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的年味 地道的节俗
童谣: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觉饱,初四尪落地,初五假开,初六拍囡仔尻川,初七忙,初八忙,初九敬天公,初十人抬尪公,十一吃福,十二人拍酷,十三人点灯,十四结灯棚,十五元宵瞑。
您刚刚听到的童谣就是闽南人的春节。闽南的春节有好听的说法,叫“新正”(xīn zhēng),正月里亲戚朋友见面了要互道“新正如意”。
除夕夜的围炉把天南地北的家人聚在一块,说长话短。除夕当天闽南不少地方的主妇会特意盛出一碗米饭,插上一朵“饭春花”,供在灶台上。闽南方言里“剩”与“春”的发音相近,寓意五谷丰登,岁有余粮。这个习俗在现在的泉州、台湾等地依然十分常见。
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要起早,打开大门,点上一串“开门红”,此为“开正”。现在市区城区不能燃放烟花爆竹,但正月初一起早开大门迎喜庆的习俗还是保留着。新年的第一餐吃长寿面、长寿菜,寓意福泽绵长,阖家辛福。也有吃“菜头”,寓意“好彩头”。龟是长寿福泽的象征,形似乌龟的“龟馃”是闽南过节的重要角色,春节更是少不了。家家户户包龟馃的热闹景象便是节日的前奏。
古时候,漳州人过年有“游公爷街”习俗。公爷指的是黄梧,他原是郑成功的部下,管理海澄,后归顺清廷,朝廷为表彰他,便在城里赐他一个府第,府第上的路便被称为“公爷街”。
公爷街在今天芗城区的南昌路。中共漳州市委党校历史学教授何池对公爷街的印象深刻,他说:“小孩子会去那边买玩具,大人会去那边看芗剧。还有看打枪卖膏药、杂耍那些。还有吃一些地方小点。那个地方是最热闹的,相当于北方的庙会。”
解放后,公爷街的春节活动被政府组织的游春场取代。游春场在今天延安北路,漳州市人民医院附近,它也给市民带来很多欢乐。
闽南的傩戏也是春节活动的重头。漳州芗城区浦南镇每年春节都会来一场傩戏。在闽南,傩戏也被称为“弄大尪”、“大头尪”,台湾的“电音三太子”便是傩戏的一种现代表达形式。人们以此来表达辟邪消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不仅主妇们在家里祭拜玉帝,在漳州市区的玉尊宫里场面也是十分壮观,上百头的猪羊的大祭礼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祭拜玉帝的仪式也有讲究。祭祀用的鸡要全鸡完整,鸡的心脏要叼在嘴巴上。发糕、甜糕、龟馃等等更是一样都不能少。
正月十五元宵节,少不了闹花灯。现在的花灯造型精致,栩栩如生,吸引人们驻足拍照。漳州城区人以及沿海人有吃海蛎面线糊习俗。吃海蛎面线糊,意味着好人来相交。何池教授说吃牡蛎煮面线糊,便有好人来相交。吃了牡蛎面线糊意味年也就过了,开工了,努力了便有贵人来帮你。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上一年的休整,也是新一年的开始。希望2020庚子年,你能拥有“鼠”于你的那份甜蜜和幸福,开启新一年的征程。
文 | 沈毅玲 林心凌
视频 | 郭斌 林心凌
图文排版 | 徐世庆
审核 | 林志宏
关注闽南文化研究会
共同复兴闽南文化
历史 | 文化 | 生活
—闽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