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的你有三个大脑

有些人所有的思维模式和行动纲领只有恐惧二字。——他们只是大脑没进化好。

大脑第一阶段的演化,发生在2.5亿年前,我们称其为爬虫脑或脑干。

爬虫脑在2.5亿年前便停止进化,因此人体的爬虫脑,和所有爬虫类的大脑,在本质上,是不受意志控制、冲动,并带有强迫性,其中包含的程序,是写入死板的回应。爬虫脑执着于自我防卫,在防备敌人,或是在现代社会过马路时闪躲车辆,都可发挥保护自己的功能。另外,爬虫脑也不会从经验中学习,而是倾向一再重复已经写入大脑的反应。

爬虫脑演化是为了生存,因此其控制生命基本功能,如心跳、呼吸、打架、逃命、喂食和繁殖等功能,而不包含感情。

哺乳脑

哺乳脑在5千万年前进行演化。人体的哺乳脑,和所有哺乳类的大脑,在本质上并无二致,包含感觉和情绪,拥有玩乐的欲望,也是母性的来源。哺乳类会照顾自己后代,而爬虫类则不会这样做。

爬虫脑让我们对真正、实在和重要的事情有所感受。但是,爬虫脑无法将这些感觉清楚地传达给显意识,其重要特色,是潜意识:(1)是感觉的来源,并透过感觉取得信息。(2)透过经验建立价值系统,而这样的经验也是对情绪造成影响的经验。

皮质脑

第三阶段演化的脑,称为皮质脑,这就是我们的显意识。根据知名精神分析学家荣格(CarlJung)指出,皮质脑从4万年前便存在,目前依旧持续演化。不过,某些当代研究者认为皮质脑的年龄更老。显意识的重要特色,是从三岁起才会开始发育,到了20岁以前,都不会发育完全,发育期间则因人而异。

皮质脑的发育时间较迟,是造成许多负面和不良后果的程序写入潜意识的其中一个理由。当大脑的情绪部分,在早期发育阶段时,我们没有理性、成熟的显意识去过滤负面程序,或是选择成人后所需要的正面程序。更糟的是,我们没有感觉到这些负面程序的存在,因为这些程序在年幼时写入,当时我们因为年纪太小,以致于没有留下任何显意识的记忆。

潜意识透过情绪建立价值系统,而显意识则透过理性分析经验,建立价值系统。因为两者间天大的差异,所以大脑(TheBrain)这本书即说,..这三个脑往往各自运作,或存在冲突。;另一位身兼作家和教师的凯斯(KenKeys)也提到:虽然我们的皮质脑具备的处理能力,比任何计算机都强大,不过,新脑并未使用监控反馈系统和旧脑连在一起,也没有加装让大脑达到优化运作的控制电路。

因此,我们的新脑,就是显意识,尽管可以分析问题,产生理性解决方案,却对旧脑,也就是受非理性感觉掌管的潜意识的运作情形一点概念都没有。这就是我们问题的关键所在。新脑和旧脑沟通不良,造成很多日常生活的问题。例如,旧脑会不理会新脑的控制系统,却小题大作,任凭闷在潜意识内数十年的情绪恣意爆发..而目前运作的新脑,仅管拥有力量和能力,也知自重,但潜意识却持续扯显意识后腿,开启孩童时期写入的负面程序,以无效不当的反应,响应人生的挑战。

大小

潜意识占据大脑92%的大小。显意识仅占剩下的8%。所以,和潜意识相比,显意识迷你得多。

视力

显意识会透过双眼视物,所以现在你的显意识在阅读印在纸上的文字。而潜意识却无法视物,和外在世界没有联系,只能看到显意识看到的东西。因此,潜意识无法区分实际和想像。刚刚讲过的这句话非常重要,会被一再重复。这可不是猜测,因心理学家已透过实验证明。

潜意识仰赖感官输入信息,因此潜意识会用同样的方式,响应实际和想像。例如,当你梦到怪兽的时候,你身体的反应,和实际看到怪兽的时候一样。遭遇危机的战、逃机制启动,让肾上腺素进入血液,导致你的身体出汗和心跳加速等。但实际上却没有怪兽或真实的威胁在你身边。

