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思维模型:心流理论一心灵的最优体验
作者:老范
亚里士多德说,人类的终极目标是获得幸福。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获得幸福?这个问题一直是积极心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积极心理学有两位重要的奠基人,马丁·赛格利曼和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教授。赛格利曼在他的幸福2.0理论中,提出了非常著名的PERMA模型
幸福2.0理论由五个元素组成,积极情绪、投入、意义、成就和人际关系。其中第二个要素是投入,全身心的投入可以让自己的获得幸福。
米哈里教授认为投入的人生就是幸福的人生,他把我这种忘却时间的沉浸式体验称之为“心流”。获得心流就可以获得幸福。
不管是塞利格曼还是米哈里教授,他们都认为,全力以赴的投入做一件事,是获得幸福的基础。
一、心流的概念
心流,指的是当人们沉浸在当下着手的某件事情或某个目标中时,全神贯注、全情投入并享受其中而体验到的一种精神状态。
心流的概念是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教授首次提出,他在《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一书中写到,全力以赴的忘我的投入的做一件事情,就是一种“心流(flow)现象”,有人称之为“福流”或“涌流”,指的是完全沉浸在一项吸引人的活动中,时间好像停止,自我意识消失。处于心流状态中,可以达到身心合一,忘掉周围的一切。由于心流需要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因此它动用了我们全部的认知和情感资源,让我们逃脱世俗的烦恼,进入投入的快乐。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一次采访中,将人们进入心流时的状态描述为:“你感觉自己完完全全在为这件事情本身而努力,就连自身也都因此显得很遥远。时光飞逝。你觉得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想法都如行云流水一般发生、发展。你觉得自己全神贯注,所有的能力被发挥到极致”。
我们要更深刻的认识心流,必须理解一个概念“精神熵”,也是米哈里教授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借鉴了热力学的第二定律“熵增定律”。
热力学中的熵是指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越混乱,熵值越高。越有序,熵值越低。比如在冰里面,水分子相对固定在一个位置附近振动,系统比较稳定,熵值就比较低。变成液态水后,分子开始流动,熵值变大。成为水蒸气后,分子四处乱窜,熵值就更大了。
一切自发的物理过程,都是熵增加的过程。例如,家里的房间如果没有人打扫,就会从有序走向无序,就会越来越乱,这就是一个自发的物理过程。在宇宙中,任何孤立系统,都会自发地朝熵值最大的方向演化。也就是说,任何孤立系统,都会变得越来越混乱,走向平衡态,最终到达宇宙终点“热寂”。
反过来,一个系统内部越有规律,结构越清晰,熵值就越低。薛定谔称之为“负熵”。负熵就是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最典型、最奇妙的负熵过程就是这个宇宙的最大奇迹——生命。生命是一个耗散结构,不断的和外界交换能量,我们从外界吸收阳光、食物、氧气等能量,然后排出废物,只要持续的和外界交换,就能维持身体的健康。一旦停止外界交换,就会进入平衡态,生命终止。所以生命的过程就是对抗熵增的过程,就是从无序中发展出有序的过程。
米哈里教授认为,我们每天接受了太多的资讯,大脑里面充满了混乱和无序,这就是“精神熵”,无数个念头就跟分子一样,时刻万马奔腾,胡乱发散,当熵增的时候,大脑里无数个念头在相互冲突,在争夺你的注意力,在抢夺你大脑的控制权。这个时候,你的大脑就像热锅里的气体一样,各个念头之间没有什么束缚和联系,各自向不同的方向扩散,你的内心一片混乱,熵值非常高。当熵减的时候,大脑里面的念头向一个方向迈进,变得井然有序,心理能量就围绕着同一个主题组织起来,向同一个方向高效率地输出。此时我们思路清晰,头脑清醒。全情投入,沉浸在当下的体验中,从而实现“心流”。
米哈里说“精神熵增大是常态”,当精神熵比较高的时候,在一片混乱下,很多心理能量都浪费在内耗上了。对抗精神熵增大的方法就是获得“心流”,一旦进入心流状态,人们就会获得最佳状态,例如我们在阅读、打坐和冥想时,此时心里的熵值降到最低,一切纷扰念头都销声匿迹,只剩下你和当前的活动时,那种心灵如同冰晶般通透、念头如同雪水般畅流,忘掉了所有的一切,完全沉浸在当下,从而获得心流体验。
