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对联修辞解读
赵奎生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红楼梦》不仅以其小说主体文字的精湛而脍炙人口,而且书中的诗、词、曲、歌、谣、諺、赞、诔、偈语、辞赋、联额、书启、灯谜、酒令、骈文等等,使小说的艺术形式丰富多采。本文仅据120回庚辰本的对联修辞粗浅一议。
第一回“太虚幻境”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太虚幻境”是作者虚拟的仙境。此联旨在提醒世人辨明真假有无,《红楼梦》中“曰太虚幻境者,诡其辞也”(郭则潭《清词玉屑》卷三)。书中,用人名地名谐音寓意,如贾雨村、甄士隐,即是用“假语村言”将“真事隐去”之意。“太虚幻境”这副对联正是这一意图,揭示小说以隐晦的笔法,造成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艺术氛围。此联综合运用了警策、重言、落帘、换位修辞手法。
联语的内容看似平淡,内涵却深刻。“真”与“假”、“有”与“无”之间看似矛盾,实含哲理,是运用了警策修辞手法。警策,又称精警或警句,是用简炼而出奇的语言,表达确切而又含义深刻的修辞手法。联语运用警策修辞手法提醒世人明白“真”与“假”、“有”与“无”的辨证统一关系,借此点出“甄”的遭遇就是“贾”的一生道路的缩影。
联中,“真”、“假”、“有”、“无”又构成重言修辞手法。重言是在上下联同位处多次使用某个字或某些词语,使之重复在联中出现以取得某种修辞效果的修辞手法。“真”、“假”、“有”、“无”在本联中两次出现,以重言修辞加强了语气,突出了题旨。
上下联又各自构成落帘修辞手法。落帘是在本联中以同一词语开头,又以同一词语或其谐音词结尾,如帘子落下,故称。上下联分别以同形同音的词“假”、“无”开头,又以同形同音的“假”、“无”结尾,是同音落帘。落帘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突出了联语的主旨,并显示联语的形式美和音韵美。
“真”、“假”、“有”、“无”还分别在本联中构成换位修辞手法。换位是为了适应某种需要将句中的词语对换位置。“假作真时”,“假”在前“真”在后。“真亦假”,则是“真”在前“假”在后,“假”、“真”在本联中前后换位。“无为有处”“无”在前“有”在后。“有还无”则是“有”在前“无”在后,“有”、“无”在本联中前后亦换位。换位修辞强化了语意。
《红楼梦》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亦见此联。这副对联在小说中两次出现,表明作者要借此着重强调所暗示的主旨。
有人认为这副“太虚幻境”联,是曹雪芹对“真”、“假”、“有”、“无”故弄玄虚的笔墨,通过这种手法,弥漫一层悲观失望的虚无主义色彩,为悲观厌世的哲学提供解释,这也是曹雪芹不能彻底摆脱封建时代的封建阶级的消极影响的表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