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便秘,疗效看得见
古法鍼灸古法针灸关注医道讲坛名师名医讲解,中医学习提升的小天地。关注
编者按由于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制,现在许多人都有便秘的现象,严重的几天不解大便,不仅自我感觉难受,而且毒素积累在内脏,引起身体上其他疾病。治疗便秘如果单纯的选择药物来通便,其实是治标不治本。使用艾灸来治疗便秘,取穴不多,简单易行,很快可以缓解症状。便秘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且令人比较痛苦的一件事情。饮食生活习惯或者是精神状态,都可能影响到我们的排便习惯。大部分人不是很重视便秘,其实便秘也会对人体造成不小的损害。治疗便秘的常用穴——上巨虚艾灸治疗便秘,要分型论治,但我想先告诉大家一个基本适用于所有便秘的穴位——上巨虚穴。上巨虚穴是胃经上的穴位,具有调和肠胃、通经活络的功效,临床上常用来治疗便秘、消化不良、泄泻等病。上巨虚在哪里呢?上巨虚在腿上,艾灸常用的足三里穴直下3寸的位置(图1)。取穴时,先找到足三里--外膝眼下三寸,然后胫骨前脊外一横指的位置就是足三里穴。从足三里往下量出四指的距离(也就是3寸),就是我们要找的上巨虚穴了。艾灸对穴位要求不是很严,只要大体位置不错,通过热力的传导,也能有很好的疗效。
(图1)便秘患者在上巨虚会有明显的压痛。触摸上巨虚的时候,如果此人是偏于实性便秘的话,那么上巨虚可能有个很硬的鼓包;而一些老年人或者虚性便秘的人,上巨虚穴可能是一个凹陷。所以,平时可以通过查看上巨虚的情况,判断便秘的类型。艾灸上巨虚时,可以用艾炷灸,一般每次灸5~9壮;如果用艾条灸,每次灸20分钟左右即可。平常也可以多揉揉上巨虚这个穴位,可以预防便秘。虚秘的艾灸治疗老年人是便秘的高发人群。中医临床发现,老年人的便秘多是虚实并见,以虚证为多,常见津亏血虚、脾虚气弱、脾肾阳虚等证候类型。虚性便秘不光是因为大便干结,还因为老年人没力气排便。老人多是气血双虚,气不足的话,则排便使不上劲;阴液不足,则肠道干涩少液,不能润滑肠道。所以,老人便秘的情况特别多。因为老年性的便秘多是虚性便秘,多见气阴不足,所以艾灸时要选择能够补气滋阴的穴位,如支沟穴、太溪穴和关元穴这三个穴位。支沟穴是一个通便的经验穴,临床上常用它来治疗习惯性便秘。中医认为,便秘主要是因为三焦气不通或者气不足造成的,支沟穴正是三焦经上的一个穴位,艾灸常选支沟穴配太溪穴来治疗便秘。支沟穴在手臂的背侧,在阳池穴(阳池穴在腕背部横纹中,指伸肌腱的尺侧凹陷处)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三寸,也就是腕背横纹上四指的距离(图2)。
(图2)太溪是肾经上的一个滋阴的穴位。支沟穴是用来行气的,加上滋阴的太溪穴,正好能治疗气阳两虚便秘。太溪穴在内侧脚踝尖和后面跟腱的中点(图3)。这是一个补肾滋阴的穴位,经常腰疼腿疼的人,或夜尿比较多,或小腹冷痛,或有妇科病的女性,都可以灸太溪穴来补肾。用太溪穴治疗便秘,就是为了增加体内阴液,使“水满舟行”,就是精液足了,大便也就容易排出去了。
(图3)前面说过,老年人的便秘主要是因为气不足,所以我们选择关元穴来补气。关元穴是人体元阴元阳的所在地,临近肠腹,所以它也能够帮助增加肠道运动,从而治疗便秘。关元穴在我们的脐下3寸,也就是我们四指的位置(图4)。
(图4)艾灸支沟穴、太溪穴和关元穴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做艾炷灸,可以用艾条灸,也可以用隔姜灸。用艾条灸时,每个穴位灸20~30分钟;用艾炷灸时,每个穴位灸5~9壮。冷秘的艾灸治疗冷秘,顾名思义,就是因为寒气袭于肠道所致的便秘。又名阴结,冷秘。《医碥·大便不通》说:“有寒结,冷气隐于肠胃,阴凝不运。津液不通,故结也,脉沉迟,不能食,腹痛。即仲景所谓阴结也。”说的就是这一类的便秘。冷秘的患者,还有肚子凉,四肢发凉,有时候出现肛门坠胀,甚至有脱肛的症状。冷秘的患者是因为阳气特别不足,应以温阳为治。艾灸时就要选择一些温阳的穴位,比如神阙穴和关元穴。神阙穴在肚脐正中,为任脉上的阳穴,有很好的温阳作用,也是人体的长寿大穴。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长期艾灸关元穴,有强肾壮阳之功。艾灸神阙穴时,可以在肚脐眼里加上盐,盐上再加姜片,这样温阳作用就更强。关元穴也可以用隔姜灸,神阙和关元穴一般都同时去灸,还可以加上上巨虚穴。每个穴位灸20分钟左右。气秘的艾灸疗法所谓气秘,是指由于气机郁滞,通降失职,使糟粕内停,不能下行所致的便秘。气秘多发于忧愁、思虑过度、情志不畅或久坐少动的人。气秘的病人除了排便困难,还有脾气急躁、口苦、嗳气、经常腹胀,胸胁胀满等症状。治疗这种便秘,一般选阳陵泉和支沟这两个穴,还可以加上前面说的上巨虚穴。阳陵泉穴在腿上,膝盖的外侧有个突出的小高骨,称为腓骨小头,腓骨小头的前下方凹陷处即是阳陵泉(图5)。您可以自己按一按这个地方,非常酸痛的点就是我们要找的阳陵泉穴。阳陵泉又名筋会穴,也是胆经的合穴,能加强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图5)支沟穴和阳陵泉都是四肢上的穴位,艾灸的时候,可以两个穴一组一起灸,这样比较节省时间。用小艾炷灸时,每个穴每次灸3~5壮就可以了。如果老年人觉得长时间自己做艾灸太累,可以今天做胳膊上的两个穴,明天再做脚上的两个穴。每个穴位灸10~20分钟,连续灸1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来说,灸10天就应该有一定效果。如果没有效果,说明艾灸这种方法可能不太适合你,应该换一种方法治疗便秘了。如果觉得灸完一个疗程感觉疗效不错,可以休息3~5天,然后再连续灸10天。以后逐渐减少治疗量,例如可以每周灸两次,直到完全治愈。艾灸的注意事项◎灸料选择首先要注重灸料的质量,因为艾绒的好坏决定治疗效果。一般来讲,陈艾要好于新艾,陈艾的颜色偏黄,有时越黄的艾绒越好,最好的艾绒俗称“金艾”就是说艾绒是金色的,因为陈艾的药性是温的,而生艾是寒的。