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三代23人生活船上,吃水要划船到湖中央取

在巢湖中庙和芦溪湿地一带的渔港里,聚集着很多渔船。其中很多渔民都是世代以船为家。几年前,当地实施渔民安置工程,其中一百多户渔民都已经在岸上有了新居。然而,因为巢湖每年有6个渔汛期,加上几十年的生活习惯难以改变,因此很多渔民仍习惯生活在船上。

雨后的巢湖中庙在阳光下变得清爽起来,一眼看得很远。渔港里很多船只静静地停着。

七旬的倪守光坐在船舱里,看着孙子伏在船台上写字,不时露出幸福的笑容,他和几个儿子媳妇都一字不识,所以要让孙子们好好读书。

距离开湖还有些日子,在忙完了渔网的修补等渔事之后,倪守照全家大多数日子里只能闲在船上。儿子媳妇们通常是用看电视、打麻将或者秀十字绣打发时间,自己则大部分时间则在船上看着孙子们玩耍。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十年,好在已经习惯。

每到休渔期,在中庙附近的渔港里停泊着百余艘渔船。这些船中,大部分属于巢湖中庙土生土长的渔民,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外地的渔民。而在外地渔民中最大的一支则是来自寿县瓦埠湖的倪氏一家。图为几个女人聚在一条船上打麻将。

倪守光和倪守照是兄弟,两家三代总共23口人,百余艘船中,倪家就占了8艘。倪守光三个儿子和自己一共5艘船,倪守照3艘。渔期,两家除了各有一条船留守港口照顾孩子们,其余的船全部出湖,直到渔期结束才回。图为倪守照一家10口四代人全部生活在船上。

倪家到巢湖里捕鱼有30多年时间。倪守照说,倪家几辈人都从事捕鱼,生活在船上,最早是在淮南的瓦埠湖和淮河,直到30年前,他和哥哥倪守光一道从瓦埠湖取道淮河,然后经过洪泽湖、大运河、长江和裕溪河抵达巢湖。图为几个孩子放学回来自己撑船上船。

倪守照虽然中途回去过几次,但最终在巢湖扎根下来,这次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回过老家,巢湖已经成为自己的家。几个孩子都是在巢湖船上出生,孙子们也是。图为倪守照和家人吃完饭。倪守照给两个儿子在岸上买房了,自己习惯了船上的生活。

巢湖倪家的命运几乎一样。倪守照说,他和哥哥一样,都是在船上娶妻生子,媳妇都是船家的女儿。到孩子辈也是这样,自己的几个儿子以及倪守光的几个孩子也都是在船上成家立业,娶的也是船家的女儿。

和所有巢湖渔民一样,出渔、休渔是他们倪家的生活全部,也因为渔家漂泊不定,倪家的长辈们几乎没有一个人识字。

在船上的生活很苦,夏天船上很热,蚊虫夜很多。冬天船上冷,寒风呼呼叫。出渔时,通常一个多月难得靠岸一次,最难的是吃水,别看生活在巢湖边,吃水却要划着小船到湖中心去舀水。

图为渔民从湖中舀水回来。

水提到船上,用桶装着,然后兑上明矾沉淀才能用。

船上的生活,不缺鱼,最缺的是蔬菜,这些都是要到附近的集市上去买。

渔民安置工程让很多渔民享受到实惠,倪守照和倪守光和很多渔民一样,他们也上岸买房置家。他们下决心让孙子们好好上学,不让孩子们做渔民,重复自己的老路。图为芦溪湿地渔港,9岁的张世界在船上玩耍。渔民的孩子,从小就在船上生活。

巢湖中庙渔港,杨大姐在打理虾笼。杨大姐也是来自寿县,已经20多年,现在全家生活在船上,现在在岸上还没有买房。

芦溪湿地渔港,45岁的李家业和妻子在打理渔网。他20出头就从淮南瓦埠湖来到巢湖已经20多年,一个孩子已经读初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