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神话--扶桑
扶桑
1、古代神话中海外的树木名,也作“榑桑”。无论传说如何,扶桑,实际上就是指桑树,作为养蚕,缫丝,织造等技术,就是丝绸是从扶桑得出来。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山海经·海外东经》。
《说文》云: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扶桑》:“扶桑产南方,乃木槿别种。其枝柯柔弱,叶深绿,微涩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者尤贵,呼为朱槿。
扶桑——东方神话中的树木名、日出的地方
《山海经》里最早提到这种树。扶桑,亦作“榑桑”,亦称“扶木”,神话传说中神木名,生于东方,为十日之居所。如图:扶桑树上栖息了九只鳥,一只鳥出去巡行值班,因此,古代先民的思维,应该有十个太阳,晚上栖息在扶桑树上。鳥,指太阳。
《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曰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曰居下枝,一曰居上枝。”
日,九日为旭,一日为旦。日,本义指阳性,指显性,表述之意,鳥,也是指阳性,显性。
《楚辞·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王逸 注:“日出,下浴于汤谷 ,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四方。”
编号:3839 叒部 叒,日初出東方湯谷,所登榑桑,叒木也。象形。凡叒之屬皆从叒。
叒:三又,甲骨文为芔(三屮),屮:树叶、树枝,主要是蚕所食用的树叶。屮与巾互为倒置,巾,指蚕丝织造而成的丝绸。屮,制成书写载体为秖,巾,蚕丝织成的书写载体为纸。巾和屮平放为肀,平方三层(多层)为聿。書、肇、律、津等字皆与丝绸的巾和屮有关,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编号:3840 叒部 桑,蠶所食葉木。从叒、木。
桑:甲骨文中见图。桑:叒(芔)木。古代具有扶桑、沧桑等词语。也就是倉颉創字与“桑”具有重大的关系。扶桑是栖息九个太阳的地方,一个太阳出来值班,九个太阳栖息在扶桑树上。三星堆的九只鸟栖息在青铜树上,这就是扶桑树。
扶桑与太阳:
扶桑树,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一日为旦,二日为亘,九日为旮旯旭,十日为早。与羲和生十日相合。“一日方至,一日方出”是太阳从东方(汤谷,扶桑)升起,到西方(禺谷,若木)落下,夜在归墟沐浴。“皆载于乌”与“禺谷”源于《山海经》。《淮南子》说“日中有鵔鸟”,即三足鸟。
《大荒北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夸父是太阳崇拜最登峰造极的象征。《山海经》真实地记录了这位炎帝的业绩。禺谷之名得自“禺”——夸父图腾,当然不一定是从帝榆罔开始,很可能在他之前很久就有了。《淮南子》:“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因为若木是日落之地,十日全在下。
扶桑树与三足乌、天鸡的神话
传说在东方的大海上,扶桑树是由两棵相互扶持的大桑树组成。太阳女神羲和为她的儿子金乌(三足乌,太阳之灵)从此处驾车升起。
三足乌:
1、亦称“踆乌”、“阳乌”。神话传说中神鸟名。居于日中,有三足。
《玄中记》:“蓬莱之东,岱舆之山,上有扶桑之树,树高万丈。树颠有天鸡,为巢于上。每夜至子时则天鸡鸣,而日中阳鸟应之;阳鸟鸣则天下之鸡皆鸣。”
2、神话传说中驾驭日车的神鸟名。为日中“三足乌”之演化。
《洞冥记》卷四:“(汉武帝)曰:'朕所好甚者不老,其可得乎?’朔曰:'东北有地日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帝曰:'何以知之?’朔曰:'三足乌数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驭,以手掩鸟目,不听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鸟兽食此草则美闷不能动矣。’”
传说中的神鸡——天鸡,又名玉鸡,居扶桑树上:
1、 传说中的神鸡,率天下之鸡报晓,汉代陶器已有其像。居东南桃都山大桃树上,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鸡皆随之鸣。”
《神异经·东荒经》:“盖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矣。”
2、传说中的神鸡,又传为祥瑞之鸡,王者至孝则至。其说始见于南北朝时期。《宋书·符瑞志上》:“(汉高帝)母名含始,始为昭灵后。昭灵后游于洛池,有玉鸡衔赤珠,刻曰玉英,吞此者王。昭灵后取而吞之。又寝于大泽,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上皇视之,见蛟龙在其上,遂有身而生季,是为高帝。”
“扶桑”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之于屈原诗句“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淮南子》中“十日”--早,居于扶桑的说法,恰与此不谋而合。《说文解字》亦云:“扶桑神木,日所出。”扶桑既是日出其间的东方神木,就是中國的桑树。那么它在何处呢?持此说的人认为,所谓的扶桑国,事实上就是指崇尚丝绸的中國。
2、扶桑树为传说中摇钱树
人民币¥,与夫字互为倒置。巾与屮互为倒置,币与?互为倒置,扶桑,其实与丝绸有关,与帋币有关,扶桑概念起源倉颉創立漢字黄帝时代。
桑,是中國文明的源泉,与丝绸有关。
提到了建木,就不得不说说三大神木,分别是扶木,建木和若木。扶木即扶桑木,扶桑树没有分枝,扶桑木位于东方的汤谷(旸谷),在黑齿国的北边,是金乌栖息的地方,一只呆在树上,九只呆在树下。扶桑木很高,上通天界,下抵黄泉。
桑,是蚕的食物,是丝绸的之源。丝绸,倉颉创字之初称为巾,如帝、帋(纸)、币(幣)、市、常、带、帮、布、希、帑、帅(帥)、师(師)等字构字元素,均指丝绸文化在黄帝时期起到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