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验』徐振晔益气养精补肾法治晚期肺癌经验(上)
徐振晔教授为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刘嘉湘教授。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整体与局部治疗相结合,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注重调节阴阳平衡。临诊精于辨证思维,善用古方、名方,结合临床经验方药。他提出了益气养精补肾法为主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学术观点和治疗方法,率领团队开展了系列临床与机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益匪浅,现将徐振晔教授治疗晚期肺癌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益气养精、解毒散结法治晚期肺癌
肿瘤的形成是机体邪正斗争相互消长的一个长期过程,其发病大多与久病虚损、邪毒痰瘀凝结成癌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相关。“虚者补之”(《素问·三部九候论》),“损者益之”(《素问·至真要大论》),是益气养精法的立论法则。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肾的阴虚或阳虚,实质上都是肾中精气不足的外在表现形式。中晚期肺癌患者,禀赋薄弱,脏腑失调,虚久不复,“久病及肾”,肾中精气损耗,阴阳失调。况且肺癌发病以中老年人为多。随着化疗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化疗后患者常出现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记忆力下降等精气两亏证,这些重要因素构成益气养精法治疗肺癌的理论和临床基础。因而,徐振晔教授提出:调补肾中精气,“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应成为中晚期肺癌的重要治则。
痰浊凝聚、邪毒内结是肿瘤重要病因病机之一。“痰为气所激而上,气为痰所隔而滞,痰与气搏不能流通”,痰瘤因聚结成块,坚如木石。中医治疗原则为“坚者消之”、“结者散之”。肿瘤的形成,不论是由于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热毒内蕴或正气亏虚,久而久之均能痰积邪毒;邪毒与正气相搏,由于各人具体情况不同,可出现不同证候。但是,不论病情变化怎样错综复杂,邪毒结于体内都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内经》云“治病则必求于本”,对于肺癌这一特殊疾病,“瘤毒”不仅是决定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决定其治法、用药和疗效的根本。故解毒散结当成为治疗中晚期肺癌的另一项重要治则。
因此,徐振晔教授认为肺癌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精气亏虚、邪毒聚积所致的阴阳失调,采用益气养精、解毒散结治法,在临床上用肺岩宁方加减治疗。
肺岩宁方主要由生黄芪、白术、蜂房、干蟾皮、山慈菇、黄精、山萸肉、仙灵脾等组成。生黄芪为补气要药,《名医别录》谓之“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药理研究证明其能提高免疫系统功能,具有抑癌作用。黄精“补诸虚,……填精髓”(《本草纲目》),补肾益精,滋补肺脾肾之阴虚;仙灵脾,“补命门,益精气,坚筋骨”(《本草备要》),补肾壮阳,山萸肉“壮元气,秘精”(《雷公炮炙论》),补精助阳,二药与黄精并用,寓“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义,阴阳并补;蜂房、干蟾皮、山慈菇攻毒消肿,散结抗癌。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精、解毒散结之效,补而不助邪,攻而不伤正,攻补相宜,俾使肿瘤稳定甚或缩小,并抗复发转移。
典型病例
宋某,男,74岁。2003年7月7日初诊。
患者2002年2月因“咳嗽、发热”至宁夏银川医院摄胸片示:右侧胸腔积液。予当地医院行胸穿,抽出淡黄色胸水约300毫升,胸水内找见异型细胞。2002年6月患者至上海中山医院诊治,摄胸片示:右肺门影增大,疑为肺癌,右侧少量胸腔积液。2002年10月中山医院行胸腔穿刺,胸水内找到腺癌细胞。患者于2002年11月至2003年6月间行化疗7次。此次为寻求中医治疗,来我院门诊。
刻诊:面色少华,咳嗽阵作,腰膝酸软,稍疲乏,动则汗出,微恶寒,纳差,二便平,舌质淡暗、苔薄,脉沉细。
