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名篇,揣摩表达理顺序;搭建支架,写作游记依方法

依托名篇,揣摩表达理顺序;搭建支架,写作游记依方法

——四下第五单元“按游览顺序写景物”单元教学解读与整体设计

一、单元解读

统编版设置的习作单元,一般会安排“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部分内容。作为习作单元,每项内容的安排,都必须紧紧围绕提升学生习作能力这一中心目标。“精读课文”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习得习作方法;“交流平台”是联系对精读课文的学习,梳理并总结从课文中习得的习作方法;“初试身手”是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牛刀小试”,为习作做铺垫;“习作例文”提供范例,其功能是继续体会写法;“单元习作”则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习作方法进行写作实践。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习作目标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通过观察描写一处景物、介绍一个景点,学生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但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则是初次接触,且强调了有顺序地写景物变化或多处景物。该单元通过学写游记,指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引导他们观察自然,留心身边的美,以提高学生表达和审美能力。

这单元安排了巴金的《海上日出》、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精读课文,袁鹰的《颐和园》、碧野的《七月的天山》两篇习作例文。《海上日出》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数学来写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照游览顺序,依次介绍了路上、洞口、外洞、空隙、内洞、出洞,并抓住个人感受着力描写空隙狭小的特点。《颐和园》按照游览的方位顺序,移步换景,依次描写在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昆明湖等所见景色,顺序清晰。《七月的天山》也是按照移步换景的方法,由远及近,依次描写“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的美景。安排这样经典名篇,目的就是通过阅读经典,了解、学习“文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而“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则是有理论到实践的环节。“交流平台”结合精读课文对如何写游记进行回顾、梳理。教材呈现同学交流的情境,让学生明白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可以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把特别吸引自己的景物作为重点写下来,也可以按变化的顺序写景。“初试身手”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练习表达,两项内容:第一项,引导学生画路线图介绍参观顺序,练习把景点之间转换的过程说清楚。第二项,应道学生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景物写下来。通过这两项的实践练习,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按照顺序写景物的基本方法,为单元习作做准备。

单元习作《游       》是半命题作文,从选材、组材、构思和修改环节提出了建议。通过在精读课文中学习方法,在“初试身手”中初步实践,在习作例文中强化写法,到了单元习作中,将这个单元中所学的按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加以运用。强调写清游览的顺序,写好印象深的景物。

基于以上文本分析,提出本单元的三点教学建议:

一是目标需聚焦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导语页也明确了本单元的目标就是“按游览顺序写景物”。所以一切教学活动都要聚焦这个教学目标。教学时,老师要牢牢把握这一中心任务,每一部分的教学都要围绕这一关键能力的培养展开,其他内容的教学要能服务于这一中心任务。教学中,课文内容理解,经典语言积累等不必做过多要求。

二是板块要整合

在了解本单元编排意图,充分认识教材各版块功能的基础之上,依据学生实际,从课程视角出发,可以调整板块顺序,适当整合资源。注意“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的整合。“交流平台”总结梳理本单元写法,“初试身手”让学生尝试运用,从认识写法到运用练习,两者相互联系,彼此依托,共同为学生完成本单元习作提供学习“支架”。

注意“习作例文”与“单元习作”的调序与整合。“习作例文”不同于略读课文,重在“用”,突出例文所采用的的写法,强调在“习作”中迁移运用。可以让学生边“习作”边参考“习作例文”,也可以先“习作”,修改时再参考“习作例文”进行完善。

三是设计重整体

习作单元的教学,一定打破一般单元单课教学秩序,紧紧围绕写作目标进行整体设计。本单元的核心目标“按游览顺序写景物”,一定让学生从感知方法,梳理总结并实践,参照例文进行写作,最终能够按游览顺序写景物之法写出一篇游记。

二、整体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主要目标:

1.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次要目标:

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了解作者、文体等内容。

(二)板块设计

板块一:通览文本,了解文体、作者,完成言语积累等次要目标(1课时)

  1. 开启新单元课程,通览单元内容。

(1)    学生自读导语页,谈谈有什么发现。

(2)    交流后明确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

  1. 交流自学生字新词。

(1)    学生交流自学。

(2)    师生互相答疑。

  1. 交流课前预习表格。

项目  课题

《海上日出》

《记金华的双龙洞》

《颐和园》

《七月的天山》

文体

作者简介

代表作

交流表格信息,了解作者及文本特点。

  1.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通读四篇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    对比四篇课文,知晓前两篇精读,后两篇习作例文。

板块二:精读文本,体会抓景物特点写清楚,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的方法。(2课时)

子版块一:学习《海上日出》

  1. 整体感知,着眼“奇观”

(1)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觉得海上奇观是怎样的景象?

