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與《淳化閣帖》
《淳化閣帖》內頁之一
北宋淳化三年,即西元992年,在京城開封發生了一件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由宋太宗親自決定,王著負責編次摹勒刻版的書法法帖《淳化閣帖》完成了。《淳化閣帖》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叢帖,它彙集了自先秦至隋唐1000多年的書法墨蹟,包括各代帝王、大臣和著名書法家102人的420件書法作品,被後世譽為中國法帖之冠和「叢帖始祖」。《淳化閣帖》完成於淳化年間,收藏在皇宮祕閣,所以又稱《淳化祕閣法帖》,簡稱《閣帖》。
《淳化閣帖》的原版是刻在棗木版上,首拓用的是李廷珪墨拓印在澄心堂紙上,這都是非常講究的。棗木版雖然容易開裂和變形,沒有石版保存耐久,但能刻得非常細微逼真。李廷珪墨和澄心堂紙都是南唐宮廷用品,南唐的文化比較發達先進,國君李璟、李煜都非常喜愛詩詞書畫藝術,南唐製墨和造紙技術和工藝水準非常高。李廷珪墨取黃山松煙製成,堅如玉,紋如犀,香氣襲人,磨成片能削木,墜水溝中經月不壞。澄心堂紙以膚卵如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著稱。李廷珪墨和澄心堂紙被公認為中國製墨史和造紙史上最好的墨和紙(沒有之一)。宋太祖開寶八年(西元975年),宋滅南唐,盡掠南唐宮中寶物至開封,其中就包括李廷珪墨和澄心堂紙。到了宋仁宗時,這兩種寶物已經非常稀少,比黃金還要貴重了。
《淳化閣帖》摹刻完成後,拓印裝訂成冊,每套十卷。第一卷為歷代帝王書,第二、三、四卷為歷代名臣書,第六、七、八卷為王羲之書,第九、十卷為王獻之書。《淳化閣帖》初拓本由宋太宗下詔賜予宗室及登二府的近臣各一套。所謂二府,東府即負責行政的「中書門下」,西府即負責軍事的「樞密院」,能登二府的都是皇帝的親信大臣,數量不多。從那以後再沒有賜予臣下《淳化閣帖》,所以這種初拓本當時流傳在世間的就很稀少,非常珍貴。經過1000多年歷史硝煙的侵蝕淘汰,到了現在,沒有發現任何人收藏有《淳化閣帖》的初拓本。
宋太宗其人
我國歷史上最早一部彙集各家書法墨蹟的法帖由宋太宗下詔完成,不是偶然的,我們來認識一下宋太宗這個人。
宋太宗趙炅(西元939~西元997年),是後周大將趙弘殷的第三子,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之弟。他初名趙匡義,趙匡胤當皇帝後,為避皇帝名諱,宋太祖賜他名光義,宋太祖死後,他當了皇帝,次年,即太平興國二年(西元978年),他自己改名為趙炅。
趙匡義從小就很聰明,他哥哥趙匡胤喜歡舞刀弄棒,他更喜歡讀書習文。他父親趙弘殷看到三兒子喜歡讀書,也很高興,從此他領兵打仗,攻破敵人州縣,不是去搶奪財物,而是去尋求古書,把這些古書拿來交給三兒子,要求他好好學習。趙匡義沒有辜負他父親的期望,學習上很有長進,「工文業,多藝能」,成為一個能文能武、很有謀略的人。
後周顯德七年(西元960年),「陳橋兵變」中,趙匡義是主謀人物,他和其他將領擁戴他哥哥趙匡胤當上了皇帝,開創了宋朝的基業。開寶九年(西元976年),宋太祖去世,趙光義繼位當了皇帝,是為宋太宗。宋太宗繼承宋太祖完成統一大業的遺志,在滅北漢、平定吳越等割據勢力方面取得了勝利,但在與北方契丹族政權遼國的戰爭中屢次遭到失敗。
宋太宗在軍事鬥爭上沒有成功,還在歷史上留下了「燭影斧聲」「強幸小周后」等千年之謎,令後人爭論不休,使他當皇帝的合法性及人品都受到懷疑,但他在文化事業的成就卻可圈可點。他在位期間,組織李昉、徐鉉等多位學者修成《太平御覽》和《太平廣記》,下詔令徐鉉等人完成了《說文解字》的校定。他喜好詩賦,在其身體力行的帶動影響下,形成了宋初詩歌的興盛局面。他喜好書法,擅長篆、隸、行、草、八分、飛白六種字體,宋朝貨幣「淳化通寶」就是宋太宗親自書寫的。
書法藝術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形式,深受人們的喜愛,歷代帝王也是如此。魏晉以來,歷朝歷代皇宮都有收藏優秀書法作品的傳統,許多著名書法家的作品紛紛流入宮廷。但是這些作品鎖在深宮,只有皇帝和極少數親近大臣可以見到,一般百姓根本無法睹其芳姿。更有甚者如唐太宗李世民,他非常喜愛王羲之的〈蘭亭敘〉,竟然讓這件稀世珍寶當作殉葬品埋入他的墳墓,永遠在人間消失。宋太宗不像這些自私的皇帝,他把皇宮收藏的珍貴書法作品摹勒刻版,拓印成冊,公之於世,讓普通人也能一睹其真容,欣賞、學習、研究。《淳化閣帖》的刊行開創了皇家摹勒書法法帖的先例,後代皇帝也進行仿效,這不能不說是宋太宗對中國書法藝術發展的一個劃時代的貢獻。