西医诊断:支气管肺癌(原发性,中央型,右肺,腺癌)、肺门淋巴结转移、右胸膜转移、右侧胸水。
治则:益气养精,解毒散结。
方药:肺岩宁方加杏仁9克,芦根30克,鱼腥草30克,枇杷叶12克,桃仁9克,葶苈子15克,桂枝9克,鸡内金12克。
复诊:至2003年7月21日,咳嗽缓解。续服上方至今,如遇便溏,加扁豆15克;口干,舌质偏红苔少,加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15克。中药肺岩宁方治疗至今,存活已12年余。
按 本例患者确诊时已发现有胸膜、肺门淋巴结转移,且是腺癌,故机体防御能力差,极易发生远处转移,但经肺岩宁方益气养精,解毒抗癌治疗,病情稳定达10年之久。
徐振晔教授认为,预防复发转移,不可滥用大量抗癌中药,否则更损伤精气,阴阳失衡,易发生复发转移。扶正即可以祛邪,而适度的抗癌又可帮助精气的恢复,调整阴阳平衡。在扶正与抗癌这一矛盾之中,徐振晔教授更强调补益精气,通过提高机体自身的防御能力,达到抗肿瘤复发转移的目的。通过10年之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位生存期,5年、7年生存率处于领先地位。并证实肺岩宁方具有多靶点抗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
益气健脾、养精解毒法治疗晚期肺癌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难经·十四难》),此为益气健脾养精法治疗晚期肺癌直接的理论依据。脾气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放、化疗期间,肺癌患者可伴随生理功能的损伤,其毒副反应的主要病机是精气亏虚,脾胃失调。人体得不到水谷充养致正气不能抗邪,邪气弥漫,邪毒流窜经络,形成远处转移,同时患者后天乏源,气少精亏,体质下降,症状明显,加速病情恶化,即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所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因此,徐振晔教授临诊亦很重视脾胃功能的调理,擅用益气健脾养精、解毒散结法治疗晚期肺癌,研制肺岩宁二号方,治以肺脾为主,伍以补肾解毒。
肺岩宁二号方主要由党参、白术、茯苓、石见穿、石上柏、蛇六谷、黄精、灵芝、桃仁、生黄芪等组成。方中妙在桃仁一味,为活血化瘀之品,《本经》称其主瘀血,治血闭癥瘕。现代药理证实桃仁具有抗肿瘤作用。
典型病例
顾某某,女,58岁。2004年6月20日初诊。
患者1997年11月因左肺腺癌(TBB活检病理证实)、两肺多发转移在上海某医院胸外科行NP方案化疗6个疗程。1998年化疗结束。复查胸部CT示:两肺弥散性小结节灶。此次因乏力纳差严重来寻求中医治疗。
刻诊:咳嗽痰多,伴有气急胸闷,乏力倦怠,纳谷欠馨,胃脘少痞胀,脉弦滑,苔薄白腻,质淡红。
西医诊断:支气管肺癌(原发性,中央型,左肺,腺癌)、两肺转移。
治则:益气健脾,化痰解毒,佐以理气畅中和胃。
方药: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杏仁9克,芦根30克,桃仁9克,枇杷叶12克,石见穿30克,石上柏30克,蛇六谷30克,干蟾皮9克,陈皮9克,木香9克,川连3克,生黄芪30克,黄精30克,灵芝15克,鸡内金12克,炒谷麦芽各15克。
连服一月,症状改善。继服原方加味治疗。至2004年8月,患者基本上两月左右来院诊治。
复诊:2004年8月23日,患者主诉少感乏力,腰膝酸软,纳佳,咳嗽有痰,烘热时作,口干少饮。脉弦小滑,苔少黄腻,质淡红。
辨证:肺脾两虚,癌毒内结,阴火内生。
治则:益气健脾养精,解毒散结,佐以泻火清热。
方药:党参15克,白术9克,茯苓15克,杏仁9克,芦根30克,桃仁9克,枇杷叶9克,石见穿30克,石上柏30克,蛇六谷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精30克,灵芝15克,七叶胆15克,生黄芪30克,知母12克,黄柏9克,川断24克,鸡内金12克。
按 患者初诊来时有明显的乏力、食欲减退,舌红质淡苔薄白腻,脉弦滑。脾乃后天之本,主运化,脾运健旺,气血生化有源,精微四布,湿痰不生。患者因化疗后以及疾病本身的痰毒胶结致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布散,肢体失养,则乏力倦怠;脾失运化,消化吸收迟滞,故纳谷不香。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气亏虚,水湿不运,聚湿成痰,肺失清肃亦可聚湿成痰,致肺气上逆,故咳嗽咯痰。气血不荣则舌质淡,痰湿中阻则苔白腻。四诊合参即可辨证为肺脾气虚,兼肾精亏损,予肺岩宁二号方加减治疗。症状改善,病情平稳。患者目前健康生存达17年之久。
