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华西秋雨、中国雨带移动
【点拨高考】
近年来,高考地理频频出现气候图表题,而且出题角度也越来越富有新意,由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主要特征到用有关气候的知识解释与人类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地理现象。和中国降水相关的气候知识注重结合中国气候变化热点、实际气候特点考查。华西秋雨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大,因此三考查的重点,中国雨带的移动异常也是高考考查重点。
【知识梳理】
一、华西秋雨
1、华西秋雨概念
华西秋雨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一种气候现象,主要出现在四川、贵州、重庆、云南、甘肃东部和南部、陕西关中和陕南、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其中尤以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山地及贵州的西部和北部最为常见。华西秋雨主要特点是雨日多,而另一个特点是以绵绵细雨为主,所以雨日虽多,但雨量却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强度也弱。当降水强度稍大时就必然会给生活生产带来诸多更大的灾难。平均来讲,降雨量一般多于春季,仅次于夏季,形成当地第二个峰值。华西秋雨一般出现在9-11月,最早出现日期有时可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在水文上表现为显著的秋汛。
秋季降水以小雨为主,是典型的绵绵秋雨。主要是由于秋季频繁南下的冷空气与停滞在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使锋面活动加剧而产生较长时间的绵绵不断的阴雨,给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2、华西秋雨
成因
当夏季风到达鼎盛,南撤到华西地区引发的特殊降雨天气就是华西秋雨。华西秋雨是冷暖空气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每年进入8月下旬以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或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将南海和印度洋上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一带地区,使这一带地区具备了比较丰沛的水汽条件。同时随着冷空气不断从青藏高原北侧东移或从我国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倒灌,冷暖空气在我国西部地区频频交汇,于是便形成了绵绵不断的华西秋雨。
3、华西秋雨对农业生产的重大影响
华西秋雨雨日多,以绵绵细雨为主。阴雨天气导致气温下降,给人们的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影响,其有利的方面就是秋雨增加土壤墒情,使土质结构比较疏松,利于播种;但是连阴雨有时会导致湿害,但更多的往往会因长时间缺少光照,植株体光合作用削弱,加之土壤和空气长期潮湿,造成作物生理机能失调、感染病害,导致生长发育不良;作物结实阶段的连阴雨会导致子实发芽、霉变,使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遭受严重影响。连阴雨灾害发生程度的年际间差异较大,常导致洪涝、寡照、低温、湿、渍等灾害。同时,连阴雨易诱发喜温、喜湿的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绵绵细雨阻挡了阳光,带来了低温。不利于玉米、红薯、晚稻、棉花等农作物的收获和小麦播种、油菜移栽。它可以造成晚稻抽穗扬花期的冷害,空秕率的增加;也可使棉花烂桃,裂铃吐絮不畅;秋雨多的年份,还可使已成熟的作物发芽、霉烂,以至减产甚至失收。而且它不仅影响当年作物的收成,也将影响来年作物的产量。当秋雨连绵不断,长时间的连阴,就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二、中国雨带移动
1、影响降水的因素
2、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1)夏季,副热带高压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此时,我国东部地区受到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丰沛的降水。
(2)正常年份,5月份副高位置大约在北纬15°~20°,雨带在华南;6月份副高北进到北纬20°左右,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在此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梅雨”天气;7~8月份,副高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30°,雨带随之北进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退,雨带亦随之南移,北方雨季结束;10月份,雨带退出大陆。
(3)夏季风强弱带来的影响: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运行快,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运行慢,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
3、梅雨
(1)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中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
28-34°N 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6月中旬以后,雨带维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
(2)梅雨形成条件
a.在亚洲的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部有阻塞高压或稳定的高压脊,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少变。
b.中纬度地区西风环流平直,频繁的短波活动为江淮地区提供冷空气条件。
