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学·散文·武德平】爱心蒸饺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74

爱心蒸饺

原创/武德平

蒸饺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一种美食。今年春节,疫情肆虐,人们大都居家抗疫。我们全家原打算去省城和儿子儿媳一起过年,可临近出发时,老父亲不愿离家,说是到了大城市吃住都不习惯。无奈,爱人去了省城,我便留了下来,在亿融商城小区陪父亲过年。人老了,他最需要的就是陪伴。母亲两年前去世了,我对父亲的陪伴便是我最深情的告白。每天,我给父亲做两顿饭,他基本上不吃肉。我似乎听母亲说过,父亲最爱吃的是素蒸饺,可我也从来没做过蒸饺,就变着花样给他做面、馍、八宝粥、炒米饭、炒菜、烩菜等,父亲吃饭也从来不会挑剔。

父亲是高级农艺师,很久以前在临潼农科所工作几十年,后来调回老家大荔,九十年代初就退休了。我在九十年代末就把父母亲从农村接到了县城。他今年九十岁了,却一辈子不会做饭。从年少到迟暮,从青丝到白发,父亲把毕生都奉献给了农艺事业,如今每天就是读书、看报、看电视、散步,生活基本上能自理,身体还算硬朗,也基本没啥毛病,可谓是耄耋老翁,颐养天年。

以前,有母亲陪伴和守候他,母亲不在了,他也不回农村的老大、老二家里,我和爱人就特意雇了保姆专门伺候他。如今我们俩都退休了,就辞退了保姆,肩负起赡养老人的光荣义务。今天,举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却似乎是交给了我一份玄妙无穷的答卷。

我一个大男人,每天伺候一位九十岁的老人,周围的亲朋好友都纳闷儿,问我,你妈不在了,保姆回去了,谁给你们做饭啊?大家都关心我们父子俩的吃饭问题。好在我从小就跟母亲学会了做饭,并且平时我在工作之余也非常乐意做饭。每次到了饭点上,我都会问父亲,今天你想吃啥饭?可每次他都会说:“随便,做啥饭都行,你做啥我就吃啥。”

正月十五那天,我习惯性地又问他:“爸,今天你想吃啥饭?”他想了下,说:“你看有没有蒸饺,买一点回来。”

我欣然答应。可我不会做蒸饺啊,咋办?

我知道,老人的这点愿望其实并不高。随即,我赶紧戴上口罩,跑出去看了好多家饭馆,想买点现成的蒸饺,可一看大街上的商家几乎全都关门了,听说只有大型超市开着门。新冠肺炎疫情还真是弄得人心惶惶,餐饮商家和小商小店也没了自由,基本都“宅”在家里,不敢开门营业了。还好,我发现我们小区门口有个菜店开着门正营业,便想买些饺子皮,回来自己学做蒸饺,无奈连饺子皮也两没买到。

我无比失望地往回走的时候,忽然发现大门口的一个电杆上,贴了一张白纸,走近一看,是一首名为《自由》的诗:“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想死的门敞开着/有个病毒在外高喊着/'出来玩吧,给你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出去了,就死定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算求了/再关几十天就自由了!”看完这首诗,估摸着是个小学生写的,我低头一笑,赞叹到:高手在民间啊。

回到家,我便有些失落地给父亲说:“爸,疫情很严重,做饺子皮的店铺都停了,饭店也都关门了,没买到蒸饺。”

没买到蒸饺,这便成了我这一天最大的心事。

疫情,阻隔了人们的自由,却抵挡不了父亲想吃蒸饺的愿望。第二天早饭后,我决定出去买饺子皮。见父亲每天呆在家里也许很心烦,就让他也戴上口罩,便要带他去小区附近的华惠乐家大超市逛逛,心想,一定要买原料自己做一回蒸饺给父亲吃。带上父亲逛超市,也是一举两得。

临走,他从口袋里摸出一叠钱,二十元的,十元的,一元的,五元的,足足有几百元,对我还挺大方的。他对我说:“呃,去超市,你把这钱拿着,看买些啥。”我哪能要他的钱啊,我都过了“知天命”之年,还是第一次带父亲逛超市,怎么也不会拿他的钱的。我想,老人之所以给钱,其实是不愿花儿女的钱吧。

世事难料。一路上我在想,家有父母,却是不一样的父母。一位媒体朋友曾经给我说过,她的父亲也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却倚老卖老、自私自利、刁钻刻薄地对待亲人,让最亲近的家人,中间阻隔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最终是众叛亲离,谁也见不得。还有一位朋友曾说他母亲,在家里常常是喋喋不休,为鸡毛蒜皮的世俗琐事不停地抱怨,到头来惹得子女不爱,众人嫌弃疏远,失去尊严。我轻轻一笑,告诉朋友说,对待老人没有对与错,稍安勿躁,沉默是金。

我庆幸,自己的老人是懂得谦让,善解人意,淳朴,大度,德行昭然。但我时刻都在告诫自己,不要因为忙碌而粗心大意,忽略了老人;更不能因为自己心头不顺而把气撒在老人身上。父爱如泰山,敬老似磐石。我的父母从来都是默默地为我们做儿女的着想,爱得深沉炽热却不动声色。而我,不管两个哥哥、一个妹妹,还有众多的亲人们如何敬老、做得是否到位?我得做好自己,不怕脏不嫌累地赡养老人,以行动呼唤温情、感染亲情、淬炼纯情、引领真情,自己一定要言传身教,传承美德,给孩子们做出榜样,交一份让自己满意的答卷!

