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種常用中藥】威靈仙功效,主治的病-中醫世家 |
本品首載於《新修本草》。為毛茛科植物威靈仙、棉團鐵線蓮或東北鐵線蓮的根及根莖。前一種產於江蘇、安徽、浙江等地,應用較廣;後兩種部分地區應用。秋季採挖。
【處方用名】威靈仙。
【藥性】辛、咸,溫。入膀胱經。
閱讀指引導覧
威靈仙功效
祛風濕
通經絡
威靈仙主治的病
痹證-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
治跌打傷痛、頭痛、牙痛、胃脘痛等多種痛證
【用法用置】煎服,6~ 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走竄,氣血虛弱者及孕婦慎服。
【功用闡述】
本品辛散溫通,走而不守。能祛風濕,通經絡,「惟風寒濕三氣之留瘀隧絡,關節不利諸病,尚為合宜」(《本草正義》)。因其性善走竄,長於「疏風邪,走絡通經」(《本草便讀》),故尤宜於風邪偏盛之行痹。
1.痹證-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
本品辛溫行散,走而不守。既能祛風濕,又能通經絡而止痛,為治風濕痹痛之要藥。因其性善走竄,長於「疏風邪,走絡通經」(《本草便讀》),故尤宜於風邪偏盛之行痹,症見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無論上下皆可應用,可單用為末服,或與羌活、防己、川芎等同用,如威靈丸(《丹溪心法》)。
此外,本品宣通經絡止痛之功,可用於治跌打傷痛、頭痛、牙痛、胃脘痛等多種痛證。若以本品單用,或與砂糖、醋煎後慢慢咽下,也可用諸骨哽咽。
【典型案例】
威靈仙祛風通絡案。先時,商州有人病手足不遂,不履地者數十年。良醫殫技莫能療。所親置之道旁,以求救者。遇一新羅僧見之,告曰:此疾一藥可活,但不知此土有否?因為之入山求索,果得,乃威靈仙也。使服之,數日能步履。其後山人鄧思齊知之,遂傳其事(《本草綱目》)。
【威靈仙常見配伍】
威靈仙配羌活:二藥都有祛風除濕止痛之功,但威靈仙性急善走,通達經絡力較強;羌活外散風濕力強二者配伍應用,可增強祛風濕,通經絡,止痹痛之療效對於痹病關節疼痛,尤以上半身痹痛者多相伍為用
威靈仙配桑寄生:威靈仙能通十二經絡,為祛風濕藥中善走而不守者,能祛風濕,通經絡;桑寄生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養血潤筋。兩藥合用,宣導與補益並舉,祛風濕,養氣血,走中有守,守中有行,補養而不致留滯,宣導而不致走竄太過,對於素體氣血不足而罹患風濕痹痛者可擇而用之。
威靈仙配防己:威靈仙辛溫,專人足太陽膀胱經,善通經絡而止痹痛;防己辛苦寒,歸膀胱與肺二經,有祛風止痛,利水消腫之功,其苦能燥濕,寒可清熱。二者相須為用,可增祛風除濕通絡之力,風濕除而絡痹通對風濕痹痛、關節不利以及下肢水腫疼痛等尤為適用。
威靈仙配蒼術:二者均有祛風濕之功,威靈仙長於通經活絡,止痹痛;蒼術長於發散寒濕,健脾燥濕。兩藥相配,既能發散在表之寒濕,又能通經絡,止痹痛,適用於風濕或寒濕郁滯所致的關節疼痛、腰痛等。
古籍記載
《本草綱目》「氣溫,味微辛咸。辛洩氣,咸洩水,故風濕痰飲之病,氣壯者服之有捷效,其性大抵疏利,久服恐損真氣,氣弱者亦不可服之。」
《本草正義》「以走竄消克為能事,積濕停痰,血凝氣滯,諸實宜之。」
《藥品化義》「性猛急,蓋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經絡。」
【現代科學】
1.化學成分
主要含皂苷類成分:威靈仙皂苷A、B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核糖基(1-3)-γL吡喃鼠李糖基(1-2)-y-L-吡喃阿拉伯糖苷,齊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D吡喃核糖基(1-3)γL-吡喃鼠李糖基(1-2)-γL-吡喃阿拉伯糖苷等;黃酮類成分:橙皮苷,柚皮素,大豆素,染料木素等;三萜類成分:齊墩果酸等;還含揮發油等
2.藥理作用
本品有鎮痛、抗炎、抗腫瘤、保肝利膽及鬆弛平滑肌等作用。
1.鎮痛抗炎作用
威靈仙煎劑20g/kg灌胃,可提高小鼠的痛閾值,酒炙品的鎮痛作用較強且持久。威靈仙煎劑20g/kg灌胃,2次/天,共5次,對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體反應有抑製作用,對大鼠蛋清足腫脹有對抗作用。此外,威靈仙水煎液、總皂苷均有鎮痛抗炎的作用。威靈仙水煎劑0.5、1、1.5g/ml外用給藥能提高小鼠熱板致痛的痛閾值,延長甲醛致痛小鼠疼痛潛伏期和舔足次數,減輕蛋清致大鼠足跖腫脹度,減輕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腫脹度,提高小鼠痛閾值。威靈仙水煎液可減輕佐劑型關節炎模型小鼠、大鼠關節腫脹程度。
所有用藥必先經專業註冊醫生同意才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