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贵敢说“吾不如”
李隆汉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首古诗简明、形象地告诉人们一个“尺有所短,雨有所长”的道理。众生芸芸,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再伟大的天才总也有不如人的方面。生而为人,只有具备了这种自知之明的心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才有可能找准适当的人生坐标,从而赢得成功的契机。
历史上的圣哲先贤,他们之所以能建功立业,名垂千古,原因就在于他们都具备博采众长的精神,敢于宣称“吾不如”。
孔子问学生子贡,你和颜曰比,谁的能耐大?子贡回答说,颜回闻一知十,我顶多只是闻一知三。子贡慨叹“弗如也”,寥寥三字,掷地作金石声。
《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的得失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如此知人善任,得天下当然是势所必然了。
读《广师》,我们可以领教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类似高论:“艰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学中;险阻俱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石山。”顾老夫子谦逊若此,被誉为“一代通儒”,令人诚服。
瞿秋白在29岁时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他真诚地表白:“搞农运,我不如澎湃、毛泽东;搞工运,我不如苏兆征、邓中夏;搞军事,我不如叶挺、贺龙。”虚心谨慎,溢于言表,瞿秋白之所以为瞿秋白,基于此。
确实,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面对比自己强的人,由衷地说一句“吾不如也”,不但不会贬损自己,而且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美德。世界上,任何人在体能、技能、智能上的发展不可能至周至全。同理,一个人在品格修养上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有“吾不如也”的时候。只有敢于承认“吾不如也”的现实,才能看清自己的特质,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举优抑劣,扬长避短。怕只怕明知“吾不如也”,却偏要与人争个胜负,分个雌雄,那就是自己难为自己,令人不敢恭维了。
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敢说“吾不如也”的人,方可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事业上的杰出人才,因为他们的胸怀比长天更广阔,精神比高山更巍峨。
李隆汉,江永县文联主席,湖南省第六、七届政协委员。多年从事诗歌、歌词创作,在全国各地报刊发民歌、短诗近1000首,发歌词400余首。歌词经人谱曲后有60余首获奖,其中10首在全国性征歌中获奖。歌词集《大瑶山放歌》被选入“中国歌海词丛”第一辑,1992年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
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杂兴
[清]顾嗣协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
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此诗作者顾嗣协(1663—1711),字迂客,号依园,长洲人。年轻时即组织诗社,后游历七年。曾就选京卫武学教授,出为新会知县。
这首诗以生动形象的比譬,深邃细密的思辩,说明了“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的道理,颇具近代辩证观点。
荀子说过: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俗话也说:弹鸟,则千金不如丸泥之用;挑耳,则栋梁不如鹪鹩之羽。物的用途不同,人的才能各异。如果舍长就短,那末,再能干的人、再有用的物也发挥不了作用。本诗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将“马”与“牛”、“车”与“舟”作对比。马与牛均系为人使用的家畜,车与舟同为人使用的运载工具,因而构成了可比性。骏马能跨越险阻,有迅行之能、腾跃之技,可是它“力田不如牛”。相反,牛有曳重之力、坚韧之性,致力于耕田是再好不过的了。可它却也缺乏“历险”的本领。车和舟都能载重,一合于陆上运行,一适于水上航驶,不好互易地位。马与牛,从它们自身的性格上说,车与舟,从它们适应客观条件方面说。将二者复合一道,则视才干要兼顾到主客观两方面,否则便难以论其短长。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就是叫人凡事要全面地、相对地看,不要有片面性、绝对化。
诗人在平叙两对事物的基础上,予以理性的升华:第一层认识为:“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再高明的人,也没有办法使“舍长就短”者发挥大的才干。只有扬长避短,才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第二层认识为:“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适用”,要使主观条件与客观需要相投合,驭马历险,驱牛耕田,驾车陆上,行舟水面,就是物适其用了。千万不要苛求于人或物,要牛去历险,车去渡河。这首诗不仅提出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问题,而且对人或物的“长”与“短”作了比较符合事理的阐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长与短不是绝对的,要看主客观之间的“适”与不适,适则为长,不适则短。对人来说,自身要有自知之明,对用人者来说,要有知人之明,这才能扬长避短,或取长补短,更好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