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业的老板们,你们知道推荐里的猫腻吗?

某企业试产情况比较差,老板有点急了,拐弯儿有人向我打听技术员的水平如何?老实说,中国的菌业人员千千万万,我能够认识几个?所以,肯定是一问三不知了。
我奇怪的反问,你们自己请人,莫非不了解就敢请?那人笑笑说,我也不是老板,听说是给他搞建设的老板推荐的。我一听,说你们完了,这是最基本的套路,连这个都没搞清楚就敢入行,离出大事不远了。
我服务过的地方,都知道我很少推荐人,更不太推荐设备和建筑商,除非老板十分信任我,相信我不会为了回扣去瞎弄。但我不干不代表别人不干,设备和建设厂商给回扣是公开的秘密。有人不过是因为提供信息拿点小钱,这种的应该说没啥问题,毕竟算是劳动所得,不是靠他养家糊口。但确确实实有些所谓的技术员,几乎就是靠这个活着,至少是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不得不说,这种带货技术员在特殊角度看还是很受欢迎的,特别是设备设施商人,都相当程度上有和一批这样的“技术员”保持长期友好合作。
外行最悲剧的事情,是糊里糊涂就开头了。如果开头时候运气好结交了正常的人,那么,后面就大体上会在逐步的走向成熟过程里,认识更多有真功夫且干实事说实话的人。如果一开头接触的就是个扯淡货,必然之后也是一连串的扯淡人来“服务”,而后,一连串的问题出来。这样的企业,一旦长期积重难返,老板的心态就要出问题,即使遇到好的人,或者比较好的人,都很难扭过头来正常做了。
比较极端的例子是河北涿州的肖俊培老板,在一连串的遇人不淑后,他干脆另起炉灶,自己开始搞设备,弄一套无需人的条件。这当然是一个比较积极的例子,但这无法效仿,因为这很烧钱,肖老板不缺钱,但真不缺钱的老板不多。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企业,一直生活在坑里无法自拔。
然后,我们看看另一个例子,那就是某著名珍稀菇企业里的奇葩。不说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背后的为什么,反正老板找了一个能力不好还特别排外的技术总监。一开始这个技术总监就接触了某建筑商,但在过程里,老板又把业务给了别人,那个建筑商开始公关总监。所以总监回头一力推荐了该建筑商。当然这个建筑商水平实在不咋地,后来老板那边又另外找人干后续了。这个老板的公司搞五六年了,居然没有正常盈利,但因为他业已形成的朋友圈已经很熟悉的可以玩他了,所以,我感觉这个公司拿着金饭碗讨饭的日子还没有尽头。
绝大多数的食用菌企业的遇人不淑,都是从推荐人开始的。要么是“技术员”推荐建筑商,推荐设备供应商,要么是反着来,总之都是彼此有关联的动作。这种推荐的基础,是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
商人推荐技术员,如果是那种所谓的“实践派”,基本上就是为了让你尽快下决心投入建设,同时,这个“技术员”也必定投桃报李,在老板自己不能判断设备设施好坏的时候,说好话,确保回款顺利。商人在盈利里面随便抖一点出来,“技术员”都可以吃半年了。如果商人推荐的人不是给你直接干活的,那还有点靠谱,但正常一点说,商人们不可能掌握多少高手关系,因为高手本身就很稀缺,甚至是极端稀缺。
如果是“技术员”推荐客商,毫无疑问,这个都是根据回扣的比例来选择,所以,往往被推荐的一定是质量不高的。因为低质量产品成本低,市场行情平均水平下,可以给更多回扣。牛逼的设备供应商,基本上只有人情茶水费,而且很少直接给钱。如果信息提供者要回扣,人家一定加在价格里。老实说,很多时候有老板请我推荐,都是替老板压商家的价,这个自然别想什么回扣。当然人情是有的,所以俺可以随随便便到处蹭饭。
公款采购就更加离谱了,所以我们看到一款同规格的发酵罐组合,在国鑫售价不到一百万的,另一个厂家的产品在贵州被卖到500万,里面包含了几重的推荐呢。
羊毛出在羊身上。所有这些非必须成本,都是基于老板要“快”的前提出现,如果慢点来,可能也会增加另外方面的成本,但不同的是,老板如果以“反正都是花这么多钱”的观点看问题,结果必然是相同的价钱得到相同数量的东西,质量肯定不一样。
无论是产品或者技术供应者,质量差的后果,就不必说了。
而且一定会恶性循环。
最重要的可信的推荐,是搞技术的推荐搞技术的,这看起来有点分一杯羹的事情,其实是最靠谱的,因为这是替别人的信誉背书。推荐好了自己也长脸,推荐错了自己跟着没脸,所以这种推荐极少,因为推荐后,其结果如稍有不理想,就不会有第二次了。
老板们,你们聪明的紧,但忽悠者更专业,你的聪明不够用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