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两座享誉古今的文化名山,由一人开启

巍巍荆山,从房县,沿保康、南漳,向东偏南直奔襄阳,在古襄阳城南岘山,折向东南。

大洪山,南起钟祥、京山,向北至随州,在随州折向西北,沿枣阳、襄州、宜城,在东津的鹿门山走到了尽头。

有趣的是,荆山的岘山、大洪山的鹿门山,这两座历史文化名山在古襄阳城南,隔汉江相望;趟过一水,就可以从一个山脉,到达另一个山脉;从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到达另一座历史文化名山。

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经常过汉江,往返岘山与鹿门山间;两座历史文化名山,孕育了一个世界级的文化名人。

更值得大书特书的是,这两座名山的开启者是一个人:习郁。

习郁画像

鹿门山

鹿门山原叫苏岭山,汉光武帝刘秀和侍中同梦苏岭山神后,习郁在此修鹿门祠,山名随祠名而改,叫鹿门山。

刘秀为啥要跑到这深山老林呢?这跟攻打黎丘城、征讨楚黎王秦丰有关。

刘秀自从在舂陵(枣阳)起兵反王莽后,南征北战,征服群雄,登上金銮宝殿,成为东汉开国皇帝。开国初,天下还不太平,离刘秀家乡舂陵不远的黎丘,还是楚黎王秦丰的天下。家乡不稳,龙庭不安。刘秀派重兵攻打黎丘。

秦丰既然敢称王,就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刘秀派兵从建武三年(公元27年)打到建武五年,不分胜负,双方死伤人员不计其数。

当刘秀得知黎丘城中粮食将尽,兵力不足时,便带领侍中习郁等,巡幸苏岭山,犒赏攻打秦丰的大将岑彭等将士。

一天晚上,刘秀所带人马,到了苏岭山,就此安营扎寨。第二天一早,习郁向刘秀禀报:“报告陛下,臣昨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两只梅花鹿,飞奔到皇上面前,前来护驾。”刘秀很惊奇地说:“朕昨晚也梦见了两只梅花鹿,前来朝拜。”有神鹿护驾,刘秀以为有神相助,很高兴,当即赏赐习郁。习郁是个有本事的人,在皇上身边鞍前马后服侍多年,为东汉的建立出过不少力。刘秀慰劳将士回京城时,封习郁为襄阳侯,统领襄阳一带。

习郁到任后,为回报皇上的恩德,感激神鹿的显灵,就在苏岭山上建“山神祠”,祭祀神灵,供百姓礼拜,并刻了两个石鹿,放在祠门神道左右。

当地百姓因祠门神道有两鹿,就称山神祠为鹿门祠。时间一长,便把苏岭山也称作鹿门山了。

鹿门山牌坊

晋时,鹿门山上建起了寺庙,鹿门寺遂远近有名。唐时,孟浩然、皮日休先后隐居鹿门山,加之之前在此隐居的庞德公,“鹿门三高士”更使鹿门山扬名天下。

鹿门山于是成为历史厚重的文化名山。

鹿门寺(门)

岘山

刘秀命习郁为襄阳侯,习郁到襄阳后,励精图治,使襄阳地方人民安居乐业,政通人和。

习郁在襄阳城南约5公里的岘山(凤凰山)南麓,修建私家住宅。他依照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养鱼的方法,在白马山下筑长六十步、宽四十步的土堤,引白马泉水建池养鱼。

习家池背倚白马山,三面环山。南望汉水,风帆隐现。远眺鹿门,山色苍然。园内楼馆台榭,参差栉比;绿枝佛岸,粉荷映水;苍松古柏,鸟语花香;流水涓涓,水光潋滟;风景优美,如临仙境。旧有凤泉馆、芙蓉台,亭北有习郁墓。明嘉靖时建习凿齿、杜甫两公祠。

习家池(六角亭)

西晋永嘉年间,镇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常在此宴饮,喝得酩酊大醉,称“高阳酒徒”,因此习家池又称高阳池。

东晋时,习郁后裔习凿齿在此临池读书,登亭著史,留下《汉晋春秋》这一千古名作,成为名播后世的史学家,而使习家池益负盛名。

习家池是中国很少的一处从东汉开始修建、使用和保存至今的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建筑的典范、鼻祖。

岘山于是成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

习家池(门)

【链接】习郁,字文通,湖北襄阳人。生卒年不详,为光武帝刘秀同时代人,官至侍中(皇帝身边的随从官)。建武五年(公元29年),汉光武帝刘秀驾幸黎丘(今鹿门山一带),习郁随从,君臣两人同梦苏岭神鹿,受封襄阳侯。后在鹿门山建山神祠,在岘山建习家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