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控拜村

控拜村,离雷山县城50公里,离西江镇14公里,到自治州府凯里41公里。控拜寨东邻台江县南刀村,北与雷山县麻料村接壤,西邻乌高村和南邻堡子村。

控拜村全村主要由上寨、中寨、下寨三个部分和新寨组成,有202户共有12个小组总人口为1292人,有李、穆、龙、杨和潘等五大姓。自2001年以来,控拜村人口总数基本保持稳定。村里的老年人较多,呈老龄化趋势。人口男女比例中男性略多于女性。

当地农业以稻鱼生产为主。控拜村村民拥有精湛的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形成了独特的苗族银匠群体。

村寨中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传统习俗,如祭祀、婚嫁、丧葬、服饰、歌舞、刺绣、蜡染、纺织等等,拥有精湛的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形成了独特的苗族银匠群体。做为控拜村是中国唯一的银匠村。控拜村的银匠一般都是子承父业,世代相袭。2008年10月15日,控拜村获得贵州省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示范村的称号。

村寨主体为干栏式纯木吊脚楼,吊脚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房屋建筑多沿道路两侧分布。从整体住宅状况来看,沿道路两侧住宅较好,村庄内部的较差。村内房屋以二层楼房为主,占60%,质量较好;一层平房占33%,质量一般;大多数是七十年代甚至更早建造。村民住房面积80-120平方米的占40%,住房面积120-200平方米的占53%。76%以上的村民住宅的厕所都是在房屋外垒砌一个1-2平方米的旱厕,使用不是很方便。

水:现在正在建设人饮消防工程。明沟排水,没有配套的污水处理厂。电:生活电网已建成,输电线已经入户。通讯:个别家庭装有电话。手机、小灵通等网络已铺设,信号灵敏。燃料:柴草为主。垃圾:无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建筑生活垃圾主要随地堆放或填埋,秸秆焚烧,污水就地倾倒。

在被调查村民中,村民对现有的住房条件31%满意,34%一般,35%不满意。88%的村民近几年翻修或新建住房的理由是年青人结婚分家。目前建一幢房屋大多需要80000元以上。村民新建住宅35%愿意在原地,61%愿意在新的居民点。村民新建住宅面积23%选择100-150平米,38%选择150-180平米,30%选择180-200平米。54%的村民认为新建住宅必须考虑农机具的存放。67%的村民认为新建住宅应适当考虑家庭养殖

贵州控拜村:

西江苗寨太商业化,何不去控拜体验真正的苗族文化呢

西江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寨,也被称为千户苗寨。西江苗寨和梵净山、黄果树、荔波樟江并列为贵州四大热门景区,每到黄金周和夏天就会游客爆满。西江苗寨很受欢迎,但是很多游客却失望而归,因为这里没有宁静的感觉,很难体验到真正的苗族风情。因此,小编在此为大家推荐西江镇的其他一个苗寨:控拜苗寨,是体验民族风情的好地方。

贵州雷公山经典苗寨环游线路地图


控拜村全村主要由上寨、中寨、下寨三个部分和新寨组成,有202户,1300人,有李、穆、龙、杨和潘等五大姓。村寨主体坐落在海拔近1000米的半山腰的阳坡上,杆栏式的纯木吊脚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疏密有致。村寨四周是层层叠叠的梯田,延续着古老的稻鱼生产传统。而这梯田之中的稻花鱼就是控拜村的另一张招牌,这美味的稻花鱼,就是传统酸汤鱼的主料,传统酸汤鱼与如今饭店中吃到的大不相同,主要的区别就是在于鱼,稻花鱼在烹饪的时候只去掉内脏,不去鱼鳞整条炖煮的,其优势就是在于鱼肉质的鲜嫩紧实。去控拜村,一大体验就是亲自去捉稻花鱼

控拜村在苗语中为“龙扁夫”,意思是“挂鲜花的山坳”。以前那个山坳叫“龙宇夫”,意思是“悬挂人头的山坳”,清军曾经大规模进攻此地。 一两年后,逃散的苗民故土难易,又纷纷回到故土,驻军登记造册,就分别给以汉姓,就有了现在的李、穆、龙、杨、潘等姓氏。原先的家园已被驻军占领,苗民们只好另外建设开发田园,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有了梯田和山地和木楼,建成了新的控拜苗寨。

