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又到插秧季

写在夏季

2021-5-26

我们都是大地的孩子

这一点任是谁都不能忘记

原色

文/香袭书卷

在一座小院的篱笆墙边,坐下,看时光的倒影。脚下的皮鞋糊着厚厚的泥巴,把带着红色蝴蝶结的鞋面,化妆成了泥土的颜色。迎着光,我看见了那些细小的颗粒。

俗有“立夏小满插秧忙”,鞋上的泥巴,是从稻田里带出来的。一整个五月,都是秧苗撒欢的季节。季节的风,吹过一茬又一茬,农人们迎来了今年的插秧季。

大地从此,愈加添了喜气。旷野披上一层绿色的外衣,混合着泥土的气息,人们穿插其间。中原地区的稻米香,自古以来是饱满的。每年小满,都能看见在大地上忙碌的身影。

公路边的餐馆,无比热闹。还以为是谁家在办喜事,走进一打听,原来是乡民们插秧的午餐。一整个简陋的房间里,电风扇在头顶无力地摇动着。可能是还未到真正的热天,餐馆老板把它调在最低档位。

每一桌上坐着不同的人数,我在纳闷,是谁能请这么多人来帮着插秧?餐馆老板解答了我的疑惑,原来每一桌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各家吃各家的。有地多的人家,就会选了大圆桌,桌上的菜品也是丰盛的。

也有两个汉子,就着两盘菜,不言不语地喝着啤酒。也许沉默正是他们休息的最好方式,一顿饭没听见他们的一句对话。他们脚下的胶鞋上,沾着特别厚的泥。

场面无比热闹,就像是乡村里某户人家在办喜事。插秧算得上是喜事,一年的收成都在这几天播种下去,怎么能不欢喜呢?几乎每一桌上都放着一些啤酒,年岁大的,年轻的,男的,女的,都会在吃饭时喝上一些。

很快的,餐馆外的拖拉机响起。拖拉机上空着的板凳,坐满了人数。拖拉机向着田间地头,轰隆隆地去了。留下有些吃饭慢的,还在餐馆里。

“坐下来一起吃点?”好客的乡民,从来不生分的。被泥土滋养出的性情,大多淳厚。我们交谈着,一位中年妇女告诉我,现在插秧都不在家开火,而是寻一家最方便的餐馆,解决午饭问题。她说:“这样的方式已经有些年了,为了节约时间,每年插秧这几天就会这样,平日里都是在家做饭的。”

人们在劳动中,生活方式悄然地改变着。田间地头的妇女们更是一道风景,远远望去,她们彩色的衣服,在湛蓝的天空下和绿色的大地上,勾勒出了油画般的壮美。

当劳动成为了一件快乐的事情,劳累也在减少。插秧的空隙,几个活泼的妇女站在田埂上扭起了秧歌。手机里放着一曲“大西北的秧歌舞”,她们在中原地区的田埂上,开始了自己的载歌载舞。

看似松散,其实是为了后来更扎实地插秧。歇息一会之后,几个妇女就接着在水田里干活。教踩泥土,脸朝大地,手中不停歇地插着秧苗。向后倒着,很快秧苗成行。偶尔会抬起头来,用袖头擦擦脸上的汗水。头上的遮阳帽子上,不同颜色的纱巾在飞舞。

不远处,有犁地机在翻动着新鲜的泥土。机械的后面跟着一群小鸟,它们正在扑捉新翻起的小虫,蚯蚓。我在泥土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原色。

原色,泥土的颜色。我闻着属于泥土特有的腥味,倍感亲切。生活在天地之间的我们,都像是一尾鱼,在生活中游动。我们来自于大地,回归于大地,其中的一趟游动,也就是生命的体验。

我闻到了生活的腥味,它带着酸甜苦辣和汗水泪水的滋味。在我走进大地之后,便少了许多委屈的时刻。相较于原乡原色的厚重,我们的那点委屈算得了什么。

生活从来不易,对每个人都同样。记得读过一篇散文中有段话,“朋友们总是劝我,向前走,天就会亮了。她说自己早就明白,天黑了会亮,亮了还会再黑,这样的轮回仿佛在自己身上发生了许多回,后来明白,谁先天黑,谁就先接近天亮。”

那是许多年前读过的一段话,我却清晰地记得它。原来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天黑和天亮之间循环往复,寻找与坚持,行走与感悟。

对于生活,我们无权去挑剔与抱怨,比我们幸运的人有许多,比我们不幸的人也有许多。而我们只是在人世间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地经历一场。

再次坐在城市的餐桌前,看着那些对食物挑三拣四的人,就会皱起眉头。原来他们早就忘了自己是大地的孩子,来自于原野,此时只是社会的平台让你坐在一个位置上,享受一点点优越而已。

我在网路上发了一组插秧的照片,下面有年轻人留言:“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插秧。”我们的孩子多需要去泥土中淬炼,锻造出淳朴与厚重的品质。

在大地上去看旷野广袤,观飞鸟翱翔于天空,听来自大自然的教诲。也有人留言:“襄城秧田里再等放水了,回去插秧。”

我在乡间的泥土中安放自己的脚步,脚下的鞋面早就被泥土的原色覆盖。生命原本就是这样,我们竭尽全力地化妆,然后归于最初的本色,那就是回归大地。

我们都是大地的孩子,这一点任是谁都不能忘。迎着光,我看见了细小苍茫的颗粒,在人世间沉浮。餐馆里,空空荡荡。大地上,人们绘制着彩色的油画。

夕阳下,篱笆墙边晾晒着一双红色蝴蝶结的鞋影。路上收工的人们,三三两两,边走边说着什么。

写在夏季

图片来源:网络

(0)

相关推荐

  • 秧田欢歌

    秧田欢歌 ◆郭文华 小时候的农村的生活令人回味无穷,其中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只有农村出身的人才能体会. 那时候,贫富差距不大,家家都苦,不管贫富,每天到点就"上工",到点就&qu ...