c.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一次明显西伸北跳过程,500hPa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20度至25度之间,暖湿气流从副高边缘输送到江淮流域。在这种环流条件下,梅雨锋徘徊于江淮流域,并常常伴有西南涡和切变线,在梅雨锋上中尺度系统活跃。不仅维持了梅雨期连续性降水,而且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
【经典高考试题】
(2019,天津)
1. 读图I和图Ⅱ,回答下题。
在形成图I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当天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较大。高压区盛行下沉气流,不可能形成降水,多干燥天气;只有在低压区或者低压槽部位盛行上升气流,才能形成阴雨区;甲中长江中下游附近此时受高压控制,晴天无降水,A错;乙中长江中游受高压脊控制,也无降水,B错;丙图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低压中心控制,有降水可能,东北地区处于低压槽的控制下,有可能降水,C正确;丁图长江中下游处于高压脊控制下,无降水,东北地区有低压中心分布,存在降水可能,与我国降水区域分布图不符,D错。选C正确。
【点睛】高压中心或高压脊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低压中心或低压槽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锋面过境时,冷暖气团相遇,会带来降水。
(2019,北京卷)
2. 下图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图示区域( )
A. ①地的风向为东南 B. ②地有大雾出现
C. ③地未来有强降水 D. ④地寒暖流交汇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判读,涉及到风向的判断、等压线的判读、台风的影响、雾形成的条件等。解答时特别注意②地大雾形成的条件和③地强降水的形成的差别。
【详解】根据①地周围的等压线的分布,①地的风向为偏北风,A不对;大雾的产生需要大量的水汽、降温和静风天气,②地此时受到大风天气影响,不会有大雾出现,B不对;③地在未来几日要受到台风影响,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天气,因此未来有强降水,C对;④地为日本暖流流经的地区,D不对。故选C。
【素养提升】
一、单选题
读“中国雨季类型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图中①地区雨季类型为
A. 全年干旱多晴区 B. 夏半年多雨区
C. 夏雨集中区 D. 冬雨区
4. 图中M地区夏秋季节多雨的主要原因是
A. 受西南季风影响 B. 受高压脊的影响
C. 受台风影响 D. 多对流雨
5. 导致N地类型界线向西北凸出的因素主要是
A. 水源 B. 土壤 C. 地形 D. 人类活动
【答案】3. C 4. A 5. C
【解析】
【分析】考查我国雨季类型及分布,影响雨季类型的因素。
【3题详解】
读图,图中①地区是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雨季类型为夏雨集中区,C对。全年干旱多晴区 是②,A错。夏半年多雨区是④,B错。③是夏雨区,D错。故选C。
【4题详解】
图中M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夏秋季节多雨的主要原因是受西南季风影响 ,雨季长,A对。受高压脊的影响区是少雨区,B错。该地位于内陆,不受台风影响 ,C错。该地是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D错。故选A。
【5题详解】
图中N地位于祁连山山麓,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不是干旱多晴区,导致界线向西北凸出,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C对。该地水资源短缺,A错。土地是气候作用影响的结果,B错。人为活动不是区域干旱多晴天的主要原因,D错。故选C。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副热带高压保留在太平洋的一部分,其位置变化和势力强弱对我国的夏季风有重要影响。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区域受夏季风影响时段(5天为一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甲、乙两地的
A. 海拔差异 B. 纬度差异 C. 海陆差异 D. 风向差异
7. 以下四个年份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最早的是
A. 2003年 B. 2004年 C. 2005年 D. 2006年
【答案】6. B 7. D
【解析】
【6题详解】
夏季风最先从我国南方登陆,依次向北推移;消失时从北向南撤退,北方受夏季风影响时间短,南方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因此可以根据受夏季风影响时间早晚判断其纬度差异,B对。图中信息判断不出海拔、海陆和风向的差异,排除A、C和D。故选B。
【7题详解】
副高北移,会推动夏季风影响我国的范围。从图中可以看出,选项四个年份中2006年夏季风开始影响我国的时间最早,说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最早,D对。故选D。
“空梅”指在应该出现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没有出现梅雨;若梅雨期间雨量不大,难得有一两次大雨,则称为“短梅”。下图为1962—2014年江苏省梅雨期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 该图反映出
①“空梅”即梅雨期完全无降水
②梅雨期降水量最多年份的降水量是最少年份的20多倍
③江苏省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大
④江苏省梅雨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 “短梅”和“空梅”的年份
①中国北方夏季降水量较常年减小
②江苏省的伏旱可能较常年更为严重
③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往往比较旺盛
④亚欧大陆上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往往比较强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8. C 9. B