心里头正这样想着,车便开到了离华惠超市最近的地方,我搀扶着父亲下车,帮他拿出拐棍儿,缓缓地走到超市入口,扫码登记个人资料后,便走了进去。我推着购物车在前面选购,他拄着拐棍儿跟着我,步履蹒跚,东望望,西看看。超市里的人相对能多点,全都戴着口罩,超市服务员们看着我们,露出摸不到要领的神情。

“爸,你要啥,我给你买。”

我回头问了几次,想给他买点啥吃的、喝的,每次他都是说:“我不要啥,你看需要买啥就买吧。”末了,我给他买了一袋酥脆可口的石头饼,一袋香浓牛奶吐司无糖面包,还有一盒益生菌发酵乳酸奶,总共才二十几元,并告诉了他。我偷偷看了一下他的表情,虽然有口罩遮住了脸,但我从他的眼神里,还是读出了一种欣慰和安然。为此,我心里也是暖暖的。不知道疫情还会持续多久,我给家里多买了一些米、面、油和蔬菜之类。但今天逛超市,最大的收获是终于买到了饺子皮。

回到家,我开始尝试着做素蒸饺。洗了一把韭菜,打了四个鸡蛋,泡了一撮儿黄花菜,煮了一缕儿细粉条,把韭菜、葱、黄花菜、细粉条切碎,把鸡蛋炒了剁碎,拌在一起,放了食盐和十三香,然后泼上热油,搅拌均匀,做成了蒸饺的馅儿。包的时候,我特意把每张饺子皮在手指间捋一捋、拉一拉,这样能让皮儿变得薄一些、大一些,心想蒸出来从外观看,就会有馅儿若隐若现的透明感觉,一定能增强人的食欲。不长时间,我便熟练地包完了,数了数,三十七个,再没饺子皮了。上锅汽圆后再蒸了十五分钟,开锅热气腾腾,香味扑面而来。这可是我自己的作品啊,终于做成了,我心中大喜!随又配好油泼蒜水蘸汁儿,欣喜地向父亲喊了声:“爸,开饭了,今天我给你做的是素蒸饺!”我故意把声音放大说。

此刻,他正在客厅聚精会神地看电视上疫情防控新闻,听我说做了蒸饺,便立即起身,缓缓地走进厨房,坐在了餐桌旁。我迅速端来碗碟,拿来筷子,和父亲一起开吃。看着父亲吃得舒心、可口,我也非常开心、舒畅。他平时吃饺子也就吃十二三个,今天足足吃了十六个!今天做的两箅子蒸饺,我和父亲吃得光光净!父亲吃完蒸饺后欣慰的眼神里映射着整个世界。

其实,给父亲做蒸饺,我的感慨颇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孟子为我们竖起了一杆尊老爱幼的旗帜。

世事轮回,冬去春来,时间在节后的暖阳里缓缓流淌。我们谁都有老的一天。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待春暖花开,待疫情退去,待爱人和孩子们都回来了,待我们真正地“自由”了,我会再带上父亲出去逛超市采购采购,再为他做一回节日的美食——素蒸饺。

家有老人其实是一种踏实的幸福,且行且珍惜吧。

2020.2.14于大荔

作者简介

武德平,资深媒体人。1965年6月生,陕西大荔人,中共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1982年在延安师范上学,1985年在陕北革命老区志丹县教育局参加工作。曾在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修学习,2011年7月取得北京燕京华侨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毕业证书。多年来一直在陕西日报传媒集团《陕西农村报》工作,2019年3月离开。现任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舆情服务中心陕西分中心。
本人于1989年从志丹县调回老家大荔县,在大荔县政府办公室任副县长秘书;1992年至2003年在大荔县委宣传部工作,任通讯组组长兼《大荔报》编辑部主任和《大荔报·月末版》主编;2003年借调至《陕西农村报》,曾任《陕西农村报》延安记者站站长,之后任该报区县新闻部主任;曾任《三秦网》三农频道书画频道主编;《陕西教育》杂志《延安特刊》执行主编、《西部文学》杂志执行主编、陕西英才委员会《英才》杂志总编。
本人在延安上学期间创办过《春草》文学社,工作初期主编过《红都教育》。回大荔工作期间策划编撰了《今日大荔》大型画册、纪实文学集《典范》。自费出版过《走近星光》《走向阳光》《走入月光》《太阳湾纪事》等文集。多年来采写并发表报告文学、新闻通讯、散文、诗歌等作品1500余篇计200多万字。新闻通讯与文学作品集《心的呼唤》即将出版。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

  • 【大荔文苑】张世业: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 文/张世业 四月的一天,突然接到父亲生病的消息.虽然,已经经历了半生坎坷的我还是止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那一刻,时光好像已被凝固,列车也变得蜗牛般的缓慢.那一刻,脑海里不断涌现出和父亲曾经在一 ...

