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你的一句话,有可能毁掉好多人……|087

作者:邹玉杰律师

九章刑辩创始人,金亚太优秀刑事律师,亚太刑事司法研究所副所长。


01

最近在学习刘润老师的《商业洞察》,在里面,刘润公开了自己的写作心得,其中有一段这样的小故事,正是这件小事,启动了他写作的发动机。

事情经过是这个样子:

读小学时,我和绝大多数同学一样,很不喜欢写作文。数学多好玩啊。作文,呵呵。

有一次,我在小学生报上碰巧读到一篇作文,叫《我的十岁生日》,于是心血来潮也写了一篇。写都写了,别浪费,我把这篇文章,交给了语文老师。

然后,我的语文老师做了一件让我至今难忘的事:在课上朗读了这篇文章,并表扬了我。

天啊!你知道我当时的感受吗?像吃了5个鸡腿、10个冰淇淋。我居然找到了一点写作的乐趣。

人一辈子的重大抉择也就那么几个,并不是每一个决定都完全出于自发,有时别人的一个鼓励,一个简单的小动作,可能就起到了助推作用,而这种助推作用的影响力是跨时空的,很有可能就是一辈子。

而这种助推作用,有时也是决定性的。

02

尽管别人的鼓励很重要,但是,最关键的还是源自于内心深处的自我推动的力量。

当然,有人也认为无知者无畏,确实是这样,有的时候,不知道反而无所畏惧,了解的少,不见得就必然是坏事。

比如007的谭杰,他曾经分享过自己的这样一段经历:

高一第一篇作文,老师没有给我打分,也没有任何修改,只给我四个字:俗不可耐。老师点评大家作文时,列出几个优秀的,说了几个有问题的,全然不提我的作文。下课后,经过我身边,看我盯着他,停下来轻声对我说:“以后你作文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吧。”

天啊,我的作文竟然好到老师不用修改的地步,生怕当着全班说出来我骄傲,还给了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特权。于是,我爱上了语文课。

俗不可耐,我当时理解为“好到凡人无可耐何的地步”。

可见,无知或者误会,有时也不见得全是坏事。

关键在于,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

03

三年前,刚转入现在律所时,听同事们说,所里规定,每个律师每个月要写两篇文章,不过,体裁没有规定。

看着有点懵逼的我,这哥们又补充一句,“少写一篇,罚款一千。”

看来经济刚刚独立的我,又要面临破产的威胁了。

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

既然必须要写,不写就要罚钱,那就写呗,又没有要求必须写成网红的水平。

还好,从小喜欢阅读的我,没有其他的时候,唯一的嗜好,就是买书,也就是说曾经输入了不少东西,只是没有输出的方式方法或手段。

尽管很久没有写作文了,但毕竟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曾经写过作文,再加上之前曾学习过法律大数据课程。

于是乎,利用工作之余加班加点,终于整理出了一份刑事案件的大数据报告,尽管还比较粗糙,但是总算完成了第一个作品。

文章在单位网站和公众号上发布之后,本来不抱任何期待的我,竟然收到不少朋友的鼓励和赞扬,甚至还有感谢——这份大数据报告帮他即将开庭的案件,找到了新的辩护思路。

看来自己并不是百无一用的书生。

还是对别人,对社会,有一定用处的。

之后,就一发而不可收拾,至今已写了200多篇文章,被多个平台转载转发。

三年前,绝对想不到,自己能坚持到现在,能写出这么多的字。而恰恰是同事们的鞭策,以及朋友们的鼓励,让我走到了今天,让我没有被罚一分钱。

不仅如此,写作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具体锻炼方法,抽时间专门说道说道……

04

有人可能会问:不好好办案件,整天写什么文章?搞什么大数据分析?这些事情能对办案件有作用,能让你多挣钱吗?

我的答案:

写文章,会让我驾驭文字的能力更强,当然会使我的法律文书的质量更高。

大数据分析,可以让我更好的找到案件的辩护重点,当然,就更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至于能不能让我多挣钱,目前应该不是我需要考虑的事情,因为古语有云——但求耕耘,莫问收获。

因为收获也许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