  • 拖拉机的故事

    有一天,张五到三泉县三泉村收废铁. 这个时节正是插秧苗的季节.公路边的农田里到处都是插秧苗的人.张五就向插秧苗的人打听哪儿有废铁,很多人都说不仅有,还有个大家伙.一个中年人更是直了直腰说"咱 ...

  • 【文学纵横】绿窗《每片叶子都睁着钻石的眼睛》

    >>>> 本栏主编:范恪劼 每片叶子都睁着钻石的眼睛 绿 窗  (满族)   一 路的眼睛是星状的. 习惯散射,喷出光,像列维坦金色的秋天,燃尽阴霾的云朵.同时凋落厚厚的脂粉, ...

  • 【文艺众家第126期】(第三期征文第1篇)回到村庄的候鸟

    回到村庄的候鸟 李光彪 如今,我们老家的村庄,不论是读书有出息,在外上班拿工资的人,还是进城打工,开铺摆摊站稳脚跟的人,只要有条件的,都带着父母"农转非"进城去了.就连村庄里那些成 ...

  • 散文新作|2019:麦子简史

    啸鹤艺术|啸鹤文字- 温 暖 · 真 诚 · 乡 愁 2019:麦子简史 杨辉峰/文 去年秋分时节,我一头栽进泥土,就成为泥土的囚徒.我在黑暗的世界里自力更生,向往春天和光明,向往雨水和阳光,也向往镰 ...

  • 散文||雨中问花

    雨中问花 雨,是无色的花.花,是有色的雨.落雨,是恸人的.落花,是动人的.我爱雨,亦爱花. 在我眼里,雨是纯洁的精灵,从洁净的天空中,落入浑浊的泥土里.为了洗涤凡尘,它不惜弄脏自己圣洁的躯体.飘飘洒洒 ...

  • (散文百家)古世华/童年纪事

    散文百家 童 年 纪 事 古世华(广东汕头) 星华渺远,时光东逝.童年,苦涩的一味记忆,我只记得夏,长长的夏. 夏天,稻谷叶一泛黄,稻穗就沉甸甸.金灿灿了,一陇陇的稻田里飘逸着稻香.爷爷笑了,爸爸笑了 ...

  • 南方又到插秧季,为什么有的农民插秧前,要把秧苗的叶子割掉?

    文/农夫也疯狂 在南方,谷雨节气后就要开始插秧了.不过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绝大多数都是种植一季稻了.而且相比于过去,现在机械化更加普及了,人工插秧的很少了.就算有些地方不能采用插秧机插秧,也是采用直播 ...

  • 散文《学插秧》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在我国南.北方水田地区,插秧,是一项主要农事活动.我晓得插秧这件事,那还是在60年代初期,那个时候,我家 ...

  • 【金秋卷◇匠作典藏•散文篇】《季夏洪洲行》||□ 谢瑞山(江西)

     <当代文学家·金秋卷>(当代文学出版社)火热征稿中! 知名·专业·权威 金秋卷·2021·总第五期 (网纸同步) 原创·精品 金秋卷 文学顾问:孔灏.相裕亭.徐继东.李锋古(已故) 书法 ...

  • 多巴胺 | 插秧季还没有结束,他却死于“腹痛”

    屋里点着一盏40瓦的白炽灯,金黄色的光线在黄昏时分透过窗户照射进来. 床放在墙角,老张斜靠在床上,盖着那床伴随自己多年的被子,慢慢睁开了眼睛. 窗外院子里有人搁置农具发出了声响,没过一会,又有脚步声越 ...

  • 忆插秧季之特殊味道:烧鱼锹和烧黄鳝

    陆游有诗曰:"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但令春促驾,那为国催耕,红紫花枝尽,青黄麦穗成.从今可无谓,倾耳舜弦声." 春天来了,大清早不是被爸爸妈妈叫醒,而是被布谷鸟叫醒," ...

  • 散文 || 季進:落日故人情 ——尋訪夏濟安和陳世驤

    本文原載<青年文學>2018年第7期, 已獲作者和平台授權,特此致謝! 季進簡歷 季進,江蘇如皋人.文學博士.現為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兼任蘇州大學唐文治書院常務副院長.蘇州大學海外漢 ...

  • 四月插秧忙(散文)

       四月插秧忙(散文) 飞翔 端着一碗白米饭,无不让人想起昔日插秧的情景. 每年的四月中旬,就是抢插早稻秧的时节.读书阶段,下午不上学,我往往参加队里劳动.小孩子插秧腰不疼,动作快,大人们鼓励我们劳 ...

  • #好书奇遇季# 我读书,最爱读的是散文。...

    #好书奇遇季# 我读书,最爱读的是散文. 散文自然轻盈而富有诗情画意,一人一事,一景一物,常是交融着作者深深的感情和对生活的执着信条.一篇好的散文便是人生的一位良师益友. 我读散文,始于朱自清先生的& ...

  • 【望安山文学】兰天宇||写给十六岁的花季(散文)

    写给十六岁的花季 作者:兰天宇     主编:非    鱼 像很多我现在这么大的人一样,我也想回去十五六岁重新来过,重新自我介绍,重新认识每一个同学,重新认识每一个教自己的老师.可是你知道,这也只是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