名词组成,中国古典诗歌讲求意境的营造,这九种意象,巧妙地寄予了作者的情感,把眼前的凄凉和心中的温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样,现实和想象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把马致远,这位羁旅客的悲伤渲染得淋漓尽致。

而随后,“夕阳西下”写出了夕阳的缓缓下落,预示着万物都要将息,而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在前四句写景的基础上,加入了人物的活动,写出了游子此时无家可归,独自漂泊在外的悲苦。这样,由景到情,凸显了文章的主旨。至此,这首秋思之作,达到了无能出其右的水准。而一位远游在外,思乡断肠的人物形象,也永远留在了后世读者的心中。

从此,那几多乡愁,恰似一江春水,在一位断肠客的心中蒸腾,流淌在“曲状元”的笔下,时时被后人吟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