(2)    生交流,得出最后一句: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3)    反问句改陈述句: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4)    聚焦“奇观”:作者为什么觉得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组织交流、朗读指导

①     观察地点独特:海上观日

②    日出过程壮丽:第二、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日出前和日出时天空背景,太阳的形状、颜色、光泽和动态变化。

③    云波变幻莫测:第四、五自然段描写了天空白云飘拂和黑云蔽日时云层与水面的变换奇观。

  1. 关注语段,学会观察

(1)    这么伟大的奇观,作者是怎样“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的呢?秘密在于观察

①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从开篇这句话里,你读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②    引导学生关注“常常”“早起”。充分说明他对海上日出的神往,不止一次观察日出,所以才看得仔细全面;一次次早起,既写出他观日出的心情迫切,又为他看得仔细入微提供条件。

(2)    再次默读课文,找一找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3)组织交流,相机板书

①循序观察:课文按时间推移的顺序描写——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板书)

②多次观察:作者描写了三种不同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象——天气晴好、白云飘浮和黑云蔽日。

  1. 紧扣顺序,聚焦表达

(1)    海上日出时的景象瞬息万变,这么快的过程,作者是怎么写清楚的呢?学生自读讨论,寻找作者的表达方法。

(2)    学习作者按顺序将海上日出的景象写清楚的方法。

① 作者总体写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象

结合第一自然段“周围非常清静”“只有机器的响声”体会日出前的“静”。

学习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观察到天空颜色和光的变化。相机板书:

天没大亮  一片浅蓝

转眼间    一道红霞

小结作者对日出前后静态和动态的景象对比描写,第三自然段写出了日出后天空、水面、人一片热闹。

②作者用丰富的连接词把日出时的顺序写清楚了。

  1. 聚焦日出时的景物变化:图画“那时”“转眼间”“慢慢地”“过了一会儿”“到了最后”“一刹那间”“忽然”“突然”“有时”“有时”“然而”“后来”“这时候”等一连串表示时间转换的连接词。

  2. 指导学生体会每个词所代表的时间长短。

  3. 小结使用这些词语的作用:用丰富多样的词汇,写清了变化的顺序。

③    作者抓住了重点把日出时的景象写清楚了。

  1. 引导学生梳理作者着重描写了太阳的形状、颜色、亮光、上升的样子。

  2. 指导学生体会第三自然段内容衔接紧密,次序前后承接,用词贴切精准。

“果然”与第二自然段的“常常早起”呼应,说明了日出的情景在作者预料之中。

过了一会儿,太阳露出小半边脸,红却没有亮光。

完成课后练习,说说加点部分的好处。(句子略)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作者会觉得太阳像负着重荷?

好处: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描写具体形象;三个动词既体现了太阳升起的过程费劲的样子,又体现了日出势不可挡的爆发力。整篇文章,作者一直在把太阳当人来写,如“小半边脸”“走进”等词语的运用。

理解“重荷”,指导朗读。

小结:一步一步,努力上升,力量集聚到最后,太阳终于……

④    作者抓住了“不同”,日出后的景象也不同,作者怎么描写的呢?重点学习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品读日出后的景色描写。

  1. 朗读、圈画作者描写精妙之处。

  2. 同桌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作者描写的生动、形象、细致之处。

  3. 集体交流,聚焦作者的观察视角:抓住光的变化,写出云和水的动态。

(3)    学生回忆文中表示时间转换的词语想象画面。

  1. 结合实践,品悟写法

(1)    创设情境,观察日出。播放日出视频,学生留心观察。如果天气合适,也可提前布置学生观察日出。

(2)    小组探究,不按住内容

①    小组讨论观察到的景象,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课文描写的精妙之处。

②    全班交流

(3)    师生梳理,总结写法

子版块二,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

  1. 整体把握内容,梳理游览顺序。

(1)默读课文,圈出作者行踪的语句

(2)全班交流,梳理作者游览顺序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在洞口抬头望,山势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这就到了内洞”等等。

(3)依据这些语句,完成课后第一题路线图

路上    (   )    (   )    (   )   (   )    出洞

(4)小组讨论:这些介绍行踪的句子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利用这些语句写清游览顺序(过渡句)

(5)再读课文,梳理另一条线索(泉水流经的路线)