《淳化閣帖》內頁之二
侍書王著
說到《淳化閣帖》,還有一個不能不提的人,他就是王著。王著(西元?~西元992年),字知微,四川成都人。五代十國時在蜀國當小官,宋滅蜀後到京城開封,做了宋朝的小官。因為王著善書法,字寫得很漂亮,出了名,得到升職。後來宋太宗召見了王著,任命他為翰林侍書與侍讀,「更直於御書院」,就是到御書院上班,成了皇帝的近臣。
宋太宗喜愛書法,經常在皇宮裡練習書法,他對自己的書法很自負。一次宋太宗讓人拿著他寫的書劄給王著看,王著說:「未盡善也。」也就是說寫得還不怎麼好。宋太宗聽說王著這樣評價他的字,就更加勤奮地練習書法,臨帖寫字。過了不久,宋太宗又讓人拿他的字給王著看,王著還是說:「未盡善也。」來人很奇怪,就問王著為什麼敢於這樣批評皇帝的書法,王著說,皇帝現在正在學習書法的階段,如果現在就誇他寫得好,他就會自滿,以後就不會努力練習,不會進步了。於是宋太宗更下功夫練習,過了很久,再拿自己的書劄給王著看,這次王著說:「功已至矣,非臣所能及。」就是說,皇帝的書法功夫已經練到家了,比我寫得好多了。
王著以對書法藝術認真執著的態度批評宋太宗的書法,宋太宗不但沒有怪罪,而且對他更加信任,讓他主持《淳化閣帖》的整理、編輯和摹勒工作,這是一件非常繁重和複雜的任務。收藏在內廷的歷代書法家的作品,數量龐大、水準參差不齊,許多作品上沒有署名,要把這些作品分門別類進行歸納整理和挑選,必須有很高的藝術鑑賞和分析鑑別能力。王著沒有辜負宋太宗的重託,較好地完成了這項任務。
《淳化閣帖》問世以後,後世的一些學者指出了其中的一些錯誤,如有的地方真偽雜糅、錯亂失序,認為王著的鑑別水準不高、能力差。但正如前面所說,第一次有這麼大的工程,誰也不能保證不出現錯誤,出現一些錯誤,也不能否定《淳化閣帖》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崇高地位,不能否定王著的功勞。
《淳化閣帖》內頁之三
《淳化閣帖》的歷史地位
由於《淳化閣帖》集中展示了大量著名書法家的墨蹟,而這些墨蹟過去是普通人無法見到的,所以它的拓本一問世,就受到廣泛關注,便有許多地方加以翻刻,多種刻本流傳於世,這對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宋仁宗年間,皇宮裡面發生兩次火災,《淳化閣帖》原刻棗木版被焚燬,初拓本(又稱祖本)成為絕版,彌加珍貴。宋徽宗大觀年間,特出內府所藏真跡,命龍大淵改定編次,重摹上石。這次編的叢帖名為《大觀帖》,因帖石藏在太清樓,又稱《太清樓帖》。《大觀帖》是仿照《淳化閣帖》的次序編的,也分為十卷,內容大部分一樣,少有不同。《大觀帖》糾正了《閣帖》的謬誤,摹刻比較精良,拓印本墨色神采照人。雖然《大觀帖》的編印品質高,但它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和價值還是遠遠無法和《淳化閣帖》相比。
上世紀末,得知美國古董商人安思遠有幾本《淳化閣帖》祖本待售,上海博物館就和他聯繫購買。雙方于2003年3月談妥成交,上海博物館以450萬美元的價格,購得這4本《淳化閣帖》,其中第六、七、八卷號稱祖本,第四卷為善本。後來經過文物專家的研究,這3本並不是初拓祖本,而是宋拓善本。對於這場交易,當時引起了文物界的一場爭論,反對者認為這幾本《淳化閣帖》根本不值這些錢,上海博物館是冤大頭;而上海博物館則堅持認為這錢花得值,重要的是能使珍貴的文物回歸中國。不管如何,《淳化閣帖》即使不是祖本,就是宋拓善本也非常珍貴,這是沒有疑義的。
目前,《淳化閣帖》祖本沒有發現,宋拓善本也只有少數幾本收藏在個別博物館中。但是,明清以後《淳化閣帖》的翻刻拓印本還有許多種。隨著時代的進步,由於印刷技術的改進,一些完整的《淳化閣帖》影印本也由多家出版社出版,為廣大讀者欣賞、學習、研究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淳化閣帖》內頁之四
▍本文內容來自網路,本公眾號重新編輯以正體字發布,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