控拜村在历史上共有九寨,在清代曾反抗清军压迫而起义失败,被迫外迁,至今分散在今雷山丶凯里的十几个村寨。进行“鼓鼓藏”的祭祀活动正是维系控拜人迁徙中对於这段历史记忆的载体。“鼓鼓藏”活动由鼓藏头(祭祀师)来组织,“鼓鼓藏”期间,控拜人无论离家多远,都会回到控拜参加仪式,亲戚朋友和周围数十里的村民都会赶来参与这个隆重的仪式。

控拜银饰文化距今已有600多年。据寨老讲,在明、清两代,控拜村是通往今雷山、丹寨、台江、剑河及雷公山的必经之道,那时的控拜村有9个自然村寨,清代“改土归流”(1735年)期间,9寨尽毁,控拜村民被迫流落他乡,以走家串户制作银饰谋生,练就能打制各地苗族和其他民族的银饰图案的生存技艺。后来控拜人逐渐返乡,制银手艺成为除农耕外的第二种主要生存方式,银饰技艺代代相传。今天的控拜村几乎一户一个作坊,每家都有一名银匠。如今银饰锻造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银饰是苗族人民的艺术三件宝,素以用料讲究、构图精巧、造型典雅、色彩艳丽、淳朴自然、技艺精湛而著称。千百年来,深受苗族人民的喜爱,在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榜上有名。传统的苗族银饰要靠手工。要经过铸炼、锤打、拉丝、搓丝、掐丝、镶嵌、洗涤等步骤才能完成。

银匠在錾刻图案时并没有任何范本,工艺的精细靠的就是心中有图,手中有数。苗族银饰全部都是纯手工做的,它有独到的纹路和韧性,复杂、灵活的图案用机械是做不出来的,手工做出的灵动,机器无法比拟。控拜村的银匠一般都是子承父业,世代相袭,手艺极少外传。控拜银匠村有两位银匠大师,一位是龙太阳、一位是杨光宾,杨光宾更是被评为非遗传承人。控拜村其实是有三位大师,就是从业59年的银匠师傅李正龙,他以民间能工巧匠而列入《雷山县志》。

龙太阳家世代为银匠,在父亲去世后,龙太阳就出门打工。可四年后又回到苗寨,坚守在村里打银饰、种田地、照顾妻儿老小。为了控拜的银饰健康发展,龙太阳组织成立了控拜银匠协会,注册了属于自己的商标——“控拜银饰”。他打出的银饰工艺成色好、錾工精细、设计新颖独到、做工十分考究,深受游客喜爱。龙太阳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掌握了一套十分娴熟的银饰制作技艺。从艺至今,他的银器饰品远销全国各地、欧洲、港台等地。龙太阳有私人银饰刺绣工作室,游客可以在龙太阳家上45分钟的“打制银饰基本功”课。

龙太阳

1963年出生于控拜银匠世家的杨光宾,是家族的第五代传人。他7岁就给父亲打帮手,13岁便跟随父亲学习祖传技艺,他对银饰制作的纹样、图案、造型都有着特殊的感觉,仅一年多时间,就从父亲那里学得了一手好功夫,成为家中子承父业的银匠师傅。历时一个月打造的得意之作《苗族银饰花冠》,是杨光宾根据苗族古歌传说中的故事加以创作。

杨光宾

苗族银饰花冠

许多控拜的银匠到了外地,将银饰工艺发展壮大。在雷山县城,银饰工艺师穆你应创办飞蝶银饰有限公司公司,雇请8个师傅从事银饰制作。在凯里有苗妹银饰有限公司、仰阿莎银饰有限公司等。银饰锻造技艺的传承人之一李正文,他也是控拜人。与此同时,雷山县正在县城建设“银匠一条街”,吸引银匠们在一条街上购买门面和住房。凯里市仰阿莎广场附近的环城南路上,城内的莲花巷、土产公司市场以及三棵树镇的市场,也集中一大批银匠师傅。控拜李姓银匠耗时一年,用纯银片打制的《清明上河图》,与原图尺寸同样大小,成为现代银质画卷的艺术珍品。穆你应2009年参加湖南凤凰举办的苗族银饰文化节,根据一张沱江的风景照片,用纯银片打制一幅《凤凰古城》银画,获二等奖,模板还被银饰文化节举办方高价收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