①通读全文,找出泉水流经的景点

②将泉水来路和作者的游览路线对照

路上:“一路迎着溪流”

洞口:“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水就是从洞里流出来的。”

外洞:“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孔隙:“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内洞:“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大家仔细对比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每一处景点,作者都写到了泉水的来路。作者的游览顺序正好与泉水流出的方向相反,泉水的来路也构成了本文的另一条线索。

  1. 抓住重点段落,感知景物特点,领悟写景方法。

(1)    再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描写了那些地方?(孔隙、内洞)

(2)    同桌合作,找出所有描写景物的段落,画出关键句,概括景物特点。

如:妙雪孔隙“狭小”的段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直观描写孔隙的狭小;“自以为……可是还能感觉……我又感觉……”是从作者感受的角度描写孔隙的狭小。

(3)    充分交流后,通过朗读与想象表现景物特点。

板块三:交流梳理,总结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并初步实践(1课时)

1.依托课文,梳理如何将游览的景物写具体

(1)学习了《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后,关于如何写好游记,你学到了什么?自由交流

(按游览的顺序写;吸引人的景物重点写;景物发生变化,按照变化的顺序写;写景物可以先写看到的,再写自己的感受)

(2)阅读“交流平台”。说说哪些地方还想进一步了解。

(如何把游览顺序写清楚:变化的顺序,抓变化;游览的顺序:移步换景)

(3)师生共同梳理、总结

2.借助示意图,说清游览顺序

(1)明确要求。

①出示要求:根据书中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

②提问:自己读一读,想想里面包含哪几个要求?

(更具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按路线说清参观的顺序)

④    总结:只有先确定了参观的线路,才有可能将参观的顺序说清楚。

(2)画出参观路线。

①画线路图: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下参观的路线,在示意图上画一画,并将所经之处填写下来。

(  )—(   )—(   )—(   )—(   )—(   )……

②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参观路线。

(师生随机点评,关注设计路线的合理性。)

(3)说清参观顺序

①提问:从一处景点达到另一处景点,怎么说,才能说清楚呢?读读下面这句话想一想。

出示:过了小桥往西,就来到了芍药园。

总结:除了说清楚从哪到哪儿,还要说清楚怎么走。

②学生试着按照自己的设计路线,说清参观的路线。教师点评。

③根据交流,小结:在按照顺序说参观路线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用到:穿过、路过、走过、绕过等表示行走方式的词。

④请学生完整说一说。

(4)结合自己实地游览的经过,写清楚自己的游览路线后交流点评。

3.回顾所学课文,说说观察方法

(1)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想想作者是怎么观察的。

《观潮》一文,作者是在一个固定点上观察浪潮由远及近的变化;《海上日出》一文,作者是在船上看着太阳一点一点儿第变化;《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作者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感受,依次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2)在游览过程中,当我们从远到近,慢慢走近景物,是怎么观察的?

先看到整体,二回会聚焦到一点。

板书: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

板块四:梳理总结,自主习作(2课时)

1.灵活运用例文与课文,巩固按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1)依托课文和例文写法,指导写作。

①明白游览线路:同学们自主总结课文和例文的游览顺序。

《颐和园》一文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依次写了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游览路线清晰。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游览顺序、“初试身手”中植物园的游览路线等。以此为范例确定自己游览路线。

②写好印象深刻的景物:回顾所学课文和习作例文,学习如何写好印象深刻的景物。比如《颐和园》种地那写了站在佛香阁前看到的昆明湖的景色,十七孔桥的景色;《七月的天山》重点写了天山深处野花的美景;《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孔隙的狭小。

品读相关段落,领悟印象深刻的景物重点写。

2.确定内容,进行习作

(1)确定内容,自主写作。

①阅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习作任务。

②出示学习单,完成后交流,说说印象最深的景物。

③交流写好此次习作的方法,然后自主完成习作。

教师及时辅导、点化习作又困难的学生。

板块五:参考课文及交流平台总结游记写法,自改互改(2课时)

1.回顾所学,自行修改

①回顾本单元课文、例文及交流平台及初试身手的相关内容,先进行自改。

②知道按照游览顺序改文章结构;清楚印象深的景物重点写。

2.同桌互改,全班交流

①同桌互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虚心听取别人建议)

②    全班交流(教师寻找优作和问题作文进行全班集体学习与修改)

  1. 定稿誊写,教师批阅

附件:我游览过的一个地方   学习单

活动一  我的路线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