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肩膀上眺望黑叶猴
这些天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美丽中国 跨界科考”的各种前期工作,就连吃饭闲谈间都三句话不离本行,不自觉地就扯到了“跨界科考”这个话题上。本以为今年的跨界科考可以早作准备,从容应对。但在推进的过程中却横生枝节,由原本准备的地方换到了现在准备的沿河县,心中不由得忐忑渐生。时间又变得更加仓促,且沿河是一个相对闭塞的土家族自治县,不管是交通还是经济条件都不一定能满足要求。去到沿河才知道,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不仅生物多样性丰富,地质景观独特,民族风情浓郁,还有太多太多的未解之迷。当地不但完全拥有科考的条件,而且这此科考一定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一定会出彩不断。
我们知道,巍峨的群山、纵横的河流、广袤的草原、肥沃的农田、辽阔的海洋,这些既是自然风景,又是人类向往的美好家园。中国现有大大小小自然保护区3380多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00多个。每个保护区都是生物多样性的避难所,是生态修复的研究基地,当然也是当地自然风光的代表,生态环境的保障,人文传承之根本,经济发展的后盾。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在17.6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喀斯特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占了国土的73.18%。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嶂,绵延纵横,山高谷深,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贵州也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56个民族中有49个民族在贵州都有居住,民族文化浓郁。
人们对于家乡的自然风景、生态环境、文化、农村、农民、农业以及经济发展又了解多少呢?许多地方开展旅游活动,却总是难以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当地政府与保护区管理机构的关系。“美丽中国·跨界科考”名为一次科考,实为以科考作为平台,全方位的带人们走进当地山、水、林、田、农、民、文化、情怀等,挖掘自然生态系统的科学价值和生态内涵,传播自然万物生生不息的信念,继承、弘扬优秀的特色的传统文化,提升区域民族自信心,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为当地蓬勃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当地的经济大力发展,实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用“美丽中国·跨界科考”这一新模式,在贵州尝试性地用开展自然保护区价值意义宣传,协调保护区与保护区所在地政府之间的关系,将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发展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解决保护区与当地政府各行其事、两张皮的问题。
第一届“美丽中国·跨界科考”在石阡县开展,就基本上按照黎平厅长当初的设想在进行。通过专业的科学考察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认证、分析,确立其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生态地位及重要性,树立群众的家园保卫信念,将“八山一水一分田”变为“山水草木皆为金”;通过邀请专业的文化人士对当地的文化、民俗、建筑进入剖析,深入的解读其发展历程、历史意义与实践真知,解密其文化背后的生态环境与当地人文情怀之间感情脉络。通过邀请资深美食家及企业家对当地特色美食的品鉴,为生态产品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第一次石阡县的成功,有力地推动了科考目的地自然资源转化,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促进了当地生态旅游有序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总结会时,有一企业家表示:“以前作为企业家到石阡投资开发,看到的山水首先想到的是怎么修怎么建。通过参加跨界科考,知道了大自然原真性的价值所在和维持的奥秘。在今后的开发活动中,可能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将原生态的东西保护下来,与开发活动溶为一体。”紧接着2016年在习水县又开展了第二届,2017年在江口县开展了第三届,跨界科考这一模式已经有了相对成功的路径,对科考地的带动作用是当地党委政府始料未及的。一些想不到的小商品走向了大市场,特别是生态旅游在当地得到迅猛发展。
现在看来,“美丽中国·跨界科考”的主旨思想正合了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十九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我国已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我们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第四届《美丽中国·跨界科考》活动将于2018年10月25日至31日,在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进行。以“探秘画廊乌江·情满山歌沿河”为主题,180多名生态、地质、水文、互联网、文化、美食领域专家、媒体记者,以及专业探险队、旅行达人,分多条科考线路,去揭密沿河的生物本底和传统风俗,在山地峡谷间去寻找黑叶精灵。有一些专家早已经急不可耐,早早地就已经到达了贵州,正在进行着科考前的准备。
相信此次的科考,一定会解开更多的秘密。让我们竖起耳朵,静听来自科考队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