【解析】
【8题详解】
“空梅”指在应该出现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没有出现梅雨,没有出现长时间的降雨但并不是完全不降雨,①错误。据图分析江苏省梅雨期降水量最多的年份是1998年超过650毫米,最少的年份是1986年只有约30毫米左右二者相差20多倍,②正确。图中只有江苏省梅雨季节的降水量变化特征,无法推测出降水量季节变化,③错误。据图分析可知江苏省不同年份间梅雨期降水量波动较大④正确。故选择C
【9题详解】
“短梅”和“空梅”的出现主要原因是雨带的推进速度过快,在江淮地区的停留时间过短,这会导致北方降水较多南方降水减少①错误。如果雨带不在此久留那么副热带高压(北太平洋高压)可能会长期控制该地区形成“伏旱”,②③正确。副热带高压强盛则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会减弱,④错误。故选择B。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锋面雨带位置变化(阴影部分表示雨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根据锋面雨带推移过程,四幅图的先后顺序为
A. ③①④② B. ②③①④ C. ④②③① D. ③①②④
11. 当江淮地区“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时,雨带位置示意为图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锋面雨带在我国东部季风区的移动规律,5月份在我国两广地区登陆,对应②图;6月份推移至江淮地区,对应③图;7、8月份移至华北、东北地区,对应①图;9月份退回长江以南,对应④图,故选B。
【11题详解】
当江淮地区“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时,表明长江中下游流域为伏旱天气,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较强,当雨带推至我国东北、华北地区时,长江中下游流域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为伏旱天气,对应①图,故选A。
【点睛】我国雨带推移与“梅雨”、“伏旱”的关系:首先,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为“南岭五,江淮六,两北七八,九回头”。意思是正常年份下,每年五月前后,雨带登陆我国两广地区;六月,雨带继续北移到江淮地区,此时来自南方的暖气团和来自北方的冷气团在江淮一带势力相当,形成江淮准静止锋,天气连绵阴雨,俗称“梅雨”;七八月,雨带继续北移至东北、华北地区,此时我国江淮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形成“伏旱”天气;九月,北方冷空气势力加强,雨带退回长江以南地区。另外,若某年夏季风势力偏弱,则雨带停留在我国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少雨,则会出现“南涝北旱”;若某年夏季风势力偏强,则雨带停留在我国北方地区,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持续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而少雨,则会出现“北涝南旱”,这也体现了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
自2014年9月7日以来,陕西关中、陕南一带持续降雨,这次降水过程一直持续到16日,属于典型的“华西秋雨”天气。华西秋雨指的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下图为华西秋雨成因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2. “华西秋雨”天气的形成,主要属于( )
A. 锋面活动 B. 高压脊控制
C. 反气旋过境 D. 热带气旋影响
13. 关于“华西秋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不会对农业造成损失
B. 严重时可能造成洪涝灾害
C. 有利于水库蓄水缓解来年的春旱
D. 可能缓解河西走廊的旱情
【答案】12. A 13. A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天气系统。
【1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高压控制下多晴天,高压脊及反气旋中心为高压,以晴天为主;热带气旋分布在我国东南部沿海,不会影响到华西地区,9月进入秋季,气温变化快,锋面气旋活动频繁。所以选A。
【13题详解】
秋季为我国西部地区的收获季节,此时降雨会对农业造成一定的损失。持续降水有利于水库蓄水,水量增加,会缓解来年春季的干旱;可以缓解河西走廊地区的旱情;持续降水过多,降雨量多,可能会造成洪涝灾害。所以选A。
2014年9月7日至16日,陕西、甘肃、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等地出现持续降雨,这次降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等特点,属于典型的华西秋雨天气。下图为华西秋雨成因示意图。完成下题。
14. “华西秋雨”天气的形成,属于( )
A. 锋 B. 旋 C. 高压 D. 低压
15. 关于“华西秋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使秋作物容易遭受冻害霉害
B. 严重时可能造成洪涝灾害
C. 有利于水库蓄水缓解来年的春旱
D. 不可能缓解河西走廊的旱情
【答案】14. A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每年进入9月以后,华西地区在5500米上空处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伊朗高压之间的低气压区内。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或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将南海和印度洋上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一带地区,使这一带地区具备了比较丰沛的水汽条件。同时随着冷空气不断从高原北侧东移或从我国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倒灌,冷暖空气在我国西部地区频频交汇,于是便形成了华西秋雨。因此A正确。
【15题详解】