其次,好艾绒很细,很纯净,无杂质,手感很好,很柔软。一般做直接灸时一定要用极好的艾绒,因为好艾绒不伤经络,不燥,比较柔和,便于点燃。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久,那么一定要用新鲜的姜和蒜。◎施灸顺序《千金要方·针灸上》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少后多。”这里说的是施灸顺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壮数要先少后多,艾炷要先小后大。但在特殊情况下,则可酌情而施。◎施灸禁忌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适宜灸疗。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在艾灸的时候,或艾灸的整个疗程中,患者最忌讳喝冷水、吃凉饭,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艾灸后如果想马上洗手,要用高于体温的热水,50℃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风湿类疾病、寒性疾病、产后风疾病,灸后30分钟可以着凉水,但是,原则上不要急于用冷水。患者大悲,大喜,大怒,遇到这几种不稳定情绪时,艾灸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太饥或太饱都不适合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应该注意。有的人喜欢边灸边吃东西,这样治疗效果很不好。◎施灸时间施灸时间应该循序渐进,施灸的穴位应该由少至多,热度也是逐渐适应的。一般施灸时间可以选在早上或下午。白天没有时间的话也可以晚上灸,尤其是对于失眠的病人来说,临睡前施灸有助于睡眠。◎灸后处理施灸后,局部皮肤会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无需处理。如因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的毫针从水泡基底部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注射针抽出水液,再涂上创伤膏,并用纱布包敷。施灸时应防止艾火烧伤皮肤或衣物。用过的艾条、太乙针等,应装入小口玻璃瓶中熄灭或用剪刀剪掉燃烧的一头,以防复燃。◎施灸反应施灸后可能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红疹,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等现象,一般不要惊慌,继续艾灸这些症状就会消失。这个时候也可以艾灸足三里引火下行,还可以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这样的症状就会消失。◎艾灸的返病现象在艾灸的过程中,往往有的人感觉见效很快,而有的人迟迟不见效。其实疗效要看是什么疾病,病程多久。另外,人与人也不同,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疾病。有返病现象很正常,没有也很正常,不要刻意追求返病的现象。越是多次返病,就越证明病邪存留的搏争状态,也体现正气在一点点积累,要坚持做艾灸。掌握取穴方法,才能将“艾”送到需要的地方取穴的准确与否影响着艾灸的疗效,因此,不管是艾灸,还是针刺,都强调准确取穴。要想取穴准确,必须掌握好人体腧穴的定位方法。我们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和简便定位法。下面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最好掌握的手指同身寸定位法。什么是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呢?它是一种根据患者本人的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常用的手指同身寸有以下三种。◎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图1)。
(图一)◎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图2)。
(图二)◎横指同身寸让患者把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横纹为标准,这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四指相并为“三寸”(图3)。
(图三)|作者介绍|汤立新,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62年出生,1982年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针灸推拿系本科班学习,1987年在东直门医院,师从姜揖君教授攻读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1990年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姜揖君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毕业后长期在本院针灸科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来源:食品与健康(2014[10]),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