二、心流的9大特证
Csikszentmihalyi(1997) 概括了心流体验的九个特征:明确的目标、即时反馈、技能与挑战相匹配、身心合一、注意力集中、控制感、失去自我意识、时间感失真和体验本身成为目的。
Novak和Michel(2000)依据心流体验产生的过程又将这九个特征归纳为三类因素:条件因素、过程因素和结果因素。
1、条件因素:包括个体感知的明确的目标、即时反馈、挑战与技能匹配,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才会激发心流体验的产生;
特征1、明确的目标
心流产生需要明确的目标,具体的行动规则,你知道自己做什么,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例如下棋、打网球、玩扑克牌、玩网络游戏等,便很容易达到心流的境界。因为这些活动都有明确目标,具备行动准则。
特征2、即时反馈
“即时反馈”是心流活动的另一特征。它让人知道自己究竟做得好不好,你可以在完成每一步骤之后,立刻判断自己是否有所改进。如登山者每攀登一步,便知道所在位置又上升一截;歌唱者每唱过一小节,便可听出自己所唱的音符是否与乐谱相符;游戏玩家,每升级一些,都会获得即时反馈。
特征3、挑战与技能匹配
获得心流的第三个特征是个人能力与挑战之间的平衡。如果挑战的难度太低,你的能力很高,就会感觉无聊,因为没有挑战性,例如,围棋高手不愿意和新手下棋,因为随随便便就把对手秒杀了,一点都没有挑战性。如果挑战的难度过高,比如你要挑战“阿尔法狗”,最终可能被对方秒杀,一次又一次的秒杀,会让你产生挫败感,看不到赢的希望,最后产生焦虑。
所以,只有和自己对等的棋手,或者稍微高于自己的棋手下棋,才会感觉有意义,才会激发你所有的能量。只有挑战与能力相匹配,个人的全心投入才可能触发心流,获得最优体验。
2、体验因素:在目标明确、能够得到即时反馈,并且挑战与能力相当的情况下,人的注意力会开始凝聚,逐渐进入心无旁骛的状态。此时就进入了心流的体验阶段,行为和意识融为一体,心灵的所有能量专注在当下的事情,会产生一种掌控全局的感觉,控制感油然而生。
这就是体验阶段的三个特征:身心合一,注意力集中和控制感。
特征4、身心合一
在心流状态下,心灵和身体合二为一,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活动中,没有任何杂念,忘掉了所有的记忆,全身心的享受那一刻。例如音乐家、登山家、科学家在进入心流状态时就会身心合一,融为一体。
特征5、注意力集中
当我们全力以赴的专注一件事情,我们就会把身体和精神能量全部投入进去,大脑内部负熵流增加,思想井然有序。根本不容外来因素介入与破坏。就像拳击运动员,在场上,教练会告诉他,你什么都不要想,只专注一件事,把对方打倒。
跨栏名将爱德温·摩西认为,比赛时一定得全神贯注:“头脑必须百分之百清醒,对手、时差、食物的口味、住宿以及一切个人问题,都要完全从意识中抹去——好像不存在似的。”
特征6、控制感
一位登山家说到:“登山时你全然不会想到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活动自成一个世界,吸引你所有的注意力。一旦进入状态,世界就变得十分真实,完全在你的控制之下,成为你的全部。”
一位棋手在达到心流时说:“我有一种幸福感,觉得能完全控制我的世界。”
控制感的产生,就是心流的体验。
3、结果因素:
当我们获得心流体验时,最终会产生体验的结果,这个结果包括三个特征:失去自我意识、时间失真和体验本身成为目的。
特征7、失去自我意识
当一个人完全投入某种活动时,就没有余力再去考虑过去或未来,或当前任何不相干的事情。你会忘了自己,忘了一切,自我意识消失,随之会产生一种与环境结合的感觉。
特征8、时间感失真
当一个人到达心流状态时,外界的时间感会失真,中国人说的废寝忘食,就是一种时间感失真,因为做一件事情太专注,导致忘记时间的存在。时间感失真会有两种感觉,一种是感觉时间过得非常快,例如阅读和玩网络游戏,2个小时过去,你感觉好像只有20分钟的感觉。
第二种感觉是时间过得非常慢,有一位芭蕾舞者说,做一个困难的转身动作时,现实中的几分之一秒,自己感觉就像几分钟一样漫长,所以心流发生时,对现实中时间感会消失,那一刻我们是在用自己的心灵去感知时间的存在。
特征9、体验本身成为目的
当达到心流状态时,活动的结果已经不重要,关键是享受过程,这个过程的体验变成了目的。就像有些人创业,他不是为了赚钱,他是为了享受征服自己的过程。他们做一件事不追求未来的报酬,做这件事本身就是最大的回馈。就像登山运动员,不是为了一定要赢,而是享受登山的过程,享受挑战自我,征服自我的感觉。
三、心流的影响因素
影响心流产生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个体因素,一个是环境因素。
