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不是弯道 但长安仍然超车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行业的车轮驶往何方,始终是汽车产业殚精竭虑思索的重大课题。但无论有多少中方案,都必然脱离不开智能化三个字。
在未来,汽车采用何种方式作为动力输出还有待讨论,但汽车更加智能化是不可改变的趋势:一方面,人们需要解放双手和双脚,来享受汽车带给生活的便利;另一方面,汽车作为交通工具,人们对其安全性和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走向全面自动化是非常确定的事实。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品牌汽车也都在纷纷布局自动驾驶。其中,作为国内研究自动驾驶最积极的传统车企之一的长安,在3月10日进行中国首个L3级自动驾驶量产体验。区别于“PPT”自动驾驶,总裁朱华荣亲自坐阵,通过直播向外界展示开放路段实测解放双手双脚双眼进行驾驶。
长安L3级自动驾驶技术优势
长安的L3级自动驾驶系统感知范围覆盖了3个360度车外环境感知,整合三种不同物理特性的传感系统,其中前方实现5重感知冗余,最大探测距离大于200米,测量精度可达10厘米,采用5个毫米波雷达、6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作为主要传感器,可有效识别车辆驾驶环境中的车辆、行人、骑行者等多种目标和障碍物。
同时可感知驾驶员的视野、疲劳等状态,为自动驾驶系统智能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可以有效识别车道线、护栏、交通标识牌等信息,结合高精度地图和ADAS地图的道路信息,最高可实时获取8公里范围内的道路信息,实现车道级高精定位和精准路径规划,可有效确保自动驾驶任务的准确性。
从长安的直播中可以看出,为了让驾驶者脱离双眼,车内也会设置有摄像头和感知仪器时刻甄别驾驶者的视野、疲劳等状态,为自动驾驶系统保驾护航。最终在结合高精度地图和ADAS地图的道路信息,最高可实时获取8公里范围内的道路信息,实现车道级高精定位和精准路径规划,可有效确保自动驾驶准确性。
另外,在特定的电子围栏内包括典型的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车速高于40km/h时,可实现长时间脱脚、脱手,需要用户监控前方,使用中可实现驾驶员触发换道(即驾驶员拨动转向灯后,车辆自行换道)。若用户在提醒接管后仍不接管,系统将执行风险减缓策略,缓慢减速至停车。
当然,如果只是工程车进行测试,那么这个也许多数品牌都可以做到,包括许多科技公司也在进行自动驾驶测试,但正如正如直播中的长安工程师们所说“要实现L3级自动驾驶车型的量产,工厂和配件供应商手里都没有相应可参考的生产流程、生产标准,所以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我们一点点去深入改变。”
根据我们的了解,消费者能要买到具备L3级自动驾驶的车型要等到国家正式开放自动驾驶规定后,配备L3级别的车辆才能正式上市,而这个时间或许就在今年内!
为何是长安
其实,早在2009年,长安已经意识到了自动驾驶技术的重要性,并开始了自动驾驶的整体布局和规划,立项研发自动驾驶汽车。2011年开发了前碰撞预警、车道偏离报警等功能;2016年,长安汽车成为首个实现2000km无人驾驶长距离测试的车企;2018年,长安汽车实现L2级IACC集成式自适应巡航、APA4.0全自动泊车的国内量产首发;2019年,长安汽车实现APA5.0全自动遥控泊车系统行业首发量产。
不止如此,在自动驾驶领域长安汽车还先后实现中国品牌的“七个第一”:第一个实现2000公里无人驾驶长距离测试;第一个实现自动驾驶核心技术APA4.0量产;第一个实现APA6.0高级别自动泊车功能;第一个实现自动驾驶核心技术IACC量产;中国唯一一家获得中美两地智能汽车上路测试牌照的中国汽车企业;第一个L4自动驾驶公开展示(福州数字中国峰会);第一个在国内率先实现半开放园区L4示范运营,提供最后一公里出行方案;第一个在国内进行L3级自动驾驶量产技术测试。
在这一切的技术根基之下,长安L3级自动驾驶技术在今年正式面世。
作为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领跑者,长安在自动驾驶领域有自己明确的优势和想法。在研发层面,不论是传统方面还是智能方面,长安始终都有一套严苛的设计验证体系来保证其整车质量和符合上市要求。
在战略层面,长安在加快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的转型的同时,建立起了“五国九地”各有侧重的全球协同研发格局,其中包括主攻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的底特律和硅谷。除了已掌握的智能互联、智能交互、智能驾驶三大类60余项智能化技术,长安汽车还与蔚来、百度、英特尔、阿里巴巴等多家创新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谋求开创2025年自动驾驶时代。
中国首个L3级自动驾驶量产体验,表明了长安在自动驾驶领域始终保持加速态势,无论这条道路上是荆棘还是鲜花,踏向前方的脚步却必须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