“华西秋雨”的不利影响主要有: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冬作物播种、移栽的季节。绵绵细雨阻挡了阳光,带来了低温。不利于玉米、红薯、晚稻、棉花等农作物的收获和小麦播种、油菜移栽。它可以造成晚稻抽穗扬花期的冷害,空秕率的增加;也可使棉花烂桃,裂铃吐絮不畅;秋雨多的年份,还可使已成熟的作物发芽、霉烂,以至减产甚至失收。而且它不仅影响当年作物的收成,也将影响来年作物的产量。虽然没有台风、暴雨所造成的灾害来得那样猛烈,但它同样给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带来非常大的损失。
“华西秋雨”的有利影响:然而秋雨多,有利于水库、池塘及冬水田蓄水、预防来年的春旱。特别是对西北一些较干旱的地区来说,这时地温较高,土质结构比较疏松,雨水可以较深地渗透到土壤中,可保证冬小麦播种、出苗,同时土壤的蓄水保墒,也可减轻次年春旱对各种农作物的威胁,故有农谚“你有万担粮,我有秋里墒”的说法。综上所述,D项符合题意。
华西秋雨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 现象。主要指渭水流域、汉水流域、重庆、川东、川南东部等地区的秋雨。秋季频繁南下的空气与滞留在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使锋面活动加剧而产生较长时间的阴雨。2014年9月7日至16日,陕西、甘肃、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等地出现持续降雨,这次降 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等特点,属于典型的华西秋雨天气。下图为华西秋雨成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华西秋雨”天气的形成,属于( )
A. 气旋 B. 暖锋 C. 反气旋 D. 冷锋
17. 关于“华西秋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使秋作物容易遭受冻害霉害 B. 严重时可能造成洪涝灾害
C. 有利于水库蓄水缓解来年的春旱 D. 不可能缓解河西走廊的旱情
【答案】16. D 17. D
【解析】
【分析】考查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影响。
【16题详解】
华西秋雨天气具有降水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等特点,是准锋天气系统;华西秋雨天气的形成是冷暖空气相互作用的结果;秋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或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将南海和印度洋上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西地区,但暖气团的势力不如夏季强盛;同时冷空气不断从高原北侧东移,冷暖空气在我国西部地区频频交汇,于是便形成了华西秋雨,其天气的形成属于冷锋,D正确。故选D。
【17题详解】
华西秋雨是秋季盛行,冷空气强盛进,可带来冻害,持续时间长可产生霉害,A正确;华西秋雨强盛时,降水量大,强度大,可能造成洪涝灾害,B正确;秋雨多,有利于水库蓄水缓解来年的春旱,C正确;华西秋雨影响甘肃的中、南部地区,可能缓解干旱的河西走廊的旱情,D错误。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故选D。
【点睛】
二、综合题
18. 下图为“我国梅雨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简析图中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名称及该天气系统的特点。
(2)据图说明梅雨区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关系,并简析副热带高压强弱与武汉地区梅雨的关系。
(3)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有慢有快。简析部分年份雨带北进慢,南撤快的原因。
【答案】(1)准静止锋 锋线(面)两侧冷暖气流(气温、气压)势均力敌,锋面较长时间停留,造成连续阴雨天气。
(2)梅雨带位于副高北侧边缘 当副高势力强时,武汉地区被副高控制,梅雨期变短或“空”梅,降水较少;当副高势力弱时,武汉地区处在副高北侧,梅雨期较长,降水较多。
(3)北进慢:夏初,来自低纬海洋的暖空气升温较慢,夏季风势力较弱;而大陆上的冷空气势力还较强,再加上副热带高压(脊)的阻挡。所以北进慢。
南撤快:初秋,来自高纬亚欧大陆(亚洲高压)的冷空气降温较快,冬季风势力较强;而大陆上的暖空气势力已较弱;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使冬季风南下势力进一步加强,迫使雨带快速南撤。
【解析】
【详解】(1)读图可知,上海在梅雨分布区,所以上海的天气系统是准静止锋.准静止锋的特征是:锋面两侧冷暖气流势均力敌,锋面较长时间停留,造成连续阴雨天气。
(2)此题考查梅雨与副热带高压的关系.图中的梅雨带位于副高边缘的北侧.副高势力强时,梅雨期变短;副高势力弱时,梅雨期较长。
(3)此题考查的是副高对我国的雨带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北进慢原因:夏初,来自低纬海洋的暖空气升温较慢,夏季风势力较弱;而大陆上的冷空气势力还较强,再加上副热带高压(脊)的阻挡.所以北进慢.南撤快原因:初秋,来自高纬亚欧大陆(亚洲高压)的冷空气降温较快,冬季风势力较强;而大陆上的暖空气势力已较弱;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使冬季风南下势力进一步加强,迫使雨带快速南撤。
19. 读锋面雨带图文资料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的形成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密切相关,下图中的甲图是“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形成原理图”,乙图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月平均位置图”。
资料二:据东方网报道,2017年上海市入梅时间是6月19日(农历二十五日),出梅时间为7月5日(农历十二日),梅雨期共16天,少于正常年份。
(1)简要概括5月至8月期间,正常年份下我国雨带推移的时空位置状况。
(2)上海2017年梅雨期内,上海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是?并判断在此期间上海出现天文大潮的具体日期是?