数年之后,患者处于更年期,出现烘热、口干等阴虚火旺的症状,徐振晔教授在原法基础上,酌加知母、黄柏泻火清热。体现了晚期肿瘤的整体治疗观,调节患者阴阳平衡,俾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益气养精、化瘀散结法治疗肺癌脑转移
在各种恶性肿瘤中肺癌患者最易发生脑转移。肺癌脑转移的症状及体征可呈多样化,其中最常见的可表现为酷似“中风”之神经系统症状,另外也可表现为颅内高压症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等,或表现为癫痫发作。我国古代文献中无脑肿瘤或脑转移瘤的明确记载,但已散在地提到一些主要症状。如《灵枢·厥病》指出:“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徐振晔教授在临床上善用补阳还五汤为主加减治疗肺癌脑转移,疗效颇佳。该方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尾、川芎、地龙等组成,功能补气活血化瘀通络,是将补气和活血化瘀结合运用的典范。
典型病例
朱某某,女,42岁。1997年4月23日初诊。
现病史:患者1996年9月4日于上海某专科医院行左肺癌左上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腺癌。术后化疗4次。1997年4月9日复查头颅CT示:右顶叶0.8厘米×0.8厘米转移灶,1997年4月18日行γ刀治疗,术后放疗1疗程。
刻诊:患者右侧头痛、头晕、恶心,左上肢功能明显受限,时有抽搐。畏寒怕冷,夜尿频,大便不实。舌淡暗,苔白,脉细。
西医诊断:支气管肺癌(原发性,左肺上叶,腺癌)、左上肺叶切除术后、脑转移放疗后。
辨证:气虚夹瘀,肾精亏虚。
治则:益气化瘀通络,养精软坚化痰。
处方:生黄芪60克,当归9克,地龙30克,川芎15克,丹参30克,生南星15克,夏枯草15克,生牡蛎30克,补骨脂15克,仙灵脾15克,菟丝子30克,桂枝9克,薏苡仁30克,陈皮9克,姜半夏9克,白蒺藜30克,鸡内金12克,白扁豆20克,羚羊角粉0.6克(分2次冲服),7剂。
复诊:1周后左侧肢体功能略为好转,抽搐发作减少。于上方加入炙蜈蚣2条,鸡血藤30克,丹参用量加大至60克,继服1月后,左上肢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头晕头痛偶作,未见抽搐发作。遂继服上药化裁,增加解毒消肿抗癌中药。
处方:生黄芪60克,当归9克,地龙24克,天葵子30克,天南星30克,七叶一枝花15克,石见穿30克,蜂房9克,干蟾皮9克,炙蜈蚣5克,仙灵脾15克,补骨脂15克,熟地黄15克,山萸肉9克,黄精30克,炙山鳖甲各9克,14剂。
1998年8月复查头颅CT示:肺癌脑转移,右顶叶转移灶γ刀治疗后。病灶及其周围水肿与前相仿,未见新病灶。现患者仍在门诊运用中医药治疗,诸恙皆除,脸色红润,工作家务一如常人。2005年自行停中药1年余,又出现脑部复发转移,复行γ刀治疗,2007年再次出现脑部新发转移灶,拒绝手术及伽刀治疗,继续口服中药带瘤生存至今,病情稳定,生活如常,出境旅游。
2015年1月8日复诊:行走自如。自诉稍有头晕眼花,头痛好转,胃纳可,二便调,夜寐安。脉细弦,苔少,质淡红。治拟益气养精,化瘀通络,软坚散结,扶正祛邪并举。
处方: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石见穿30克,石上柏30克,蛇六谷30克,天葵子30克,干蟾皮9克,夏枯草15克,生牡蛎30克,丹参30克,景天三七15克,地龙12克,当归12克,女贞子15克,山萸肉30克,生熟地各30克,生黄芪50克,车前子30克,鸡内金12克,陈皮9克。14剂。
按 方中重用黄芪取其大补肺气,使气旺以推动血液运行,化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通过补气以鼓舞血液运行,从而达到祛瘀通络之目的,是治本,为主药;炙蜈蚣能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虫类搜剔,性善走窜,擅能通经络,止疼痛。徐振晔教授临床上常用蜈蚣一味,替代川芎、桃仁、赤芍、红花等活血化瘀药。在补气的基础上活血化瘀以通经络,是为治标。合而成方,标本兼顾,有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诸症自可渐愈之效。中医历来认为肾主藏精,精生髓,精髓居于骨中,上充于脑,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所以有“脑为髓海”,“诸髓者皆属于脑”,“肾主骨生髓通于脑”之说,说明脑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在补气的同时十分注重运用补肾的方法,即滋补肾阴或温补肾阳。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533-753878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