沟通

显意识的想法会透过内在或外在的声音传达。想法多半透过声音传达,而声音往往行诸于语言。显意识主要用语言沟通。这就是为什么拥有大量字汇很重要,因为字汇是传达思想的工具。潜意识拥有的字汇较少,不擅用言词沟通。多数人的梦境不会包含语言,因潜意识主要用影像和情感沟通。例如,你(的显意识)可能会说:我很害怕,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害怕。而你的潜意识表达害怕的方式,可能是让怪兽在梦境追杀你。

未知的事物并不会带来伤害(带来恐惧算伤害吗?),只有我们以为了解,实际却并不了解的事物才会带来伤害。

思考所包含的脑力活动有:观察、记忆、探寻、想象、求索、解读、评估、判断、辨识、假设、组合、对比、分析、计算,甚至抽象。你看起来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但是就像机体的其他部分一样,大脑也会使用各种策略和技巧将它需要的能量降低到最小。保留大脑能量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完全不思考。实际上,大脑在多数时候都在进行以下三种活动中的一种:走神、被动响应,或者沿袭老的套路。

猴子心性

我们先从大脑逃避思考的最常见方式开始,即:走神。

你是否有这样的体验:在阅读最吸引人的材料时,但突然发现脑海中对于刚刚读过的内容完全一片空白。于是我们又返回到还记得住的最后一段,重新开始阅读。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在回到第一次阅读时的起点时,突然发现对所阅读的内容实际上一无所知?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不必沮丧,不止你一个人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所有人都一样。无论是看书、听课、开车、还是准备睡觉,大脑都存在着一种偏离当前轨道的趋势,而且经常会与既定目标相差十万八千里。

佛教大师称这种现象为'猴子心性'或'心猿意马'、'心不在焉'、'白日梦'。就像一群猴子疯狂地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抓着树枝不停地摇,一刻也不得安生。

鳄鱼脑子

鳄鱼只有脑干,只能对感官刺激进行处理和反应,处理方法只有四种,攻击、逃跑、交配、发呆,完全出于本能,没思想,也没感情。我们与世界交互时,绝大多数时间也一样。例如紧急情况下,我们想都不想就会采取行动,事后才后怕发抖。但多数情况下这种本能会保护我们免受伤害。

但需要专心思考的时侯,鳄鱼脑子就出来捣乱了,因为在看待陌生的、侵略性的想法时,鳄鱼脑子会视新观点为威胁,试图与之搏斗或逃之夭夭。又或者将其视为猎物,一口吃掉予以毁灭。但如果鳄鱼脑子认为侵入的观点是旧的观点,与头脑原有观点相同或相似,就可能尝试与它交配(配合),从而重复或强化旧有观点。如果侵入观点无法与现有认识匹配,那就只能通过发呆来冻结思维。

拴象索

拴象索,即模式化,因循守旧,不愿尝试新方法。杯弓蛇影,大脑关心的只有蛇,大脑不会费力去分析情况,只会进行近似匹配。匹配接近,模式化就会立即形成行动。这中间根本不需要思考。人脑的线路就是按照牺牲正确性换取速度的模式搭建的。对于求生来说,这种接线模式确实非常有用。

虽然模式通常化是件好事:它保留了思考的能量,能够预测未来,迅速处理例行事务,有利于学习,还能给周围的世界赋予意义。但从思维角度上看,模式也会带来问题。模式通常使我们无中生有地假设出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事物,就像我看到蛇,或者你认为珍妮只有10岁(珍妮听到卖冰棍的小贩叫卖就会跑上楼去拿起小储蓄罐摇啊摇,直到摇出一些钱来)。

打破摸式很难。哈佛著名学者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所观察到的:'面对要么改变思想、要么证明不需要改变的选择时,几乎所有人都会忙着寻找证据。'

那么应该如何控制猴子心性(集中思想)、驾驭鳄鱼脑子,打破思维模式的束缚呢?

(0)

相关推荐