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诗歌●精品荐读 】2021年第27期(总第七十七期)

在世间,每朵花都是有思想的个体

文/陈旭

看山看水,看薄暮低垂,日月星辰

夕阳是最后一道风景

用风声打开孤独的城门

留恋是镌刻在一朵花上的认真

借月光涂满所有的树林

轻抚岁月,回眸不说艰辛

该走的总是会走

没有什么可以永恒

黄土地养育一茬茬的人们

【诗歌鉴赏】一念花开,一念花落。这山长水远的人世,让所有的花朵经历花开花落的轮回,这入世的情怀,如花的岁月,生命的感悟,叙说着人生情怀。生命,总会有花容月貌的美丽,也会有凋谢之时。只要你用心去聆听花开的声音,你就会感受到一种生命的脉动!

诗作采用以物喻人的表现手法,用夕阳作为时间点,用“孤独”“留恋”与“回眸”营建的人生之意境,让人回味“在世间,每朵花都是有思想的个体”的生命认知,岁月不老,季节轮转,“该走的总是会走/没有什么可以永恒/黄土地养育一茬茬的人们”。(文/陈怀)

黄昏的河流

文/文以明道

垂钓的人  还在

用鱼竿探进河流的更深处

偶尔碰撞的石子  跌入河中

撕开一个瞬息愈合的洞口

又似乎  什么都没有发生

鱼没有上钩

水草没有叹息

蜉蝣  在暮色里

也没有摇摇欲坠

【诗歌鉴赏】象征的表现手法,让人生的意义具现。这“黄昏的河流”,虽然时光荏苒,但光阴的故事依然让尘世的生活平静如水,似乎一切都是在按部就班的状态下前行。已黄昏,但“垂钓的人  还在/用鱼竿探进河流的更深处”,一个“探”字将黄昏下的人生意境写活,行走的步伐依旧向前,河流里我们垂钓什么,那深处的鱼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诗作恰到好处的留白,让人寻觅那暗藏意象之下的真谛。

不去追求轰轰烈烈,平淡才是真。“偶尔碰撞的石子  跌入河中/撕开一个瞬息愈合的洞口”,这偶尔出现的生活涟漪,在瞬间就会归于平静,让生活里“又似乎  什么都没有发生”。一切都是那么宁静、祥和,在暮色笼罩下,没有遗憾之意味。(文/陈怀)

听不见

文/幸福的味道

我连喊三声,娘就是不搭理我

她一针一线的给重孙子绣花鞋

娘年纪大了,聋了

她睿智地抛弃了世间的嘈杂

父亲专注地喂他的小羊羔

他也听不见了

父亲母亲想抛弃这个俗世

将来我也一样,听不见

但是你只需一朵桃花给我,我就知道春天了

【诗歌鉴赏】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让人无奈而又不得不一路砥砺前行。光阴的故事,谁都只是其中的一个情节,在人类发展史中演绎着传承文化。诗作以四世同堂的家庭氛围,让人感知“父母”的年老,而一个“听不见”,让人年老体迈之人的失聪,生活的意象里,显露一种智语,不问世事,爱的倾斜,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母亲的针绣手工,父亲的“喂他的小羊羔”,他(她)们的生活都很“专注”,也很单一,诠释着生命的执着意义,想要对俗世的抛弃里,影射出的其实是一个更想要握紧的心理。父母的现在是“我”未来的影子。此诗诗语朴素无华,在细微之处见真章!(文/陈怀)

端午

文/细阳瘦马

必得有水,最好是汨罗

必得有龙舟,可以涉江以远

必得有粽子和艾叶,唤起一种怀念

必得有高过云端的鼓点和号子

顺流而下,从汨罗到长江

从长江生出翅膀,飞向江河湖海

所有的水,怀瑾握瑜

万流归宗,聚而为香草美人

发而为一曲《离骚》,穿越

两千五百年的太息,回到楚地

招魂

渔歌还在,那些泛黄的竹简还在

而渔父早已不知所踪

所有善良的传说都无需考证

只要故国的历法不灭,年年今日

都是汨罗的鱼鳖虾蟹,以及

更广大的水,不息的盛宴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

楚江的水从未断流

深思高举者兀自《怀沙》,一如

两岸山川蓬勃

菖蒲青翠

【诗歌鉴赏】无疑,此诗作者是真正“懂”端午的人,懂屈原的人,发自内腑的不一定要是呐喊,而通过知识渊博与文思泉涌来构建出的诗歌意象,其实更显文化底蕴,让“端午”增添广度与深度,让人沉湎其中,进行灵魂摆渡。

诗作以“水”“龙舟”“粽子与艾叶”“鼓点和号子”等端午常见事物来作为诗意的切入点,开始寻踪觅迹,让人在“所有的水,怀瑾握瑜/万流归宗,聚而为香草美人”的诗写中如痴如醉,品味诗的大美意境。《离骚》的“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与楚辞的《怀沙》,无不将召唤着诗魂而来,让人感知香草美人的精神,与文化的传承。(文/陈怀)