(3)每年雨带向北越过上海后,控制上海地区的天气系统是?该系统的水平气流运动特征为?
(4)上海2017年梅雨期出现“短梅”现象,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该现象对于上海农业生产带来的主要自然灾害是?对于此类灾害可采取何种对策?
【答案】(1)5月份锋面雨带在华南地区(珠江三角洲),6月份推进到长江中下游(或江淮地区)一带,7、8月份到达华北、东北地区。
(2)首先是昼渐长夜渐短,在6月21日(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此后则昼渐短夜渐长;6月24日(农历初一)。
(3)暖性反气旋(伏旱);顺时针向四周辐散。
(4)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位置偏北,雨带过早越过上海地区,导致上海出现“短梅”现象出现旱灾 提高科技水平加大对灾害的预报和监测;建设各类水利工程应对干旱灾害的发生。
【解析】
【分析】本题以锋面雨带为背景,考查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考查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据图可知,5月份锋面雨带在华南地区,华南雨季开始;6月份推进到长江中下游,在该流域产生梅雨天气;7、8月份锋面雨带到达华北、东北地区,我国北方地区雨季开始。
(2)据材料可知,2017年上海市入梅时间是6月19日(农历二十五日),出梅时间为7月5日,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是先向北移动,后向南移动,所以,昼夜情况先是昼渐长夜渐短在6月21日(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此后则昼渐短夜渐长。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即朔和望时)之潮,故上海出现天文大潮的具体日期是6月24日(农历初一)。
(3)据甲图可知,“我国夏季锋面雨带的形成原理图” 判断,每年雨带向北越过上海后,控制上海地区的天气系统是暖性反气旋;中心气流向四周辐射,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顺时针方向辐散。
(4)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强弱变化导致雨带推移时间不稳定,若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位置偏北,雨带过早越过上海地区,导致上海出现“短梅”。“短梅”现象会使该流域降水减少,出现旱灾;治理旱灾的措施主要是建设各类水利工程应对干旱灾害的发生,提高科技水平加大对灾害的预报和监测。
20. 气候往往受到大气环流分布和移动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a,图示时间是北半球________(季节)。N地此时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受____________带控制。
(2)读图a,M地盛行风的形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差异的影响。
(3)读图b,每年4、5月份,我国东部雨区位于图中Ⅰ、Ⅱ、Ⅲ三个区域中的____ 区,此时,华北地区常会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____________。
(4)根据锋面两侧气流移动情况,江淮地区的梅雨属于______锋。梅雨结束后,江淮地区将受________控制,出现________天气。
(5)如果锋面雨带停滞不前,在7月以后,图中Ⅰ地区仍未进入雨季,那么我国东部地区旱涝灾害的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_______。
【答案】 (1). 夏季 (2). 高温少雨(炎热干燥) (3). 副热带高气压 (4).海陆热力性质 (5). Ⅲ (6). 春旱(干旱、大风、扬尘、沙尘暴等,任答即可) (7).准静止(锋) (8). 副热带高气压(暖性高压) (9). 伏旱 (10). 南涝北旱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
【详解】(1)读图a,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图示时间是北半球夏季。N地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此时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少雨。
(2)读图a,此时为夏季,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中心,把副热带高压切断,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上,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故M地盛行风的形成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3)从冬季到夏季,降水带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大约四、五月夏季风在我国华南地区登陆(雨季开始);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出现伏旱天气),读图b,每年4、5月份,我国东部雨区位于图中Ⅱ区域中的,此时,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降水少,常会出现春旱、大风、扬尘、沙尘暴等。
(4)根据锋面两侧气流移动情况,江淮地区的梅雨是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属于准静止锋。梅雨结束后,江淮地区将受_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天气。
(5)如果锋面雨带停滞不前,在7月以后,图中Ⅰ地区仍未进入雨季,雨带长时间停留在南方地区,南方降水时间长,降水量大,南方形成洪涝,北方干旱,即我国东部地区南涝北旱。
21. 读“中国季风进退与雨带推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线表示________的分界线,B线表示________的分界线。
(2)将图中A线的分界山脉的名称,填在横线上:①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3)图中C、D、E三线表示我国雨带移动多年平均位置,表示6月份的是________线,表示4、5月份的是________线,表示7、8月份的是________线。
(4)我国季风进退的快慢与________有关,雨带的降雨类型属________雨。
(5)当我国雨带推移到C位置时,长江流域出现________天气。当雨带推移到D位置时,长江流域出现________天气。
(6)我国北方和南方雨季的长短有何差别?
