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的《中国文学之美》系列
断断续续,终于读完了蒋勋讲中国文学之美系列,看得好过瘾,从诗经、唐诗,宋词,一直到民国文学,由李白转粉杜甫,曹操的才华终于被看见,被曹植的洛神赋迷倒,陶渊明也不再是一个符号,总之,就是感觉自己从前了解的那些人,首先是不完整,其次是都在圣坛里,因为被符号化反而不易亲近.
最初接触蒋老师,是因为要去吴哥窟,看了他的吴哥之美,后来便开始听他的红楼梦,当时被他讲的有一种颜色叫“雨过天青色”震撼了许久,听得有点痴迷,蒋老师声音美,语言美,还有美术功底本身的一种审美,实在是极大的享受.
总之,非常值得一读.
摘录一部分:
他说文学是一种包容。
你不一定要当小说家,但可以试试看在日常生活里有一种写小说是心情。就选你最讨厌,最和他过不去,最不想看到的那个人,用写小说的心情去看待他,观察他讲话,观察他的动作,然后客观记录下来,慢慢滴你或许会喜欢他。
文学让人接近。
他说美是一种生命的极致完成,对美的欣赏里都有不忍的成分在。
怎样的不忍,我们看见天真的孩子会觉得美,因为知道他终究要经历世事磨炼,保有赤子之心很难。我们看见自己满脸皱纹的父母也会觉得美,是因为这是一个生命丰富多彩的阅历呈献,是时光和情感积累的一种美,而且在走向衰老,以及最终别离,又是美得不忍。
其实我突然想到:也许我们的孩子将来不一定要读大学,或者说不一定要读最好的大学,只需要有一颗好学的心,足矣。
我曾经想过很多次,觉得自己想当作家的话,一定要去接受学院派的熏陶,也就是去学校再读个书啥的,现在终于放下这个执念,真的,现在的好书好音频满天飞,不用出门,自己就可以给自己选择科目,想想太幸福了。
曾国藩在家书里写过这样一段话:(简称读书人“三有”)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魁天,皆无识者也。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