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南客家围屋到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
近日,YC艺术网获悉以龙南客家围屋为创作母题的“围屋之变——关于中国传统移民建筑的对话”当代艺术展,由于参展方案高度契合本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国际主题:“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在全世界近2000份申报方案中脱颖而出,日前已获得组委会专家委员会高度认可,成功批准入展,将作为中国重要参展项目于2020年5月23日至11月29日在意大利威尼斯“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展出。
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创始于1895年,距今已有120多年历史,是世界三大当代艺术展中最具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展会。1980年起,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开设了威尼建筑双年展,与原有的威尼斯艺术展形成相互间隔一年的双年展机制。2020年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为:“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
本次展览将由四川美院教授、西安美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美术批评家王林,威尼斯大学博士生导师Angelo Maggi教授担任策展人,深圳大学教授、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著名艺术家应天齐担任艺术总监,深圳国风艺术馆作为项目申报单位。同时邀请十余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围绕龙南客家围屋以及由此形成的聚居生活方式这一创作母题,通过对历史遗存中的客家围屋建筑营造、社区介入、空间重组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深入发掘,呼应本届建筑双年展的主题“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进行创造性发挥,把传统的客家建筑文化与当代艺术相融合,精心创作出一批艺术精品,通过图片、影像、建筑模型、雕塑、装置、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呈现龙南客家围屋所承载的从历史到当下的社会文化传递与嬗变,当地传统意识与现代化生存的碰撞与接轨。
为了更好地筹备这次艺术展,1月12日~14日,这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外当代艺术家、批评家及文化学者齐聚龙南,考察客家围屋建筑生态和历史传承。龙南县人民政府积极响应,不仅热情地带着他们参观了关西新围、燕翼围等规模宏大的著名围屋,还主持举办了“2020年第十七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龙南虔心小镇论坛”,与会专家踊跃讨论,为即将举办的艺术展建言献策。
学术论坛主要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学术论坛开幕式。第二个阶段学术论坛研讨对话会。龙南县委副书记曾志平率先在开幕式上致辞:龙南一日,客家千年。龙南是客家原乡,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以关西新围为代表的客家围屋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客家围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是客家文化重要的实物载体。龙南因为保存有376座客家围屋,被誉为世界围屋之乡,这一座座客家围屋就像一部部厚重的历史,它的建筑历史,它的防御体系,它的民俗恩风情,处处弥漫着客家的文化气息,镌刻着深深的客家文化。置身其中,仿佛站在历史和现代的交汇处,让人倍感岁月鲜活,心驰神往。唯美龙南,客迎天下。
论坛现场全国著名的客家文化、客家围屋文物古建筑研究专家万幼楠以“家族的城堡”为题,详细介绍了龙南围屋的类型、特点、细节,为什么居住在这样一个地方?当时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从现在的宜居的条件来考量,它是不适合居住的,居住围屋是一个不幸的选择。”
艺术总监、参展艺术家应天齐可乐2www.kele2pingtai.com应天齐觉得,此次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恰恰提出了我们将走向何方的这个问题。从全世界来看,交通、资讯、网络、经济各个方面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谁也离不开谁,但好像我们并没有为这共同生活做好准备,彼此之间并不了解,所以全球才会出现冲突、争端;而龙南围屋恰恰是曾经的共同生活的案例,这也许为我们未来的思考提供了一些方向。
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贾方舟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贾方舟谈到,这次考察龙南围屋,不是单纯地了解历史,通过历史也在了解当下。客家的围屋让他感觉到人的生存的艰辛、无奈、迫不得已,不得不把自己的生存空间围起来。但另一方面,贾方舟觉得围屋恰恰与这次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主题契合,“主题是如何共同生活,而围屋是无法共同生活的一种状态,里面的人没有安全感,所以只能把自己家族封闭起来,形成了这种画地为牢的生存方式,它反映了人的一种精神状态。所以,今天的命题不是一个哲学问题,而是一个生存命题。”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殷力欣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殷力欣觉得客家围屋是一个史诗性迁居史,所以艺术家们的表达终究可能要面临从何处来,是何许人,向何处去的问题。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晓华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晓华认为,此次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国际主题:“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暗示着下面的一种追问:多元文化怎样在地球之内共存。“德里达·德勒兹·巴迪欧给出的观点是——尊重差异,多元共生,美美与共。这意味着当代文化版图将没有中心,任何文化优越论可能都不会再获得广泛的共鸣。但是世界上文化版图会有很多临时性的隆起地带,形成'千高原’。我觉得客家围屋在'千高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它所代表的地方性可能会成功参与世界性的一种组建。其次,落实到生活实践层面,客家围屋体现了一种地方性的身体体验。”
著名艺术批评家高岭著名艺术批评家高岭则谈到,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不是单纯的视觉艺术的双年展,既然是以围屋为主题和素材,并以建筑的方式呈现,那么就少不了对其人文、艺术的理解。“我们共同生活,如何理解'共同’?过去的'共同’就是宗族的共同,但宗族之外不管其他,因为世道很乱,我只能管我自己。所以这个“共同”在过去时代是指非常有限的共同,而不是我们今天讲的分享式的、共融的、全球化的'共同’”。高岭觉得中国文化缺乏好奇心,对内过好自己的日子,不爱向外“张望”,现在大家都在讲,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但是你不了解别人的事情,你怎么做好自己的事情呢?“今天我们研究围屋,主要是鼓励当代建筑的继承创新,应当是既要有个人、群体、社会和国家,又要有穿透性,要有一种由内而外的建筑的独特性,这才是最重要的,才是我们当代中国人,当代的艺术家应该追求的方向。”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