凝眸一只白鹭

文/杨禹龙

云端,一只白鹭默默凝眸而伫立

你是我千百年来,坠落凡尘的种子

一粒种子撒落于芸芸众生,飘逸

会翱翔、会蹁跹、会哭泣的种子么

了却点点凡心,半烟火、半诗意

历经磨砺,风雨坎坷地淬炼,夺目

浴火重生,若有若无、腾挪的紫檀香

枕诗入梦,折叠、凝眸一只白鹭足矣

【诗歌鉴赏】正如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言:“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此诗正是通过作者那双善于捕捉美的眼睛所获取的。大自然中的一花一木,一虫一鸟,都是和谐音符,在作者的手里上下翻飞,从而弹奏出美妙的乐音。诗作开头“云端,一只白鹭默默凝眸而伫立/你是我千百年来,坠落凡尘的种子”,呈现一幅唯美的画面,击打人们美的神经,找回曾经丢失的某些触觉。诗语“了却点点凡心,半烟火、半诗意/历经磨砺,风雨坎坷地淬炼,夺目”,以旁观者的角度陈述,从而使诗歌自己发声,进而使读者通过自己的感悟来认领“白鹭”,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味。(文/晓渡)

回家

文/幸福的味道

几百公里的柏油路

一头牵着我

一头连着老家

柏油路穿过高山

跨过河流

身上,满满的乡愁

下了柏油路,迎面而来的泥泞小道

瘦瘦的  皱皱的

让我想到了父亲

天暗下来,飘起雪花

满野的白雪,又让我想到了母亲

【诗歌鉴赏】乡愁,写之不尽,挥之不去。此诗作者巧妙地运用“回家”之路,写出浓浓的乡思之情。作者开头用“几百公里的柏油路/一头牵着我/一头连着老家”的诗写,打开的思乡的前奏,让人不自觉沉沦在一首浓浓的思乡曲子之中,随着回家的脚步越来越近,一片片故乡思绪被勾起。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对象征着农村景色的“柏油路”和“泥泞小道”两个印象深刻的事物的描写,牵引着读者去联想那回乡中的往事,这两个事物也最能引起游子们难以忘怀的亲情。那一声声儿时的母亲和父亲的呼唤,清晰的如在耳边,可是随着离乡又返乡的行径,故乡已是越来越近在咫尺。(文/晓渡)

七月的蝉鸣

文/一路芳华

七月的蝉鸣

是刚出生的婴儿

当炎夏的接生婆,微笑着

把它捧给汗涔涔的大地母亲

这嘶鸣就多了份责任

声声知了

诉说着出生的艰难

倾吐着对这个世界的热情

无论别人喜欢还是不喜欢

它总在高声鸣叫着那句话

“妈妈,我能坚强长大”

【诗歌鉴赏】七月流火,八月萑苇。此诗作者巧妙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从七月的景象中,用“蝉鸣”这个常见事物,来牵引出对人生的认知和感悟。七月的热情,尤其让人们喜爱,那过去的贫瘠岁月里,“声声知了”的童趣是丰富多彩,也是快乐的。诗作用“七月的蝉鸣/是刚出生的婴儿/当炎夏的接生婆,微笑着/把它捧给汗涔涔的大地母亲”,勾勒出七月的大自然的“蝉鸣”的景象,作为牵出面对人生挫折积极乐观心境的铺垫,诗意的循序渐进和形象的比拟,恰到好处的避免了“妈妈”出现的突兀。往事的回忆,也在一步步的诗写中,让读者沉湎其中,不知不觉回到自己的世界当中。(文/晓渡)

草木有情

文/郑石华

他俯下身去,为他们

松土施肥浇水

每次抚摸他们头顶的时候

就感觉,像是年轻时

抚摸孩子的小脑瓜

这些花草,也像他的小孩

正仰起头,深情地看着他的父亲

他们,永远不会

离家走远

【诗歌鉴赏】草木无情,人有情。此诗却反其道而行之,让草木赋予深深的情感。诗作第一节“每次抚摸他们头顶的时候/就感觉,像是年轻时/抚摸孩子的小脑瓜”,形象贴切,描绘的温暖画面让人泪水奔涌,回味难绝。诗作结尾“他们,永远不会/离家走远”,既开阔又具备深度,是对生活经验的归纳,是对习以为常的事物的再审视,同时升华主旨,表现出儿女长大离家后的淡淡思绪。在诗人眼里,草木早已经不是草木,它具有了人类的情感,颇具有想象力。此诗较短,意象新奇、精道,意蕴深远,而且贴近生活,非常接地气,又能让我们思绪万千,深受启迪,十分享受。(文/晓渡)

鲜花盛开的村庄

文/菲馨春子

马头墙触摸天空的蓝

白云捧着袅袅的炊烟

几声鸡鸣,几声犬吠

紧跟着匆匆的脚步

绿叶间倾泄鸟鸣

流水哗哗,一次次冲刷

和声的嗓子清清亮亮

任意掀起小巷的石板

长满青苔的故事有头有尾

关联着花开花谢

以及绿叶的情义

逢上一个好时节

花事正浓,篱笆溃散

以花取名,一茬接着一茬

芬芳四溢,不断刷新

阳光的脸庞,辐射

蜂蝶叮着不放

围绕永恒的主题

浅唱低吟,颤抖

铺排甜蜜的细节

村里村外链接

偌大的花园四季如春

【诗歌鉴赏】写村庄的诗作很多,但这首有其思维独特之处,巧妙地将“鲜花”与“村庄”联系起来,以“鲜花盛开的村庄”的意象来打开季节里村庄事物的影像,让人自然地随着诗写的步伐,一步步徜徉其中,站在“浅唱低吟”的蝉鸣里,会听出不一样的鸣叫声,在牵扯着读者的心。诗作比喻形象,善于抓住对细微事物的诗写,来引出广阔视野下的夏与村庄的场景,让人寻觅那本应该是热火朝天的喧嚣人影,用“逢上一个好时节/花事正浓,篱笆溃散/以花取名,一茬接着一茬”的诗写,巧妙让让读者深深体会花事用意,感受出作者对村庄现状的认知,让人从村庄上去感知背后深藏的寓意。(文/晓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