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体系中有神、仙、妖、怪、魔、鬼,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吗?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神话故事,而在《山海经》中,便已经讲到了诸多神仙、妖怪,然而在我国的神话体系中,神、仙、妖、怪、魔、鬼六物是有区别的,所说的“六界”便是神界、仙界、人界、妖界、魔界、冥界。

《山海经》中讲到了司雷之神、钟山之神、创世神等,虽然人们常说居于天界的为“神仙”,但神的出现要比仙早,是源于上古时期人类对自然、图腾、万物的崇拜,从某方面来讲,神的诞生是人心中的信仰,而信仰是纯粹且神圣的,因此神崇高、圣洁,所以人类仰面向上、顶礼膜拜。

“仙”则源于我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不过道家观念是起源于《山海经》、《西山经》﹑《海内西经》等,比如西王母本是掌管罚恶、预警灾厉的长生女神,后成了女仙之首,主宰阴气、修仙的女神,道家称西王母是盘古之女,而三界内外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是西王母的属下。

神是自然诞生的,而人可修道成仙,并且在我国神话体系中,神与魔本是处于一种混沌状态,盘古大神诞生后得开天斧,劈开了神与魔之间的混沌,然后燧人氏、华胥氏以及他们的儿女到了这个世界繁衍生息,但他们的后代不再具有神力,却有了七情六欲、社会制度与道德,意味着他们不再是神,也不是魔,成了人。

“阴阳”则是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万物有阳便有阴,日为阳,月为阴;雷电为阳,雨雪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神处于混沌的阳面,魔则处于混沌的阴面,起先,魔也没有很多复杂的意思,分两派,即:一派尚武,崇尚无拘无束、为所欲为;一派则是主张无欲无求、生死与共等,不过随着神魔小说的诞生,文学创作者又刻画了魔物诸多的形象。

此外随着汉朝皇帝汉明帝将佛教引入,魔属于邪祟,心魔则是人心中的邪念。

妖的诞生其实也是源于上古人类对大自然力量的感慨,将他们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于妖,因此妖的种类是丰富的,有树妖、蛇妖等,山神便掌管一方森林土地,庇佑一方人类,另外还有社神,即土地公,这是源于人类对于土地的崇拜,认为土地可孕育万物。

而道家、佛派亦吸收了妖、怪、魔、鬼等观念,于是就有降妖除魔、避凶驱邪的说法,也有了妖修道的情况。

在《说文解字》中,“怪”的解释为“异也”,《山海经》中则讲到了许多异兽,如蠃鱼、讙、颙、鸾鸟、鵸鵌等,而能够蛊惑人心的九尾狐最早属“怪”,是神异动物,并且象征祥瑞,尽管九尾狐的声音如婴儿一般动听,会吃人,但人吃了九尾狐的肉,则可以不逢妖邪之气。

但到了北宋时期,九尾狐就被妖化了,并且将商纣王的宠妃妲己与媚惑皇帝、奸猾的九尾狐划上了等号,古典小说《封神演义》则是诞生于明代,其中就吸收了“九尾狐附体妲己”的说法。

最后,六界中的冥界就是鬼界,即人死后的归处,“鬼,即归也”,《礼记·祭义》中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同样,在最初,鬼也没有那么多形象,《九歌·国殇》里有话是:“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意思是说人虽然死亡神灵终究不泯,但魂魄不愧鬼中雄英!

当然世间无鬼,不过人心中会有鬼,道教中则认为人生前应当修性守道,否则会迷沦有欲,而人死后达鬼门关,走奈何桥,再评其生前功过是非,“五道轮回”则是道教承袭了佛教的说法,于是鬼界是重点,也是新的起点,是轮回之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