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赋学研究 之九 批评及方法

转自:傲霜凌雪_的博客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诗人偶章,大夫联辞,奇偶适变,不劳经营。自扬马张蔡,崇盛丽辞,如宋画吴冶,刻形镂法,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至魏晋群才,析句弥密,联字合趣,剖毫析厘。然契机者入巧,浮假者无功。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长卿上林赋云:“修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此言对之类也;宋玉神女赋云:“毛嫱障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此事对之类也;仲宣登楼云:“钟仪幽而楚奏,庄舄显而越吟。”此反对之类也;孟阳七哀云:“汉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此正对之类也。……指类而求,万条自昭然矣。

  刘熙载《赋概》:赋兼叙列二法:列者,一左一右,横义也;叙者,一先一后,竖义也。司马长卿论赋云:“一经一纬。”或疑经可言一,纬不可言一,不知乃举一例百,合百为一耳。赋欲纵横自在,系乎知类。太史公《屈原传》曰:“举类迩而见义远。”《叙传》又曰:“连类以争义。”司马相如《封禅书》曰:“依类托寓。”枚乘《七发》曰:“离辞连类。”皇甫士安叙《三都赋》曰:“触类而长之。”……赋兼才学。才,如《汉书·艺文志》论赋曰“感物造端,材智深美”,《北史·魏收传》曰“会须作赋,始成大才士”;学,如扬雄谓“能读赋千首,则善为之”。

  章太炎《文学略说》(引自讲演录):士衡缘情、体物二语,实作诗造赋之要。赋本古诗之流,七国时始为别子之祖。至汉,《子虚》《上林》,篇幅扩大,而《古诗十九首》仍为短章。盖体物者,铺陈其事,不厌周详,故曰浏亮。缘情者,咏歌依违,不可直言,故曰绮靡。然赋亦有缘情之作,如班孟坚之《幽通》、张平子之《思玄》、王仲宣之《登楼》,皆偶一为之,非赋之正体也。

  附:吴乔《围炉诗话》卷一:“大抵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雅》、《颂》多赋,是实做;《风》、《骚》多比兴,是虚做。唐诗多宗《风》、《骚》,所以灵妙。”结按:此论尊唐诗,本无文体意义,然从诗、赋作为文体经楚、汉而分镳立异来看,此语间亦含文体的差异。从《诗》三百到汉大赋的发展演进,前人论述已多,如潘德舆《养一斋李杜诗话》卷三说“自《三百篇》一变为辞,再变为赋”,是客观的历时性描述;康熙帝御制《历代赋汇序》说“赋者,六义之一也。风雅颂兴赋比六者,而赋居兴比之中,盖其敷陈事理、抒写物情,兴比不能并焉,故赋之于诗功尤为独多。由是以来,兴比不能单行,而赋遂继诗之后,卓然自见于世”,是赋体独立价值的发现。又按:诗体与赋体不同,诗主比兴,重意而轻词,重情而轻物,山林野趣,田园牧歌,最宜适情任真之旨。昔人云“诗以意为主,文词次之”(刘攽《中山诗话》);“人之为诗,要有野意”;“兴在有意无意之间,比亦不容雕刻”(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上);“诗者,性情之所发”(宋荦《漫堂说诗》);“诗肠须曲,诗思须痴,诗趣须灵”(冒春荣《葚原诗说》卷一),皆由诗体论及诗艺。

  探讨:一、赋艺特征与赋学批评方法(修辞、描绘、结构、才学)
     二、谈京都赋与田园诗
     三、注意个案研究,如《思玄赋》、“唐无赋”说、郑起潜与《声律关键》等

(0)

相关推荐

  • 六部古代文论,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理论的必读之书

    文论是古人关于文学的看法,包括文学本原论.文体论.文学风格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发展观.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观等各个方面. 文论分为多种,一种是系统的理论,如刘勰的<文心雕龙>:一种是夹杂在各 ...

  • 诗叙同学情

    同学,数年相别还记得否? 写在前面 少小需勤学,文章可立身.神话,历史,人心皆在书中.读书在明理,在晓人情.历史,文学文化皆在这里熠熠生辉. --羚羊哥 注:本公众号,是我唯一的一个个人公号.今日头条 ...

  • 尹才干诗歌创作标准

    写诗一定要有文体意识,要有主客观标准.我的写诗标准(文体意识)是:坚持以人民为创作中心,坚持传统文化质素的传承与发展,坚持有韵律的写作,坚持有难度的写作,坚持有灵魂的写作,拒绝语言审美的加速度,在写作 ...

  • 文体三分应该引起实践和研究的高度重视

    文体三分应该引起实践和研究的高度重视  唐建新 我们习惯了过去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分类方法已经几十年了.无论初中还是高中,乃至于小学,都习惯性的不自觉的把文章分为这几类,高中不外乎在学习的时候 ...

  • 中国赋学研究!

    转自:傲霜凌雪的博客 中国赋学研究 之一 赋源 中国赋学研究 之二 赋体 中国赋学研究 之三 赋用 中国赋学研究 之四 赋集 中国赋学研究 之五 赋史 中国赋学研究 之六 赋话 中国赋学研究 之七 汉 ...

  • 中国赋学研究 之八 律赋

    转自:傲霜凌雪_的博客 原文地址:中国赋学研究 之八 律赋作者:小薇 清陆葇<历朝赋格·凡例>古赋之名始乎唐,所以别乎律也.犹今人以八股制义为时文,以传记词赋为古文也.律赋自元和和长庆而来 ...

  • 中国赋学研究 之七 汉赋

    转自:傲霜凌雪_的博客 原文地址:中国赋学研究 之七 汉赋作者:小薇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观夫荀结隐语,事数自环:宋发巧谈,实始淫丽:枚乘菟园,举要以会新:相如上林,繁类以成艳:贾谊鵩 ...

  • 中国赋学研究 之四 赋集

    转自:小薇的博客 章学诚<校雠通义·汉志诗赋第十五>:诗赋前三种之分家,不可考矣,其与后二种之别类,甚晓然也.三种之赋,人自为篇,后世别集之体也.杂赋一种,不列专名,而类叙为篇,后世总集之 ...

  • 中国赋学研究 之三 赋用

    转自:傲霜凌雪的博客 原文地址:中国赋学研究 之三 赋用作者:小薇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太史公曰:<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 ...

  • 中国赋学研究之六赋话【马铭清整理】

    中国赋学研究 之六 赋话 王銍<四六话序>:銍类次先子所谓诗赋法度与前辈话言,附家集之末,又以銍所闻于交游间四六话事实私自记焉.其诗话.文话.赋话,各别见之. 浦铣<历代赋话·自序& ...

  • 叶露:赋学研究的当代展望

    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早就有"小学亡而赋不作"的论断.创作者少,研究者自然也稀疏,甚而辞.赋.颂.骈文等混淆不清,界定模糊,因而也使得赋学研究出现很多混乱的现象.幸而这 ...

  • 拓展中国古典学研究视野

    6月12日,以"重估清代经学"为主题的第八届全国古典学年会在扬州举行.与会学者围绕清代经学与中国文明.中西经典与解释以及中西古典学领域的其他议题,展开切磋与研讨. 发掘中国文明基本 ...

  • 中国琴学研究 | 古琴里的“清微淡远”,你竟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虞山派是明万历年间在江南常熟兴起的重要琴派.为首的严激和徐青山的琴学造诣很深,在理论上的建树影响深远,被人们称赞是:"黜俗归雅,为中流砥柱.""清.微.淡.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