  • 【大荔文苑】武德平:过大年(组诗)

    武德平原创小诗作品过大年之一 也说除夕 除夕了   又到除夕 年年岁岁的炮竹爆燃成藏獒之声 凭借纠缠的量子  穿越某个维度 时间急匆匆消失   思虑蓦然凝结成冰 回望祥犬   正以狼的个性渐渐远去 心 ...

  • 【广东】刘佳薇《蒸饺》指导老师:左玲

    蒸饺 东华小学东城校区二年级 刘佳薇 在一个清新的早上,我和妈妈一起做我最爱吃的蒸饺. 妈妈首先准备了一些饺子皮和肉馅儿,还有半碗清水,我们开始包饺子了,先拿起一片饺子皮,然后用水将饺子皮边缘打一圈水 ...

  • 【大荔方言顺口溜】秦金平:防疫抗疫正当时

    防疫抗疫正当时 文/秦金平 新冠疫情一年余,防范思想莫麻痹. 今冬更比去冬冷,新冠依然闹的凶. 我国仍然未清零,全球达到最高峰. 防控疫情记在心,牢记责任是根本. 高层领导未下令,基层坚决不放松. 出 ...

  • 【大荔诗词】张世业:纪念父亲(外一首)

    纪念父亲 文/张世业 当泪水在脸上流淌 呼唤的声音 已变得嘶哑 您却闭上了安详的双眼 慈祥的父亲啊 您去了 在孩子们的哭声中 去了那个被称为天堂的地方 多少次 我凝望着您那 被病痛折磨得痛苦不堪的脸 ...

  • 【大荔诗词】游海燕:春天就在不远处

    春天就在不远处 文/游海燕 2020难忘的春节, 非常的春节! 鼠年新岁,疫情蔓延, 总有些事,让人泪目, 总有些人,让人难忘. 这一天, 农历正月初四, 父亲与我们永别了, 惊愕,悲痛之余, 总有太 ...

  • 蒸饺用全烫面还是半烫好?哪种比较好吃

    蒸饺是我们的传统美食,也是面食的一种,据相传是中国东汉南阳"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蒸饺的馅也是多种多样的,就和我们吃的水煮饺子一样,它有多少口味,蒸饺就有多少口味.饺子馅大凡各种 ...

  • 【大荔文苑】武德平:我给父亲做蒸饺

    我给父亲做蒸饺 文/武德平 蒸饺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一种美食.今年春节,疫情肆虐,人们大都居家抗疫.我本举家去省城和儿子儿媳一起过年,可临近出发时,老父亲不愿离家,说是到了大城市吃住都不习惯.无奈,爱 ...

  • 【大荔文学·散文·武德平】夜半借火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34 夜半借火 文/武德平   烟已夹在了指间,却怎么也找不到点烟的火. 爬了几十年格子,文思尚未长进,烟瘾却增了不少.没有烟抽的时候真难受,有烟无火的 ...

  • 【大荔文学·散文·武德平】想起伯父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379 想起伯父 文/武德平   我的家乡在关中农村古同州的沙苑腹地.冬日回乡,顺路看了看老屋,风中坠落的黄叶,垮塌的围墙,残破的房檐,荒凉的院落,历经五 ...

  • 【大荔文学·诗歌·武德平】正月里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87 正月里 原创/武德平 正月繁霜  我心忧伤 诡异的病毒  悄然蔓延 时而躲藏 她恶毒地阴笑着 狙击了节日的安康  遮掩住晴朗 她让十多亿人都戴上口 ...

  • 【大荔文学·随笔·武德平】舔碗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61 舔碗 文/武德平   舔碗,是我过去苦日子里珍惜粮食的一种美好记忆,几十年来挥之不去. 在那个"点着煤油灯"的年月,生产队里记 ...

  • 【大荔文学·散文·柯小娟】梧桐花开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10 梧桐花开 原创/柯小娟 北方的梧桐树是再普通不过的树木了,也许大多数人已经司空见惯,觉得再平常不过了,而我于梧桐有着与常人不一样的感觉,源于我脑海 ...

  • 【大荔文学·散文·常盈】舐伤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11 舐伤 原创/常盈 曾几何时,我开始佩服一些动物的特殊本领--受伤后自己舔舔,伤口就愈合了. 人在生活中不可能不受伤.每个人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碰伤擦 ...

  • 【大荔文学·散文·孙宝玉】怀念我家门前的老洋槐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11 怀念我家门前的老洋槐 孙宝玉 别人写洋槐树是为了附庸风雅,而我写洋槐树是为了感恩报德.况我写的洋槐树还是我家门前一棵孤独的老洋槐树,没有什么风雅可 ...

  • 【大荔文学·散文·柯小娟】那一片芳草地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12 那一片芳草地 --玫瑰花园 原创/柯小娟 我生活的这座小城,周围广阔而平坦,道路四通八达.城周围没有山包小丘之类的高地,喜欢爬高的我总觉得单调了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