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一味止汗药,看好病人的出汗,才悟透倪...
不用一味止汗药,看好病人的出汗,才悟透倪海厦说的那句——“不是中医治不了出汗,而是庸医只知道止汗”!
碰到了一个出汗的病人,我开完方子。
他看了看方子,说,“大夫,你这有点不对啊。”
我说,“哪里不对了?”
他说,“明明是出汗,你这一味止汗的药都没有,能管用吗?你当我是傻子?”
我说,“小伙子,没看出来啊,你还懂中医?”
他说,“你以为呢,我虽然不学医,但好歹也是中医药大学的,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
我说,“医操大命、岂敢孟浪?你出汗的毛病,就该这么用。”
大概过了半年时间,他又来找我,说:
我从你这里走出去后,我还是将信将疑,于是又去别的地方,开了些药,花了3000,但结果并不理想。
无奈之下,我就把你的抓了一副,想着试试看,反正一副药也值不了几个钱,这一试,还真是出人意料,有所好转。
我趁胜追击,又抓了几副,吃完后好的七七八八,到现在也没复发。
我开的方:茵陈、坤草、桃仁、猪苓、通草。
不用一味止汗药,就看好了他的出汗,玄机何在?
这个病人,他是经营鱼塘的,这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决定了他必然遭受湿邪困扰。
湿热之邪,侵袭身体以后,郁久化热,热迫津出,于是就开始出汗了。
接着,湿热郁久,就会影响气血的运行,长达15年的时间,让这个趋势日益明显。
体现出来,就是脉沉涩、口唇青紫、舌有瘀斑这样的淤血症候,而淤血证,本身也容易生热,这又进一步加剧了他体内的湿热之邪。
不信咱一个个的看:
1、纳差、腹胀——湿热郁滞脾胃
2、心悸、气短——湿热阻滞心胸
3、身体乏力倦怠——脾胃为湿热所困,四肢肌肉失养
4、小便短赤、大便偏干——湿热伤津
也就是说,这个病人的问题,是久居湿热之地,导致湿热郁久化热、气血运行受阻。
如果只是一味地敛汗,而不清利湿热、化瘀血,只能是掩耳盗铃、治标不治本。
茵陈是清利湿热的。坤草,也就是益母草,可以活血化瘀。桃仁不但可以辅助化瘀,还能通便,解决大便干的问题。猪苓和通草,也都有利水之效。
最后再来说一个问题,有人会问,为什么别人都是一天一副,你咋两天一副?故意吹嘘?
为医者,当上疗君亲之疾、下救贫贱之厄,如果你见过真正的人间疾苦,就能理解了。
我这样做,既不想说明自己多高尚,也不想搞什么特立独行。
我小时候,奶奶一直有胃病,那时候又没有医保,不敢去医院看,疼的时候,要么忍着,要么给我5毛钱,让我去村子里的卫生室,买上5毛的止疼药。
有时候疼的实在是不行了,就拿着走了18里路,在镇里卖特产的10块钱,去村里的赤脚郎中那,抓几副中药。
虽然被叮嘱一副就喝一天,但是,每一次都是熬成清水了,还是舍不得扔掉,一副药熬6天,那都是家常便饭。
所以说,既然一天一副,和两天一副,并不影响药力,同时又能减轻一些负担,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