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牵着童年的手】--马新林 长篇连载(2)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西北三线的关注及赞赏鼓励
西北三线
微信公众号于
2017年3月25日
由762厂子弟正式开通
感谢关注本公众号
敬请
弟兄姊妹
多多帮忙
推广宣传
西北三线
特此注明:
“西北三线”所转载《青春牵着童年的手》的网络文字全部来源于新浪博客--新关山旧梦,感谢马新林老师,感谢郭万仕老师,感谢丁三省老师,欢迎大家关注~~
目录CONETSx
序
第一章 天降大任
第二章 乾坤在握
第三章 酣战
第四章 情.生命.歌
第五章 暗流.洪流.热流.
第六章 魂.克难.忆流年
第七章 时间咋声起
第八章 箭欲飞
第九章 心乡游
第十章 国为上.情亦勉
第十一章 策底河韵
第十二章 关山铸魂
第十三章 蔡家河你说(一)
第十四章 蔡家河你说(二)
第十五章 江南经
第十六章 关山吟
第十七章 天地搓
第十八章 时光折
第十九章 史卷舒
第二十章 箭指南寇
尾 声
序
三线在关山铸魂
2016年的4月5日,我应五二军工大型网络《关山旧梦》博主郭万仕先生之邀 ,在细雨濛濛的兰州黄河之滨见到了久已闻名的马新林先生。看到了他的新作《青春牵着童年的手》。
马新林与我同是关山脚下的52军工人,我们共同经历了三线的创建和艰苦的生活。虽然是几十年后的第一次见面,确似多年未见的老朋友。我为他的新作《青春牵着童年的手》的出版感到由衷的高兴。
马新林先生出生在兰州,在上世纪70年代初的那个特殊时期,初中毕业的他,有幸分配进入了五二军工下属的5203厂。这是他迈向社会的一段终身难忘的人生经历。从1970年9月入厂,到1981年5月调回兰州,他把自己人生最为靓丽的青春年少时期,献给了轰轰烈烈的52军工建设,在陇东平凉的大山沟里工作生活了近十一年。从此与三线建设结下了不结情缘。
由于历史的原因,“三线建设”曾经是个神秘的字眼,如今也鲜为人知。在关于三线建设的战略构想里,毛泽东将全国划分为三类,前线、中间地带和后方,分别称为一线、二线和三线。
以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雁门关以南,昭关以北地区,包括桂、粤、湘、鄂、豫、晋、青、甘、陕、滇、黔、川13个省和自治区,被视为三线。从1964年至1980年,三个五年计划的15年中,我国中西部三线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军工企业建设。数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上万的民工,在“备战备荒为人民”、“靠山、近水、扎大营”、“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挑人扛,克服了难以计数的困难,用他们的热血和汗水甚至宝贵的生命,在中华大地上谱写出了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一九六九年三月中苏乌苏里江珍宝岛事件震惊了世界,惊醒了中国,促进了国防,催生了五二军工的诞生。五二军工从创建到辉煌,到高质量的反坦克武器在中越自卫反击战中屡屡建功,其中包括了所有五二军工人的心血和感情,使每一个参加过三线建设的人的内心深处,都珍藏着许许多多值得回味一生的珍贵记忆。那是三线史上的一个奇迹,是三线建设的一个闪光的耀点。正像马新林先生在他的新作《青春牵着童年的手》中述说的那样:那是一群人用理想擎起的历史,是一群人用汗水和鲜血书写的历史……
也正是经历了这一场刻骨铭心地三线建设,使他萌生了记述那段轰轰烈烈创业的历史使命。在他离开山沟的三十四年后,他终于拿起了笔,怀着对三线的留念,对52军工的战友之情,对关山和策底河(蔡家河)畔那块热土的敬意,用心血和汗水把当年52军工战士成就过的历史写成了一部书。我们透过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作者对三线、对五二军工的一片炽热的感情,对他和他的同事们及他们工作生活过得热土的无比眷恋,进而牵引出他的学生时代一些难忘的童年生活。这本书在写作方面以宏大的国内外背景为铺垫,以小敬大,全国一盘棋,意义广泛深远,虽然讲述的是五二军工的创建历史,但对当年所有工作和生活的三线人来说,身同感受,在他的书中,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当年的身影和情感。从这个意义来说,它就是52军工人共同的史书。是所有52军工人的又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本书的出版发行,无疑在三线军工史上留有珍贵的历史史料,填补了大规模三线建设后少有以长篇小说形式述说那段历史的现象。
这本书的出版,也对激活当下,揭示当年在三线战场上创业奋斗的艰难历程,警示当前社会上少数人国防理念薄弱,妄自尊大,对敌斗争思想准备不足,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马新林先生在那个非常的年代里只读了初中,干了一辈子工人,但通过他的勤奋和努力,和他对文学的孜孜追求、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积累和体验,写出了这本阐释社会,揭示人性在大环境制约下仍然不失各自自然显露出来的真善与丑恶,写出了他们所处的那个环境里他的爱憎、他的苦痛、他的梦想、他的激情涌动的内心情感,以及他对社会及事件发生的冷静、客观的观察,理性的思考,这些都深深打动了我。在他的文字中我能感受到他以炽热的情感,描述三线军工人对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分担着忧虑;对人民的智慧与淳朴、善良和满足的美德溢于书页之间。读来使人热血沸腾,一股油然正气在胸中久久回荡。
马新林先生在企业破产到处打工的日子里,利用业余时间积累素材,搜集资料,在花甲之年历时四年终于出书,成全了他对国防三线充满敬意,对社会、对自己、对子嗣留有一份遗产的愿望。
当我们读完这部描写三线,描写军工、描写自己历史的佳作时,我们就会自豪地说:我们没有辜负那个时代,52军工人为三线建设作出的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国防工业的史册里!
我想这也许是对马新林先生最大的安慰和回报!
丁三省
2016年春季于兰州
追忆彭总“三线”岁月 世代铭记“三线”精神
《巴山蜀水“三线”情》
作者简介:
王春才,江苏建湖人,1935年生于苏州。1952年建湖中学毕业。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扬州工专建筑专业,同年入川投身大西南建设,先后担任国务院“三线”办局长、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主任。著有《元帅的最后岁月——彭德怀在“三线”》,曾主编《中国“大三线”报告文学丛书》《“三线”建设铸丰碑》《中国“大三线”》《航程》等书。现为中国作协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大型纪录片《大三线》总顾问。
2018
西北三线
三线精神 永放光芒
恭喜“秦之三线”
成功更名为“西北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