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隐形器官”——肠道菌群
身兼数职的肠道.
众所周知,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肩负消化、吸收、代谢、排泄的重任。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肠道壁神经节细胞超过1亿个,肠周还拥有完善的神经网络,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
肠道还是重要的免疫屏障,也是管控情绪的内分泌器官。肠黏膜表面集中了50%的免疫细胞和70%的分泌性免疫球蛋白IgA,是肠道固有免疫的中坚力量。同时,许多重要的神经递质也可在肠道发现它们的踪迹,如5-羟色胺、多巴胺等就与人体焦虑、忧郁的情绪关系密切。
Just so so? 别急,这还不是这位“劳模”同志的全部工作,看似平淡无奇的肠道内部别有洞天,还有更为隐秘而伟大的“隐形器官”—肠道菌群。
看似“藏污纳垢”弯弯曲曲的肠道,竟然还有这么强大的功能,彻底颠覆了我的三观……
肠道菌群是什么?
这里有三个关键词,肠道、菌、群。
科学家给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定义——生存在人体肠道里的大量细菌构成的群体,就叫做肠道菌群,它们与病毒、真菌、原虫、噬菌体等微生物构成了微生态系统。这些家伙并非与生俱来,胎儿在子宫里处于无菌状态,但出生后,伴随第一次呼吸、第一口乳液、第一勺辅食,肠道菌群也随之进入肠道并安营扎寨,繁衍生息,最终形成稳定的菌群构成。肠道菌群数量极其庞大,一个成年人的细胞数量大约是数十万亿的量级,也就是1后面13个零;除此之外,肠道细菌携带的基因也是个天文数字,基因总数是人类的100多倍。
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分类
肠道菌群构成复杂,细菌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种是共生菌群,主要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梭菌。
第二种是条件致病菌群,主要有肠球菌、肠杆菌、克雷伯菌等。它们数量不多,但属于肠道里的不稳定因素,是典型的“墙头草”。
第三种是致病菌群,比如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等。它们是 “侵略者”,本不属于肠道,一旦误食进入肠道,就会兴风作浪,导致腹泻。
肠道菌群的“先进事迹”
帮助消化:
肠道菌群中的共生菌群可谓“先进工作者”,擅长分解膳食纤维和多糖,并把葡萄糖、维生素、脂肪酸等交给肠道细胞吸收。
家国卫士:
肠道是共生菌群的美好家园,但致病菌也盯上了这片热土,一旦有机会便会入侵。面对来犯之敌,共生菌充分发挥“人海战术”,配合人体免疫系统,集体绞杀致病菌,从而赢得家园保卫战的胜利。
调节全身机能:
肠道菌群不仅分泌大量短链脂肪酸、类胡萝卜素滋养肠壁细胞、促进肠粘膜修复,而且与全身生理状态密切相关,它们是肠道与各器官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肠肥脑满”、“菩萨心肠”、“肝肠寸断”这些成语就形象地体现了这种关系。哈佛医学院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能够塑造宿主生理学。肠道菌群通过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调节肝脏代谢、神经中枢、心血管、内分泌等系统的生理功能。如果肠道菌群失调则会导致上述系统的功能紊乱,甚至发生器质性病变,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如何维持健康的肠道菌群?
1.平衡膳食:保护肠道菌群首要的是保持膳食平衡。共生菌偏爱蔬菜、杂粮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长期大鱼大肉、高脂高胆固醇不利于菌群健康稳定。
2.饮食、作息规律:肠道菌群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物钟和食谱。年轻人经常熬夜、暴饮暴食会引发菌群失调。
3.适量食用益生菌:酸奶、豆制品类食物或益生菌保健品可帮助重构健康的肠道菌群,可适量食用。
4.慎用抗生素:慎用!慎用!慎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特别是广谱抗生素会将共生菌和致病菌同时杀灭。所以,服用抗生素一定要谨遵医嘱,尤其不要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