1、个体因素是指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包括性格、经验、心理状态、注意力、品质等。
米哈里认为拥要好奇心、耐心、专注力、创造力和活力的人更容易获得心流体验,他们高频次地参加某项活动是出于内在动机(出于自我实现的需求),而不仅仅是为了某个结果。
2、环境因素包括活动类型、活动的重要性,活动的挑战等。
例如围棋、登山、攀岩和阅读,这种类型的活动能够激发个体的内在动机,同时具备一定的挑战性,并且参与者也认为这项活动对自己很重要,往往很容易在活动中体验到沉浸感。
四、心流的应用
1、工作
赛格利曼认为,蓬勃的人生需要有成就感,获得成就感的方式,就是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就像乔布斯获得成就感的方式,通过科技去改变世界。华特迪士尼获得成就感的方式是为世界带来欢乐。这些成功人士都获得了自己蓬勃的人生。而这个世界上,更多的是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成就感的获得并不需要去改变世界,只要做一件有意义有价值,能够为社会带来价值的工作,都可以获得成就感,所以不管是上班、创业还是自由职业,只要专心的把它做好,做到极致,就能够获得成就感。
例如日本的“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专注寿司制作60年,每个米饭误差不超4粒,小野一郎并没有做惊天动地改变世界的事情,而是把一个寿司做到了极致,把平凡做成了不平凡,同样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就感。
米哈里通过调查发现,更多的心流出现在工作中,而不是休闲中,54%的心流的体验来自于工作,18%的心流体验来自于休闲。正如弗洛伊德的话:“快乐的秘诀在于工作与爱”。京瓷公司的创始人大前研一说过:工作是一种修行,只有工作才能让自己感觉快乐,才会活出生命的意义。巴菲特的精神导师查理芒格都95岁了,仍然在努力的工作,工作对于他来说,就是人生的乐趣。
所以找到一份自己喜欢、有挑战性、对社会有价值、对自己有意义的工作,设定一个目标,全力以赴的投入、不断的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把工作做到极致,不断精进,就可以产生心流,就可以获得幸福感。
2、学习
心流可以让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快速的提升。埃里克森在《刻意练习》一书中提到,技能的获得需要四个步骤:
仔细分析后你会发现,前三步就是心流产生的条件,明确的目标、技能和挑战的平衡和即时反馈。所以刻意练习就是运用心流理论去提升自己技能的强大学习工具。详细学习刻意练习请参考《模型思维》公众号,第一个思维模型就是刻意练习。
3、生活
在生活中的阅读、休闲娱乐活动、体育活动以及宗教类活动都可以让我们获得心流。
在生活中,你找到自己的一个兴趣爱好,例如下棋、攀岩、武术等,不论多么简单的活动,只要能产生心流,就令人觉得乐趣无穷。基本步骤包括:
(1)确立一个总目标,并尽可能包含多个实际可行的子目标;
(2)找出评估目标进度的方法;
(3)保持精神集中于所做的事情上,并且对活动涉及的挑战进行越来越精细的区分;
(4)培养随机应变所需的技巧;
(5)在活动变得令人厌倦时,随时提高挑战的难度。
通过以上的步骤,我相信你一定能够获得心流体验。
总结
心流是一种幸福,不管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当我们决心追求一个目标,全部的精力都专注在一件事情上,大脑里的思维向一个方向聚拢,意识就呈现出一片祥和。感觉、思想、行动都能配合无间,内心的和谐自然涌现。生活在和谐之中的人,不论做什么、遭遇什么,都不会把精神能量浪费在怀疑、后悔、罪恶感及恐惧之上,精力永远用在有价值的事情之上,对生命胸有成竹,内心充满力量与宁静,达到身心合一的最高境界。方向、决心和投入,把生命转变成天衣无缝的心流体验,并赋予人生意义。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再也不觉得匮乏和无聊,活着的每一刻都富有意义,每一刻都乐趣无穷。
心流体验虽然表面上看来不费吹灰之力,实际上它往往需要消耗大量体能,或经过严格的心灵训练(例如打坐、冥想、瑜伽、太极等),所以平时我们只有严格按照获得心流的方式训练,才能真正掌握获得心流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心流体验,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让自己更幸福,找到生命的意义。
参考资料: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