【答案】(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人口稠密地区与人口稀少地区
(2)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D;E;C
(4)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副高的强弱);锋面
(5)伏旱;梅雨
(6)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解析】
【详解】(1)习惯上以A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一线为界,把中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B线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人口稠密地区),西部地区人口少(人口稀少地区)。
(2)A线自东南向西南,依次为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
(3)6月份雨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是D线,华南地区受雨带影响最早,4、5月份是E线, 7、8月份移到北方地区,是C线。
(4)夏季因海洋温度低于陆地,而形成高压,称为副热带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副高影响夏季风进退快慢;我国东部降水因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雨,故我国季风进退的快慢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关。
(5)当我国雨带推移到C位置时,为7、8月份,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少雨,出现伏旱天气。当雨带推移到D位置时,长江流域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天气。
(6)南方受东南季风影响时间早,故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相反,受夏季风影响较小,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2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9月9日华西都市报报道,华西秋雨已从云贵川扩展到了西北地区,今天甘肃、宁夏、陕西也在秋雨的范围内。在气象学上,我们把华西地区在9到11月份出现的,持续时间较长的阴雨天气,成为华西秋雨。一般来说,华西秋雨产生的持续连阴雨的天数越长,对农作物的危害越大,但也有“你有万担粮,我有秋雨墒”的说法。下图示意华西秋雨的分布特征。
(1)简述华西秋雨形成的原因。
(2)分析华西秋雨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
【答案】(1)进入秋季,冷空气不断南下,与副热带高压西侧的西南暖湿气流在华西地区交汇,形成锋面,带来丰富降水,形成了长时间的阴雨天气的华西秋雨。
(2)有利:秋雨多,有利于水库、池塘及冬水田蓄水,预防来年春旱;雨水渗透到较深的土壤中,有利于土壤蓄水保墒,减轻来年春旱。
不利:绵绵细雨,带来低温,不利于农作物后期的成熟和收获;降水较多,光照条件不足,导致已成熟作物出现霉烂、发芽等,以致减产甚至绝收。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的特殊天气现象——华西秋雨为背景,设置两道小题,涉及华西秋雨的成因、华西秋雨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题,华西秋雨形成的原因主要从锋面角度进行分析。图中显示,进入秋季,来自东北和西北的冷空气不断南下,与副热带高压西侧的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在云、贵、川地区和甘肃、宁夏、陕西等西北地区交汇,形成锋面,由于冷暖气团势力均比较弱,使得锋面推移速度较慢,形成了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这就是华西秋雨。
第(2)题,华西秋雨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向进行分析。从有利影响角度来看,华西秋雨带来的降水有利于水库、池塘及冬水田蓄积水源,缓解当地的冬春连旱;华西秋雨能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有利于土壤蓄水保墒,有利于当地秋冬农业生产,还可以减轻来年春旱。从不利影响角度来看,秋天是许多农作物成熟和收获季节,华西秋雨为持续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会影响农作物后期成熟的热量条件,同时给农民收获带来诸多不便;华西秋雨带来的阴雨天气,使得作物后期成熟的光照条件不足,还会导致已成熟作物出现霉烂、发芽等,影响农作物产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