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近五十载,听七二届黄㛚学子深情讲述50年前的母校!
1.校名由来
母校开始是叫狮子中学,叫黄㛚中学是1984年建黄㛚乡之后。
共大
母校当初的教室是一排“7”字型的土砖土瓦屋,横三间竖三间。学生有高一、高二,这是狮子中学的首届高中生,初中有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当时学校班级建制与部队一样,是叫“连、排、班”,年级叫连,班级叫排,组叫班。
初一、初二分别有两个排。学生来源于林泉、高塘和现今的丰林镇范围内,林泉有一所初级中学,高中生才过来读,当初这三个地方都统归为狮子公社管辖。
2.初建母校
教室前面是一排低矮简陋的宿舍,刚开始是老师的办公室和宿舍,后来建了老师办公室和宿舍,就让给了学生住。
学生宿舍前是一块较大的泥地操场,学校食堂在山脚下,刚开始全校师生是吃旁边一口水塘里的水,但一下雨,水塘里的水就变浑浊了,后来才打了一口水井。当时在学校最苦恼的是下雨天,因为山上的黄土一下雨就变成了粘脚的黄泥巴,甩都甩不脱。
记得刚开始学生住校时,男生住在一间空余的教室里,床铺是地上钉木桩,上面杠木板,一溜大通铺。如果在通铺上蹦跳,常常会塌陷。
图片来自网络
那个年代是不重视知识的年代,学生考试及不及格没关系,学校没有留级的制度,记得当时母校里的老师大多都是大学毕业出身的。
3.难忘的“劳动课”
那时在学校里的读书学习情况如今都淡忘了,只有劳动课的印象留存了下来。学校每星期一天劳动课是雷打不动的,遇下雨天就往后延伸。
劳动的内容主要有:到学校农场种田、去大山上砍食堂用的柴、搬运土砖建房、砍窑柴勤工俭学、到附近生产队支农等。
图片来自网络
学校在林泉大屋洪家那个地方租了一片农田和半边山,农田用来做学校的农场,农活都是学生做的,建农场的目的是缎炼学生吧?租的半边山是用来解决学校食堂烧柴的。
这是劳动课中最苦的一项,好早吃过早饭就排队出发,走八、九里路,爬到一座陡高的山上,砍一棵小树或一小捆硬柴,背驮肩挑着往回扛,回来的路上,则是仨仨俩俩,像是残兵败将,个个累得疲惫不堪,中午一两点钟才能回到学校。
劳动课其次苦的是搬运土砖建房,当初学校建的房屋,墙只砌一米多高的火砖,再上面就都是用土砖。土砖是租学校下面槽门刘家生产队里的农田制成的,土砖在田里晒干后,就让学生们一块一块的搬运回来,一块土砖有二十来斤,一次也只能挑两块,高中生有力气大的一次能挑四块或六块,这些学生都会得到学校表扬。
图片来自网络
学校老师的办公室、宿舍等都是靠学生这样运砖建成的。砍窑柴卖是勤工俭学的名义,槽门刘家生产队有一座烧砖瓦的土窑,烧砖瓦的窑柴几乎被学校包了。另外,农忙季节,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去帮助周边的几个生产队割谷栽禾等。
总之,这些对于农村成年人来说都是辛苦的活,我们这些年少学子都尝过了。
4.母校往事
在母校中的往事如今都只是一个大概轮廓的记忆,但有一件事却记得较深。那是我们初中毕业离开学校的最后一天,那时学校执行的是春季招生,毕业时间是在冬季年底,记不清是几月几日了,只记得那天阴天,刮着老北风,特别的冷。
初二两个毕业班的全体学生集合在学校操场上,校领导对我们说,先去搬运一批土砖到学校上面来,下午给大家照张毕业合影照留念。这批土砖是堆放在学校下面半山腰中的一块空地上。搬运土砖的劳动是我们不愿意做的,不过听说要照毕业合影照,大家还是挺高兴的。
图片来自网络
也许是最后一次,学校也没有对我们的运砖劳动进行监督,也许讲了让学生干部负责监管,但学生干部在此离校的最后一天还有威力?还愿负责吗?
大家搬运了几趟后,由于山头上的老北风吹得人确实是冷,就有调皮的学生开溜躲进了宿舍。于是,老实本分的学生也跟着纷纷开溜,后来就没有一个人搬了。最后,这项运砖任务成了一个残局,砖没有搬运完,搬运来的砖也是散乱地放在地上没有堆码起来。
图片来自网络
学校又在操场上集中了我们,校领导对我们训话,应该是骂我们,我现在只记得校领导这样的一句骂:你们还想照像?是照狗像!
我们就这样被骂着从学校里散了,东南西北鸟一样的散去,我后来没读高中,也即从这一天告别了母校。
本来应该是带着快乐或不舍离开的,然而校领导的一句骂,却让我们怏怏离开、闷闷告别。
5.离校五十载
屈指算来,告别母校狮子中学如今已近50年了,当初的豆蔻学子,如今都已两鬓染霜,校领导和许多当初教过我们的师长也已作古。
岁月沉淀后,回想着年少时在母校曾经过的那些辛苦和辛酸,也不再那么心泛不悦涟漪,相反,还觉得有一份亲切的温馨感。因为那是我们在那个年代的一份亲身经历。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母校就像一位慈祥善爱的母亲,近50年的栉风沐雨,在坎坷流淌的岁月长河里,一批一批地把她的懵懂稚子教化洗礼后,又一批一批源源不断的送往社会的大海里。
我们感恩母校的谆谆教化洗礼,且永远记住她!
狮子中学(今黄㛚中学)
七二届初二学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